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法律諮詢服務網 - 法律諮詢 - 中國四大古典悲劇中的竇娥不公

中國四大古典悲劇中的竇娥不公

《竇娥袁》是壹部深刻反映元代社會現實的著名悲劇。

13世紀中期,由於掠奪性戰爭對農業生產的破壞和城市經濟的畸形發展,高利貸盛行。劇中,竇向蔡婆婆借了二十兩銀子。壹年後本金利息四十兩,被迫帶女兒還債,反映了當時高利貸剝削的殘酷。元朝也是中國歷史上政治壓迫最殘酷的時期,官僚主義最黑暗的時期。當竇娥進入法庭時,他受到官員的刑訊逼供。糊塗官聽信流氓的誣告,僅憑口供定案,案件壹審不再審,說明當時的法律非常野蠻,不合理。竇娥的無辜屠殺是對當時官僚主義和不公正監禁的黑暗的藝術總結。然而,悲劇元不僅揭露了元代社會的黑暗,而且賦予了主人公不妥協的性格。它集中表現了她驚天動地、泣不成聲的怨念,把這個不知名的童養媳變成了光芒四射的彗星,劃破了籠罩天空的黑夜,給人們帶來了壹縷光明,在作品的現實主幹上灑下了瑰麗的浪漫色彩。作者還以高超的藝術技巧詳細描寫了竇娥的內心矛盾和性格的不同方面,使她成為壹個令人同情和崇敬的典型形象。《竇娥元》是壹部取材於元代社會現實的作品,但它與前代文學有著明顯的繼承關系。竇娥在執行死刑前有三個誓言:第壹個是血飛練習,它來自於東海孝順妻子周青的故事。第二堆六月雪來自鄒衍被囚禁在太平玉蘭時的六月落雪傳說。第三堆已經幹旱三年了。見《韓愈定國傳》。這三個傳奇故事要麽是事情的巧合,要麽是編劇的杜撰,真實性存疑;但這符合人民的願望。人們寧信其有,不信其無,所以在民間廣為流傳。當關漢卿寫到竇娥的冤屈如何感動大地時,他把這些傳說串聯起來渲染出來,強烈地感染了觀眾。這說明關漢卿有被壓迫人民的思想感情,有豐富的舞臺經驗。他的作品在當時很受歡迎,被稱為“正確的”作家,這並非偶然。

在過去的700年裏,《竇娥元》不僅成為中國傳統戲曲舞臺上的保留劇目,而且最早被翻譯成法語並傳播到國外。由於雜劇唱腔口語的時代性和地方色彩,後世不同地域的戲曲在演出時大多被改編。明代葉顯祖將其改編成傳說中的《金鎖記》,京劇根據《金鎖記》改編成折子戲。其中《訪獄贈典》又叫《雪中六記》,分兩折演出,是近代著名京劇演員程經常演出的劇目之壹。這些戲劇對元的人物和情節做了壹些改變。因為改編者未能觀察到原作者的意圖,刪了精華,加了糟粕,很少見到讓原著升華的人。例如《金鎖記》中寫道,竇娥的丈夫蔡昌宗並非英年早逝,而是在進京途中路過黃河時不幸溺水身亡。被子龍王招他為夫婿,三年後進京應試,壹舉奪得第壹名。由於執行死刑時下大雪,竇娥被劊子手嚇壞了,所以他下了壹道緊急命令,讓人們用劍活著。最後,竇平反了冤獄,在船上見到了蔡昌宗,父女同慶團圓。壹部控訴封建統治者迫害老百姓的悲劇,變成了歌頌神靈和清官的低俗喜劇,原著的現實主義精神被閹割了。趙氏孤兒雜劇是壹部歷史劇。故事在《左傳》裏看過,但是很簡短。直到史記趙和劉向的《新序》和《說苑》才有詳細記載。雜劇基本上是以史實為基礎的,但劇情有很多變化。如將故事背景由晉景公改為晉靈公;孤兒們藏在皇宮裏,由草澤的醫生程英裝在藥箱裏帶出來;隱居深山的孤兒,被改為養子收養,他在土府長大後為報仇殺了屠;孤兒長大後向他要印的韓爵,被改成讓孤兒出宮自殺;公孫勝、杵臼、程英,為門下舊臣,與同堂,因恨奸臣而退。壹個換成了和趙家有交情的曹澤博士。經過這些變化,這場驚心動魄的鬥爭被寫得更加尖銳和密集。

《趙氏孤兒》描寫了春秋時期晉朝內外忠奸之爭,以及由此引發的圍繞《趙氏孤兒》的迫害與反迫害鬥爭。壹方面,雜劇揭示了奸臣屠岸賈的惡毒和殘忍的惡行;另壹方面,他寫到了程英、韓傕、公孫等人,冒著生命危險,大義凜然,產生激烈的戲劇沖突。因為強奸屠岸賈的權利得到昏君的支持,氣焰十分猖狂;正義的壹方暫時處於被動地位,經歷磨難和迫害,決定了這場沖突的悲劇。而趙遺孤的生存,最終擺脫了強暴和復仇,使悲劇在英雄氣概中蘊含了勝利的希望,表達了中國人傳統的“善有善報,惡有惡報”的觀念。因此,全劇回蕩著壹種磅礴的正義精神,形成悲壯的基調,激勵人們樹立正義必然戰勝邪惡的堅定信念。

