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藝形象基本都是在他們的學校裏形成的,尤其是在中國,時代的烙印和作者的主觀傾向更為突出。在文藝論文中,好的參考文獻更能體現論文本身的價值。相信下面的參考會對妳有所幫助。
1.班華。論道德教育的主體、客體和任務[J]。教育研究與實驗,2007(04)。
2.陳桂生。還討論?美德可以教嗎?[J]。湖南師範大學教育科學學報,2003 (3)。
3.陳普清。論寓言的文化地位[J]。常州工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 (2): 61-65。
4.杜中川。透視與反思:談兒童寓言教學[J].昆明學院學報,2012,34(2) :5-9。
5.尚豐王。G敘事的當代倫理透視[J].學術研究,2006 (06): 132-136。
6.洪傑。寓言:教育的視角[D]。上海:華東師範大學,2011。
7.侯晶晶。擔心被堵——青少年道德學習面臨的挑戰[J]。教育研究與實驗,2011 (03) :53-58。
8.胡,李。教學實踐的倫理視野[J].當代教育論壇,2004 (12): 27-29。
9.胡旭陽。論中華美德[D]。長沙:湖南師範大學,2006。
10.姜波。關於閱讀伊索寓言的幾個問題[J]。語文教學通訊,2001(02) :20-21。
11.梁燕芳。寓言發展形態的演變研究[D]。鄭州:鄭州大學,2003。
12.梁麟。淺薄語言的藝術。臺北:國語日報,2000年。
13.劉運山。教科書中童話世界的社會學解讀[J].教育研究與實驗,2000 (05) :24-32。
14.路捷。做人——道德教育的根本方向[J]。教育研究,2007(11):11-15。
15.馬夏曦。淺談小學語文寓言教學[J].教育科學,2011(03):186-187。
16.倪迅。寓言與中小學語文教育[D]。武漢:華中師範大學,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