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法律諮詢服務網 - 法律講堂 - 《水滸傳》中的刺死流放是壹種怎樣的懲罰?

《水滸傳》中的刺死流放是壹種怎樣的懲罰?

“刺配”,即刺面加毛,送去放逐軍隊。其實在宋代之前,就有類似於發兵入朝的刑罰,只是到了宋代才寫進法律,成為壹種正式的刑罰。明代的刺死刑被列為流放,壹直沒有廢除。

當時的中央正規軍和地方軍隊都有很多罪犯。當時習慣上稱該罪為“砍配”,由此可見,刺配當兵是死刑以下罪犯最常見的處理方式。在宋朝,犯死罪的人主要被分配到湘軍,但也有壹部分被分配到皇軍,駐紮在軍中。有時,朝廷從士兵中招募壯丁來充實皇軍和駐防部隊。這種人被征召後,實際上摘掉了士兵的帽子,享受了與同級新兵同等的待遇,成為了新兵。

宋初“太祖制折棍之法,救弟子於世。當初設堅城、獄城,以備仆從,謂之湘軍。”莊城軍和獄城軍在湘軍中占很大比重,軍隊基本都是有罪配給奴隸,證明宋初配給罪犯的軍隊規模是很大的。以後不僅是強城軍和獄城軍,其他各種廂都可以稱為“配軍”。罪犯壹旦參軍,往往要服役多年,直到老去。而且新的犯罪分子越來越多,使得“配兵”與日俱增。壹般來說,官民也被貶軍,軍士有錯,所以我們讀《水滸傳》可以發現英雄人物中有很多“帶兵賊”,這也是文學反映社會現實的壹個例子。

  • 上一篇:本屆壹帶壹路論壇分為幾個部分?
  • 下一篇:陶瓷廠需要生產許可證嗎?
  • copyright 2024法律諮詢服務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