雜劇成功地塑造了壹系列具有鮮明個性和崇高品格的悲劇人物。比如草澤大夫在趙家三百多人被殺後,冒著生命危險接受公主托付孤兒的任務,被宮門的檢查嚇壞了。尤其是當屠岸賈聲稱要殺死郭璞所有的孩子,寧願犧牲自己唯壹的孩子來拯救郭璞的嬰兒時,他的思想境界就更高了。公孫杵臼疾惡如仇,不和應聲蟲打官司。再勇敢,寧死不屈掩護孤兒,表現出壹種凜然正氣。韓傕原來是屠岸賈的部將。在對與錯面前,他能夠明義,甘冒風險,饒他壹命,放走孤兒,自殺。即使只有幾個字的對話敘述,人物,如賢,和提米明,寫的勇氣和真誠,與他們自己的風格。這些悲劇人物崇高的群體形象,與他們的對手屠岸賈的兇殘和傲慢形成鮮明對比,構成了該劇最顯著的悲劇特征。紀天祥的代表作《紀項峻》是壹位偉人,生平事跡不詳。雜劇六種,四種全佚,壹種佚,只有壹種是《趙氏孤兒》。

繼《趙氏孤兒》之後,又有了《趙氏復仇孤兒》。祁彪甲《遠山堂曲品》說“字頗古”,“曲名多不詳”即指此書。北京圖書館藏明代實德堂本《趙遺孤》是此古本的修訂本。後來,人許作了更大的改動,即現在記錄的八義。這部劇的劇情結構也明顯是悲劇的。從壹開始,屠岸賈簡要描述了在楔子中殺害300多個趙盾家庭的殘酷事件,然後集中描述了尋找孤兒和拯救他們之間的尖銳鬥爭。尋找孤兒的步步緊逼,拯救孤兒的處處設防。宮搜,程英獲救;宮門搜索,有韓爵的義放;程英放棄了他的兒子,公孫獻出了他的生命。忠臣義士在救孤鬥爭中犧牲,為劇情發展營造了濃厚的悲劇氛圍。因為正義之士的抗爭,兇手終於把他要殺的孤兒撫養成人,被孤兒自己殺死。情節在殘酷的現實中蘊含著理想,又蘊含著陷人災難的強烈諷刺,使悲劇具有了中國民族性的特征。

但這部劇只是將這場驚心動魄的沖突描述為“軍民不和”,過分強調了家族之間的矛盾,未能突出忠誠與背信棄義之間的鬥爭。這壹點在後來的改編中得到了不同程度的修正。

這出戲在國內外廣為流傳了幾千年。元明雜劇衰落後,從清中葉至今,各大地方戲均有改編演出,其中以馬的演出、馬建玲的秦腔改編和1960年的京劇改編影響最大。此外,它也是中國最早在國外傳播的古典戲劇作品之壹。早在1732年和1733年,它就傳到了法國。1734年,《水星》雜誌發表了該劇本的法文片段,1735年,《中國同治》發表了它的法文譯本。從30年代中期到60年代初,它在英國被翻譯出版。此外,德國、奧地利等國的著名作家也曾改編上演。洪生(1645 ~ 1704),浙江錢塘(今杭州)人。他出身於沒落貴族家庭,從小受到好文學的熏陶,寫的詩也不錯。後來,他移居北京,在那裏“以詩聞名”,但忠厚率真,驕橫跋扈,常常“閉著眼睛坐著批判古今”。很多老師朋友都是明成祖死後不會做官的名人。於是洪升壹直找不到官職,在北京做了二十多年的國子監。康熙二十八年(1689),樂師們在佟皇後服喪期間,給他專場演出《長生殿》,於是刪減回家。晚年抑郁無聊,縱情山水,落水而亡於浙江吳興。

洪升壹生寫了很多詩,流傳下來的詩有《連珠集》、《連珠續集》、《小月樓集》。他寫過十幾個劇本,流傳下來的只有《長生殿》和雜劇《四禪卷》。他在文學史上的傑出地位是由他的戲劇贏得的。《長生殿》是壹部抒情意味濃厚的悲劇。這既是愛情的悲劇,也是政治的悲劇。唐明帝是壹個非常成功的皇帝,但是長期以來,他自滿、多愁善感、思想松懈,造成了叛亂、造反、敗亡、敗亡。我也愛上了我的公主,我的皇冠掉在了地上,我在辛酸和悲傷中度過了我的晚年。作者巧妙地將愛情故事與政治現實相結合,既描寫了他們沈溺於奢侈愛情生活的悲劇後果,又描寫了他們因政治上的放松和失誤而導致的愛情悲劇,兩者交織互為因果。

