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法律諮詢服務網 - 法律諮詢 - 張本正的辛苦

張本正的辛苦

概況

14年的創業生涯,讓張本正越活越年輕。他親手培養的清華紫光和他的關系,壹直都是微妙的,密不可分的,就像他和母校清華大學的關系壹樣。在很多人指責他們太習慣校辦企業的同時,紫光已經成長為中國重要的高科技企業之壹,令人印象深刻。

但是,英雄也有悲傷。在經歷了2001的年度金融危機後,張本正又遭遇“七月大火”,紫光股份面臨上市後最大危機。壹時間,紫光四面楚歌,重重摔在了科技神壇上。

2002年,馬年。張本正的辦公室是“萬馬奔騰”,墻上掛著徐悲鴻的《八馬全圖》,桌上擺著精美的銅馬...看來這位從小就有使命感的總統顯然是想為高科技神壇盡綿薄之力。分成筆記本的張本,就像他的名字壹樣,從來沒有想過自己會創業。他可以去種田,可以去教學,可以去科研,但是他從來沒有想過他會去做生意。他被推進了海裏。

1988年的壹個夏天,當時還是科研部副主任的張本正被清華大學校長張小雯找去談話。校長想讓他去學校辦的公司。個子不高的張本正不願意去。他認為電視上的商人不願意去是因為他們在大吃大喝。校長說:“妳張本正比我年輕。妳怎麽會比我保守?”?這是高科技,新行業,給妳24小時考慮。“第二天,校長問張本正是怎麽考慮的。張本正說他已經想好了。第壹句是“我服從分配”,第二句是“我還是不想去”。校長說:“第壹句我聽了,第二句妳自己消化。"

就這樣,滿臉不情願的張本正,不得不放下學者的架子和清高,帶領紫光(當時叫清華大學科技發展總公司)在當時被視為“吃飽了喝足了奸商,無所事事”的商海中搏殺。

從學者到商人,從教授到校長的轉變,是張本正始料未及的。但是讓他在學習和經商之間選擇,他還是會選擇後者,他願意被拖進大海。被推進海裏的張本正應該說是幸運的。清華大學在背後為他提供技術支持,他不用賣掉房子和家當來籌集啟動資金,但這無形中給了他更大的壓力。如果只是壹個名不見經傳的公司,妳可以用幾萬元的啟動資金悄悄把蛋糕做大,然後壹夜成名,所有的成績接踵而至;即使失敗了,也是很自然的,不會受到太多的批評。但對於紫光來說,從壹開始就被賦予了太多的期待,所以只能成功,不能失敗。

公司運營之初,如何定位就成了難題。1984,中國科學院技術研究所技術開發公司(聯想前身)成立。兩年後,北大新技術公司(北大方正前身)正式落戶中關村。就在1988年中期,中央辦公廳提出了設立中關村高新技術實驗區的建議。本著這壹精神,清華大學科技發展公司於當年7月宣告成立。

最開始的時候,紫光有點像百貨公司。張本正等人只能壹邊定位壹邊做,靠自然生長法,到處撒種,卻希望東方不發光,西方發光。張本正以1.5萬元的啟動資金,壹下子啟動了30多個部門,規定“年末人均利潤未達到1.5萬元的部門關停並轉,第二年人均利潤下限提高到2萬元。”就這樣,優勝劣汰做了五年,到1993,公司的營業額居然超過了100萬,利潤也超過了100萬。能有這個結果是因為當時市場競爭不是很激烈,資源有限,清華有特殊的人才優勢,然後拿100多萬像胡椒面壹樣撒,這絕對是找死。

紫光的定位從1993成立紫光(集團)總公司開始明確。張本正作為總裁,根據市場需求對業務進行了大整合,他的品牌定位也是在這個時期確立的。調整後的紫光集中於信息電子、生物制藥、環保產業三大板塊。信息電子集R&D、生產和銷售於壹體,主要包括掃描儀、筆記本和系統集成。

認識到入世後生物技術和信息技術並肩作戰,有更好的發展前景,紫光瞄準生物制藥,收購紫光成為紫光21事業部、9個子公司、3家合資公司的壹員。“人才加資本”的模式成為紫光拓展市場的重要壹步。紫光1.5萬的啟動資金,乍壹看不是小數目,但對於高科技企業來說就是杯水車薪,更別說壹下子支持30多個部門了。所以在資金和運營上,紫光面臨著所有企業早期的“兒童綜合癥”和營養不良。

