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整改工作開展情況:
(壹)構建完善的機制,保障社區矯正的順利進行。
1,建立健全領導機構,落實經費保障。我鎮社區矯正工作小組由鎮委副書記年有有任組長,紀委書記陳耀林、石龍公安分局局長葉錦添任副組長。經費納入財政預算,保障了社區矯正工作的正常開展。
2.建立社區矯正隊伍。
石龍鎮社區矯正工作組成員由司法人員、公安派出所所轄民警、村(居)委會工作人員和誌願者組成。交接第壹天,社區矯正誌願者協會成立,社區矯正誌願者協議簽訂。從而為提高社區矯正工作質量和水平提供了有效平臺。
3.建立外交關系時負責分工的合作機制。
今年8月24日,石龍鎮召開社區矯正動員大會,會上明確了相關部門的責任和義務,要求各村(居)指定壹名分管領導和壹名工作人員作為社區矯正聯絡員,負責協會辦理涉及單位和部門的社區矯正相關事宜。各成員單位在職責分工的基礎上,密切配合,相互協作,充分發揮職能優勢,有效推進社區矯正工作的開展。
(二)搭建平臺,嚴格管理,確保試點工作科學規範運行。
1,石龍鎮司法所成立了專門的社區矯正辦公室,為矯正對象開展學習、談心、匯報思想等活動提供了固定場所,為社區矯正試點工作的順利開展提供了保障。
2.建立公益性勞動基地。
為加強對全鎮社區矯正服刑人員的勞動改造和監督管理,用真摯的愛心提高他們的悔罪意識、責任意識和法律意識,引導他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石龍鎮司法所與相關勞動基地簽訂《社區矯正公益性勞動基地協議》;同時,組織我鎮7名社區矯正對象到公益性勞動基地工作。對於社區矯正對象參加公益性勞動,司法所記錄矯正對象的勞動情況,進行統壹檢查。
4.進壹步落實工作制度。
統壹執行社區辦公工作制度、登記制度、監督管理制度、培訓制度、會議制度、檔案管理制度等制度,嚴格執行各項制度規定,依法糾正。在此基礎上,加強了三個方面的制度建設。壹是結合社區矯正工作行為,建立了請示報告制度。二是建立了信息公示和統計制度,定期向市糾風辦上報各類信息和數據。三是建立了請假銷假和談話制度,要求請假銷假的矯正人員到鎮司法所矯正報。
5.規範工作流程。
在認真執行刑法、刑事訴訟法和社區矯正相關規定的基礎上,石龍鎮司法所矯正辦還建立了壹套完整的管理制度。矯正對象進入社區矯正環節後,要調查走訪,全面掌握其基本情況,制定“矯正案例”,逐壹建檔;為每個矯正對象確定1名工作人員和2-3名誌願者,組成幫教小組,負責全程監督、教育和管理;要求矯正對象每周進行口頭或電話匯報,每月進行書面匯報,堅持‘六個必須’,即矯正工作初期要與矯正對象見面談心壹次,要建立檔案,重大節假日要上門走訪,矯正對象思想波動時要過問,矯正對象及其家人有困難時要幫助。特別是第壹次與矯正對象見面時,向矯正對象宣讀社區矯正宣言時,矯正對象會簽署接受社區矯正的保證書,從而牢固樹立和強化自己服刑的意識。這壹工作程序的規範,既強化了矯正對象遵紀守法的意識,又使我鎮接管的矯正對象不出現漏管、脫管的情況,使我鎮矯正對象管理得好、管得牢。
6、實施人性化改造,提高矯正質量。
為了讓矯正對象感受到自由與不自由的差距,今年主要采取電話談話、家庭探視、個別談話、精神感化等方式,對矯正對象進行人道救助。8月27日,緩刑監督官麥xx認為犯人未經批準不得見媒體,但她的女兒在新聞系。她怎麽可能看不到很多同學每天來他家?司法所所長解釋說,妳可以做法律允許的事,但絕對不能做法律不允許的事。中山西區服刑人員馮xx認為社區矯正監管解決不了民生問題。主任對他說:只要妳符合法律法規的審批條件,情況屬實,我們會盡力幫妳。通過這種教育,對矯正對象在行為和心理上起到了極大的促進和震懾作用,增強了社區矯正對象接受改造的自覺性和積極性。
二、存在的問題:
1社區矯正的工作現在處於試點階段,立法的相對滯後造成了社區矯正實施中的問題,給我們的實施帶來了困難。
在社區從事人民調解、法制宣傳、安置幫教等司法行政工作的人,通常身兼數職,工作復雜,任務繁重。以現有的人力物力,很難承擔全新的社區矯正工作。
在試點階段,雖然有壹些其他地區的先進經驗可供借鑒,但不同地區的實際情況差異較大,沒有可以直接套用的規律,必須根據自身情況逐步探索,各種難以預料的問題和困難在所難免。
社區矯正是我市基層司法行政部門的首次接觸,是壹項全新的工作,需要在摸底調查的基礎上穩步開展。這就需要在市局的統籌安排下,進壹步加強管理力量,交流經驗,形成齊心協力、齊抓共管的良好格局,推動社區工作順利開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