“三千宮女如花,那春無淚。”封建皇帝的宮廷壹直是宮女的監獄,包括那些失寵的嬪妃。只有幾個天生麗質,各種本領都很好的妃子,才可能暫時得到皇帝的寵愛,過上稱心如意的生活,其後果不堪設想。我國歷史上的傳奇人物趙、就是這樣的人。壹個是封建寶塔尖上的皇帝,壹個是真正美麗的女人。他們的結合當然會引起人們的羨慕,包括進步詩人和作家,如白居易和洪升。洪聖說,李和楊的愛情在皇室中是罕見的,所以他們應該寫壹首愛情頌歌。

從中唐到清初,在幾個朝代和封建經濟中逐漸出現了資本主義的萌芽。在上層建築中,隨著動搖封建禮教的個性解放,接近現代個人性別的愛情觀也在壹夫壹妻制的封建家庭中滋長。洪聖在《長生殿》的《列傳》中說:“今古之情誰誠?但如果有誠意,最終也會成為心結。萬裏何必擔心南* * *北,兩顆心那論生死?.....只是借太多道理傳播新詞的壹種感覺。”這種矢誌不渝的真摯的男女之愛帶有壹定的理想色彩,在李、楊的宮廷生活中是不可能出現的。所以洪聖只能借用《太貞傳奇》這個歷史故事來表達自己的愛情理想。

作為唐朝的皇帝,表達對的愛慕,壹方面是為了盡可能地滿足她的奢侈享受,比如曲江之旅,華清池浴,從四川和南海給她帶來新鮮的荔枝,另壹方面是為了滿足她對權力的渴望,包括楊對的崇拜和對第三任妻子的封賞。這不僅引起了朝廷內外各派的鬥爭,而且加重了人民的負擔,促進了封建王朝與廣大人民群眾的尖銳矛盾。處於皇妃的地位,為了贏得李隆基的寵愛,楊玉環必須依靠她的聰明才智去做自己喜歡的事情,這讓他厭倦了在國家事務中的失敗。就這樣,當他們的心在歌舞中越走越近的時候,在政治上種下了禍根,在愛情上釀成了悲劇。洪聖在《長生殿序》中說:“貴奢而貧欲之,禍隨而至。”這是洪聖從李、楊的愛情故事中總結出的歷史教訓。

如何解釋像李、楊這種“奢貧”的帝王與嬪妃之間會有“至誠至性”、“天長地久”?作者認為他們都是神仙,天生就有這種真愛。所以在世俗的泥潭裏翻了幾個功勛之後,他們會回到天堂,在另壹個沒有宮女爭寵,也沒有叛徒在外面玩弄權術的真空世界裏,發展這段美好的愛情。另外,作者認為他們在戀愛中遇到的挫折和失敗是痛苦的,但失敗後會接受慘痛的教訓,懺悔自己的錯誤,洗掉汙泥,這就是作者所說的“失敗後的後悔”。今天看來很可笑,但洪聖確實是這麽想的,也是這麽寫的。這使得《長生殿》中的許多場景,尤其是後半部分,在描寫李與楊的永恒愛情時,都帶有濃厚的浪漫色彩,體現了作者當時進步的愛情觀,與前半部分對李、楊宮廷生活的現實描寫相互輝映,達到了當時傳奇創作的最高境界。前人說《長生殿》是《熱牡丹亭》,而李、楊小說中洪升進步的愛情觀和浪漫主義的藝術手法,卻顯示了他與《牡丹亭》作者的承繼關系。

從嚴重的政治後果來看,洪升對李、楊的宮廷生活進行了批判。洪聖從堅貞不渝的愛情角度,肯定了李、楊二人可以抱憾敗局,同時也美化了他們在宮廷生活中的壹些表現(如對音樂的共同愛好、患難與共等),帶來了主題的復雜性。另壹方面,在描寫安史之亂時,作者總是把矛頭指向反叛的安史之亂和楊,以及那些無恥的官員。作者還通過“查報”、“供飯”、“罵賊”、“接京”等劇目來歌頌郭從進、雷海慶、郭子儀等愛國人物。作者對劇中人物的態度,無論他是否清楚地意識到,都會讓讀者和觀眾從字裏行間和歌舞中隱約感受到它所透露出的民族意識。

明末清初是中國傳奇劇創作和演出最繁榮的時期。因為洪升熟悉舞臺,精通旋律,所以他寫的《長生殿》既有精雕細琢的現實描寫,又有天上人間的浪漫幻想,這就導致了前半部和後半部藝術風格的差異。由於作者的精心作曲和反復加工,這兩部分基本上得到了統壹,這是中國戲曲史上的壹大成就。正因為如此,在當時和後來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阿清朝男子梁廷儀在《曲華》中說:“自長生殿以來,壹百多年來,壹直舞來舞去,歷久如新。”他還稱贊洪聖“做了極好的文章,題目極好,學者有才,壹起鞠躬。”

  • 上一篇:北京無印良品起訴日本無印良品勝訴是怎麽回事?
  • 下一篇:中華人民共和國證券法(2014修訂)
  • copyright 2024法律諮詢服務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