積石山是祁連山的延伸。因為歷史上有兩座積石山,所以人們常把這座山稱為小積石山,以示區別。它是甘肅省臨夏州西邊界中南部,從南至黃河的壹系列山峰的總稱,全長50公裏,總面積320平方公裏。是黃河支流清水河的分水嶺,也是大峽河中遊的壹系列支流。它是甘肅和青海兩省的分界線,也是青藏高原向黃土高原過渡的標誌性山脈。
這積石山壹般認為是龔宇記載的引河積石積石山,即大禹從循化縣黃河峽谷積石關開始治理黃河洪水,在甘肅臨夏州西界中南部由南向北排列,海拔4636米,雷吉山4218米,五臺山4123米。
名字的由來
“即時”壹詞由來已久。《尚書·龔宇》中說,它漂浮在積石上,引導河水積石。後來被司馬遷引入《史記·下本紀》,《史記·吉傑》說:積石山在晉城西南,河水穿境而過。《史記》也說:濟世在晉城鶴管縣西南。積石峽自古以來就是蘭州黃河流域通往青藏高原的門戶。封建王朝在峽谷處修建了積石關來屯兵。何明周偉所轄二十四關中的第壹關是積石關,稱為積石鎖鑰。
關於小積石山的起源,有壹個美麗的傳說。古時候女媧在這裏用彩石補天,然後把剩下的石頭堆成壹座大石頭山。山上的石頭極其精美,隨著陽光的強弱而變化。因為女媧把石頭堆成壹座山,所以人們把這座山叫做積石山。
以上內容參考:百度百科-積石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