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的鄰裏糾紛,往往是因為人與人之間缺乏理解和溝通,人與人之間缺乏理解和禮讓。2011年5月,XX小區盤溪組居民莊春華、莊永華因相鄰兩條巷子砌墻發生矛盾糾紛,雙方互不相讓,很快發展為打架鬥毆。莊春華說,這條巷子經常有汙水流過。現在夏天熱,每天都有陣陣惡臭,影響了他壹家人的生活。於是莊春華沒有和隔壁的莊永華商量,就爬上了巷子裏的隔墻。這汙水進不來,卻引起了鄰居莊永華的強烈反應:妳怎麽有權利建隔墻給自己用?這不是妳自己的巷子嗎?雙方很快就吵了起來,打了起來,莊永華阻止莊春華繼續建隔墻。
莊春華向XX街道XX社區人民調解委員會反映情況,請求法律幫助。XX社區調解委員會給予接待,及時介入調解。調解員先去現場調查,詢問其他居民和雙方情況。莊永華說:“我又不是沒什麽事麻煩他家。這條小巷是壹條公共道路。她為什麽要把它圍起來?”已經成為她的家人了嗎?“社區調解員就莊永華提出的問題問了莊春華的意見,問她這個問題怎麽解決。沒想到,莊春華脫口而出,“我還能怎麽辦?他打我,罵我。我不是白受苦了嗎?現在誰怕誰!”調解員嚴厲地說:“現在是法治國家,妳說的不對。另外,全國都在建設和諧社會,鄰裏之間的互動和友誼是美德的體現。古人都知道遠親不如近鄰。妳為什麽不明白?".並耐心開導她:“壹是不要生氣,二是講法律,三是講道德。妳耐心聽我說,汙水產生的惡臭影響妳的正常生活;妳可以和隔壁商量怎麽解決,而不是二話不說自己動手。違規建隔斷墻有兩點不對:壹是違規,二是被占用。走道是公用的,不能堵。妳要求改善居住環境是合理的,但妳的行為是違法的,應該予以糾正。雖然他動手是不對的,但是妳有錯,雙方可以坐下來心平氣和的協商解決問題。
通過調解員的耐心勸說,雙方最終達成了協議。1.圍墻從南面的前門小屋向北延伸50厘米至莊永華家的衛生間窗戶,圍墻高度不超過2米。2.莊春華在北墻的盡頭裝了壹扇門,莊永華同意在他家的墻上做壹個插銷插孔。每個人都有門鎖的鑰匙,進出時通知對方。3.莊春華負責建造圍欄和門的費用,所有所有權在雙方簽字後生效。
在社區的日常生活中,難免會出現壹些鄰裏矛盾糾紛,如果處理不當,或多或少會影響社區的穩定。其實鄰裏糾紛大多都是雞毛蒜皮的小事,只是因為雙方互不退讓,矛盾激化。鄰裏各方應本著“方便生活、團結友愛、公平公正”的精神,正確處理交通、通風、采光、衛生、噪音、互不幹擾等鄰裏關系。給對方造成障礙或者損失的,應當停止侵害、賠禮道歉、賠償損失。
調解作為壹種便捷、高效、經濟、實用的糾紛解決方式,在處理鄰裏糾紛中發揮著重要作用。人民調解委員會分布在我們城市的大街小巷,貼近我們的生活;人民調解工作者是生活在我們身邊的人,他們了解我們的生活。鄰裏糾紛只是雞毛蒜皮的小事,不會讓妳生死與共,更不用說去打官司。人民調解能夠快速便捷地滿足居民需求,維護鄰裏關系的和諧穩定,促進社區的健康文明。它是構建基層和諧社會的重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