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安街知事發現,北大法學院的官網首頁已經變成了黑白灰色調,羅的頭像被置頂。他戴著黑框眼鏡,眉毛很白,微笑著看著這個世界。頭像旁邊有壹個大字:悼念羅教授。
北京大學法學院官網首頁截圖
公開資料顯示,羅祖籍福建安溪,1934年3月出生於新加坡,但當時新加坡被日本占領。由於許多親友被日本侵略者殺害,羅從小就“非常痛恨日本帝國主義”。
日本投降後,羅重新獲得了到學習的機會。後來隨著家裏經濟狀況的好轉,他在中學跳級考試。此後,他參加了反對英國殖民統治的鬥爭。19514月14日,他在新加坡不幸被殖民當局逮捕,入獄壹年零三個月,當時他只有17歲。
1952年7月,羅因“出生證”丟失而被無理驅逐,他回到了失蹤已久的祖國。回國後就讀於廣州智勇中學、無錫壹中,1956考入北京大學法律系。當時羅的夢想是用知識發掘中華民族的自尊,用法律支撐中華民族的崛起。
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北京大學法律系曾計劃開設東南亞國家法律課程。羅在新加坡學習印尼語,於是1960留校擔任法律系助教,從此開始了幾十年的教學生涯。
65438-0984年,曾在北京大學任助教、講師、法律系副主任的羅獲得了去哥倫比亞大學深造的機會。他的聯系導師是美國行政法的創始人蓋爾霍恩。正是在這壹年,羅回國探索適合中國國情的行政法。
20世紀90年代初,羅與袁曙宏博士在綜合分析和借鑒國內外行政法思想和流派的基礎上,率先提出了“現代行政法平衡論”這壹全新命題,立即引起了法學界的廣泛關註。
1990 65438+10月1,行政訴訟法正式實施。至此,羅為中國立法的願望已經實現。
1995年6月,羅出任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長。他負責行政審判和法官培訓。他不僅要親自協調、調查壹些案件,還要親自擔任審判長主持審判。全身心投入工作的羅獲得了“人民法官”的稱號。
不僅如此,他還非常關心留學生的生活,積極創造條件吸引他們回國創業,報效祖國。他組織中央調研組走訪了科技部、人事部、教育部等單位,對北京、上海、蘇州、南京、大連等地的“創業園”進行了調研。
“壹個1米86的大個子,壹輛28歲的自行車,剎車不靈了。雙腳壹踏地,車就停了。”王西欣,北京大學法學院教授,上世紀90年代在北京大學攻讀碩士和博士學位。他回憶導師的時候,談到了這些細節。
那時候羅已經是北大的副校長了,同學們看到羅老師在燕園騎自行車都會覺得很親切。直到上世紀90年代末,羅當上了政協副主席,他才騎著剎車不靈的“28”式自行車,穿行在燕園的大街小巷。
65438-0999羅在全國政協會議上的“築巢引鳳,精心培育,促進留學人員創業園健康發展”的發言引起了中央的高度重視,科技部、教育部也給予了高度評價。
盡管工作繁忙,羅仍在他的專業領域進行研究。2005年2月8日,65438,北京大學法學院“軟法研究中心”正式成立。年過八旬的羅是該中心的名譽主任,北京大學法學院教授。
公開資料顯示,直到2016,羅仍活躍在法學界的各種活動中,也就“互聯網時代的人權與發展”等最新話題發表過自己的看法。
今天,壹代法律已經逝去。他的偉大貢獻將被永遠銘記。
據悉,羅的葬禮和追悼事宜將由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辦公廳辦理。
老人都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