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法律諮詢服務網 - 法律諮詢 - 中外建築市場工程質量管理?

中外建築市場工程質量管理?

1、國外建築市場工程質量管理西方發達國家比較重視建築工程質量管理的立法和執法,通過法律手段加強建築工程質量管理,提高建築工程質量。發達國家壹般都有完善的法律體系,如規劃法、建築法、建築標準、建築工人職業資格管理制度、建築材料、建築構配件和設備的生產許可和檢驗制度等。這些法律法規能夠得到嚴格執行,政府主管部門在項目建設的各個階段都參與了對項目的監督、管理和檢查。監督監理、施工、勘察設計等項目各方遵守相關法律法規,從而有效提高規劃、設計、施工質量。西方發達國家非常重視工程建設過程中的業主管理。業主任命項目經理或業主代表,全面控制項目的進度、成本和質量,業主選擇設計師和承包商,審查質量保證和質量控制的實施情況。業主有效的質量控制對保證工程質量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政府質量監督管理部門主要檢查相關法律法規的執行情況。

發達國家非常重視建設項目的設計質量控制,在設計開始前就制定了建設項目的質量設計大綱。設計大綱反映了業主的項目建設意圖,以設計大綱指導設計。在設計過程中,業主將檢查以確保工程設計符合設計大綱的要求。

建設項目施工過程中應當進行嚴格的質量監督檢查,制定統壹的質量保證和質量控制計劃。在施工過程中,業主代表或業主指定的設計工程師應根據FIDIC合同規定進行質量檢查。壹些國家的建築法規規定,政府有關部門應在規定的時間對施工現場進行檢查,以確保建築工程的質量。

在發達國家,工程建設材料設備的質量控制都是按照FIDIC合同條件進行的,即所有材料設備都要達到合同規定的相應質量等級,滿足咨詢工程師的要求。在任何時候,應根據咨詢工程師的要求,在制造、裝配或施工現場檢查材料和設備。在材料用於工程之前,承包人應按工程師的要求提交樣品以供檢驗。發達國家的建築材料和設備質量好,為保證工程質量奠定了基礎。

1.1美國建築工程質量管理在規劃階段,美國政府機構要求業主提交項目對自然、經濟和社會影響的報告,政府管理機構審批報告。在設計階段,管理機構應根據法律法規對現場的工作安全、少數民族的就業、危險材料的使用和處置、公共安全和健康進行審批。在項目建設期間,美國聯邦、州和地方政府的代表應視察現場或派駐現場。這些觀察員和檢查員負責確定該場所是否符合規範和法律以及相關機構的規則和條例,目的是保護公眾健康、安全和環境。

1.2法國建築工程質量管理為了提高建築工程質量,法國政府通過立法和經濟手段敦促建築企業加強質量管理。他們在立法、管理、檢測等方面逐漸形成了較為完整的體系,使得法國建築業在國際市場上頗具競爭力。法國為各種材料和產品指定了標準(NF)和規範(DTU)。法國很多建築材料和構件產品都獲得了“NF”標準。因為建築材料質量好,為建築工程質量奠定基礎。法國技術文件包括“NF”(法國標準)和“DTU”(法國規範)。法國有壹整套關於建築工程質量的技術立法,為質量檢查和質量鑒定提供了依據。法國在民法中規定,壹個工程完工後,承接企業要對工程的牢固性和安全性負責,十年內保持最初確定的要求,兩年內對設備負責。所有參與工程建設活動的單位(業主、總承包、設計、施工等單位)都要向保險公司投保。

1.3德國的建築工程質量管理。建築結構的安全穩定關系到使用者的人身安全。因此,德國政府委托專業人士對建築結構、消防等方面的設計進行仔細審核。這種審核通常采取有償服務,審核申請人必須按規定標準繳納審核費。德國對建築產品的質量監管主要從施工許可、發放使用許可和施工過程的持續檢查監督三個方面進行。德國的“建築產品法”規定,任何房屋或建築在獲得政府許可之前都不能使用。建築產品使用許可制度由法律明確規定,其實施的程序和內容也在法律法規中有明確規定。從國外的壹些情況來看,政府主管部門並不直接參與具體的竣工驗收,竣工驗收是由業主、承包商和工程咨詢機構共同完成的。使用許可證由業主在竣工驗收後向政府主管部門申報。

