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法定年齡,就是行為人按照法律規定享有壹定權利或者承擔壹定義務的年齡。
1.在民事領域,法定年齡是區分自然人民事行為能力的標準。根據《民法饑餓救濟銀規》,自然人的法定年齡劃分如下。
第十壹條十八周歲以上的公民是完全民事行為能力的成年人,能夠獨立進行民事活動。年滿16周歲不滿18周歲以自己的勞動收入為主要生活來源的公民,視為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第十二條十周歲以上的未成年人是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可以進行與其年齡、智力相適應的民事活動。其他民事活動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征得其法定代理人同意。未滿10周歲的未成年人是無民事行為能力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民事活動。
2.在刑事領域,法定年齡的意義在於區分行為人的刑事責任。根據刑法第17條,
已滿十六周歲的人犯罪,應當負刑事責任。
已滿十四周歲不滿十六周歲的人,犯故意殺人、故意傷害、重傷或者死亡、強奸、搶劫、販賣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應當負刑事責任。
已滿14周歲不滿18周歲的人犯罪的,應當從輕或者減輕處罰。
因不滿十六周歲不予刑事處罰的,責令其父母或者監護人加以管教;必要時,也可以由政府收容教養。
已滿七十五周歲的人故意犯罪的,可以從輕或者減輕處罰;過失犯罪的,應當從輕或者減輕處罰。
3.壹些特定領域的法定年齡,如:
法定結婚年齡:男性不得早於22歲,女性不得早於20歲。
法定勞動年齡:16歲至退休年齡有勞動能力的中國公民。法定退休年齡:男性60歲,女性幹部55歲,女性工人50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