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變化:外事機構從無到有;從臨時性兼管機構到正式的專門機構並逐漸設置駐外機構;從被動到主動;從閉關自守到廢除海禁,並註意保護僑民利益。(8分,意思相近酌情給分) (2)評價:這些變化表明在列強沖擊下,晚清政府開始適應世界形勢的變化,推動中國傳統外交向近代外交的轉變;也加深了中國對各國乃至世界形勢的了解和認識,並壹定程度上保護僑民利益;但同時也便於了列強借機控制中國內政外交,沒有也不可能擺脫半殖民地色彩。(7分,意思相近酌情給分) |
試題分析: (1)對比鴉片戰爭前後的相關史實概括指出清朝晚期外事機構的變化:鴉片戰爭前,清政府壹直沒有設置專管外事的機構。1861年清政府成立專掌外交事務的機構---總理衙門;在各國設立使館和領事館,以保護中國僑民利益;1893年清廷廢除海禁政策,國人可“隨時經商出洋”。 (2)該問考查學生評價歷史問題的能力。清朝晚期外事機構的變化改變了中國以往只有“理藩”而無外交的局面,有利於中外之間的交往,推動了清朝中央機構和中國外交的近代化;但同時也便於列強借機控制中國內政外交,帶有明顯的半殖民地色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