民國初期,粵海關組織機構的設置無大的變化,計有總務課、秘書課、會計課、統計課、監查課、驗查課及常關辦公室。民國26年3月機構調整後設有總務、文書、會計、統計、驗估、監察(稽查)、港務等課。 民國30年12月至民國34年9月,粵海關被日本侵略軍控制,接受上海偽總稅務司領導,當時機構改為總務、秘書、會計、港務等科和江(門)寶(安)澳(門)支所及海港檢疫所。 民國34年9月20日,重慶總稅務司署派員接收偽粵海關後,全面整頓機構,恢復關務。設置了正、副稅務辦公室和總務、秘書、會計、緝私、驗估、監察、港務等課,還設有收稅處、驗貨廠。 民國38年10月廣州解放前夕,粵海關機構較齊全。稅務司、常務稅務司、常務副稅務司、緝私副稅務司、各監察長、港務長均設有辦公室,還設有秘書、總務、驗估、會計、緝私、監察(稽查)、港務等課和收稅處、化驗室。民國36年8月1日,廣西梧州關改歸粵海關管轄,稱梧州支關。民國38年1月,改稱粵海關梧州分關。
上一篇:致同歌蘭索敦(上海)財務咨詢事務所(有限合夥)怎麽樣?下一篇:如何弘揚五四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