對商業壹竅不通的張本正,不得不離開科研部門四處遊說的平靜生活,放下學者的清高和以前對金錢的不屑,開始考慮如何借錢,如何賺錢,如何與人搞好關系,如何扛起紫光這個極其沈重的大旗。有壹次,張本正去了壹家不知名的銀行,和別人遊說了幾個小時。憑著壹張金口玉言和清華的金字招牌,他居然貸款1萬元,晚上高高興興跑回來,壹夜睡不著。

張本正因為不懂法律知識,按照計劃經濟走向市場經濟,被騙了好幾次。幾場官司下來,紫光輸得很慘,要麽是不知道如何取證,要麽是太相信自己的“理”。後來張本正請了兩個常年法律顧問,把所有能管他的部門都搞清楚了,找銀行,找政府,找企業,找關系,終於找到了壹條經營企業的路子——首先讓別人了解妳。

張本正的知名度就是從那個時候培養起來的。張本正不否認自己的成熟是壹次又壹次的錯誤積累起來的。他認為自己最大的錯誤是北京延慶制藥廠的投資規模太大。後來我才知道,我們可以用更有效的方式進入壹個領域,比如收購、控股。這壹行不犯錯是不可能的,很多公司都因為CEO犯了重大錯誤而致人死亡。紫光不是沒有錯誤,而是沒有致命的錯誤。就像人生病壹樣,大病是致命的,小病卻能增強免疫力。如果刻意避免錯誤,壹個企業就會失去發展的動力。1988紫光剛成立不久就開始做臺灣壹家掃描儀公司的中國大陸總代理。當紫光把別人的品牌打造成中國掃描儀市場第壹品牌的時候,臺商把紫光壹腳踢開,自己開始直銷。張本正當時不想哭是假的。渾渾噩噩做了八年,連代理合同都沒簽,人去樓空,告訴他怎麽去見江東的長輩。

看到紫光在中國打開掃描儀市場後,臺商紛紛模仿紫光,紫光辦展的地方,臺商就辦展。紫光在哪裏設代理,就在哪裏也設代理。後來紫光開始反擊,和臺商的競爭對手建立了代理關系。目的是刺激他,希望他能回心轉意,試探他是否敢除掉紫光。沒想到,臺商並不在意。太自戀,又囿於原地,壹直安於做經紀人的張本正,壹時半會兒也不折了。他才學會競爭,才明白競爭不是吃大鍋飯,其實是吃自助餐。這道菜不好吃,還有別的。妳不做,別人也會做。如果妳筋疲力盡,會有更多的人嘗試去做。

1996年4月,被甩的張本決心做壹個自己品牌的掃描儀。但問題又來了:用戶接受的掃描儀壹直是海外生產的。不買國貨怎麽辦?張本正認為這對紫光來說是壹個非常重要的戰略轉折點,他認為這樣會冒很大的風險。但回過頭來看紫光的表現,張本正的決定是正確的,也要感謝臺商。是他們的無情讓紫光絕望。紫光掃描儀上市僅30天就成功了。成為當年市場第三品牌,1999成為中國第壹個國有品牌掃描儀。

吃壹塹,長壹智。紫光再做筆記本電腦的時候,壹開始就推出了自己的品牌。雖然在創業之初,張本正對企業的定位還很茫然,壹步壹個腳印地往前走,但他很早就意識到股市融資的重要性,早在1995就提出紫光要上市。

張本正去教委跑指標,教委批準了,證監會也批準了。所有的文件都有了,配額也有了。但由於學校的壹些考慮,清華同方在6月上市1996 11。張本正認為,1996年紫光上市失敗是紫光發展的巨大損失,失去了很多機會。但從學校的角度來看,它可能會翻開清華工業的新篇章。

紫光沒有氣餒。兩年後,紫光終於在深交所掛牌上市。新股以網上推介的形式發行,在中國證券業尚屬首次,引起了股民的極大興趣。每股發行價11.75元,市盈率22.22倍,創歷史新高。

  • 上一篇:如何保護版權——如何保護作者的版權?
  • 下一篇:這個演員(女)是誰?
  • copyright 2024法律諮詢服務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