德國是市場經濟,業主對建築產品的質量控制和監管與其他發達國家基本相似。業主對建築產品質量控制和監督的主要任務是確定工程的質量目標,對建築產品的生產過程進行監督和控制。從歐美等壹些工業化國家的情況來看,業主應承擔的質量責任主要從政府對建築產品的監管和作為建築產品購買者對建築產品的需求兩個方面來考慮。

在歐美、日本等國家,“誰設計誰負責,誰施工誰負責”,設計施工質量完全由生產方負責。就像消費者購買商品壹樣,銷售者有義務提供合格的商品。在國外,設計單位和承包商都有義務按照合同中的質量要求提供合格的建築產品。

1.4新加坡的建築工程質量管理。新加坡對工程質量的監督管理是從兩個方面進行的。從業主的角度來說,承包商的工程質量是通過聘請咨詢工程師來管理的;在政府方面,新加坡建築業發展委員會(CIDB)負責監督和管理工程質量。新加坡政府制定了新加坡規範(SS)作為工程質量應達到的標準。新加坡建築業發展委員會(CIDB)制定了壹套建築工程質量評價體系(CONQUAS)來評價工程質量。CIDB(新加坡建築業發展委員會)在申請竣工後使用證書時檢查私人投資項目的質量,當符合政府規定的質量標準時,可以簽發使用證書。工程質量的獎懲由私營業主自己決定。除了對工程質量進行檢查和評定,並采取相應的獎罰措施外,CIDB從1991開始大力推行ISO9000質量保證體系認證,覆蓋所有咨詢公司、項目管理公司、承包商、建材生產企業。除了以上我們介紹的方法,CIDB還設立了傑出工程獎(CEA),對工程質量優秀的承包商進行獎勵,從而在整個行業內對承包商進行提升。此外,CIDB還設立了最佳設計獎(BBDA),以表彰其設計方案有利於承包商施工的設計師。

2、中國建築市場工程質量管理

2.1中國建築工程質量管理體系的發展舊中國,建築業基礎很薄,施工水平低,工程質量管理水平也相應較低。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1966之前,我國實行計劃經濟體制,模仿前蘇聯的經濟發展模式組織生產。我國建築工程質量管理對施工單位實行單壹的內部質量檢查制度。在項目施工實施過程中,施工企業內部質量管理部門對施工項目的質量進行檢查、評價、控制和管理。從1958到1962,第二個五年計劃期間,建設部向中央建議,由建設單位成立獨立的質檢管理機構,負責工程質量監督檢查的自控,由施工單位負責以隱蔽工程驗收為主的質量監督檢查,這在壹定程度上形成了建設單位和施工企業相互制約、共同控制的局面。1961 ~ 1965、在國民經濟調整階段,建設部加強了對工程質量監督管理的領導,在1963年制定了《建築安裝工程技術監督條例》,要求建築安裝企業建立獨立的技術監督機構,加強施工全過程的質量管理。在1967到1976的十年動亂中,壹切規章制度都被批判為“管、卡、壓”,工程質量普遍下降。這種情況逐漸被打破,直到20世紀70年代末才有所改善。20世紀80年代以後,建設領域的工程建設活動發生了壹系列重大變化。1984年9月,國務院發布《關於建築業和基本建設管理體制改革若幹問題的暫行規定》,決定在我國實行工程質量監督制度。隨後原城鄉建設部和環境保護部相繼出臺了《建設工程質量監督條例》和《建設工程質量監督暫行規定》等規範性文件,對工程質量監督機構的工作範圍、監督程序、監督性質、監督費用和人員配備等進行了具體規定,初步構成了我國現行的政府工程質量監督體系。隨著改革的深入和商品經濟的發展,20世紀80年代末開始出現了建設工程監理制度。

2.2取得的成績自20世紀80年代初中國加強建設工程質量管理以來,中國開始對建設工程質量實行政府監督管理制度。20多年來,在各級政府和建設行政主管部門的領導下,全國各地的工程質量監督管理機構嚴格履行監督管理職能,較好地發揮了工程質量監督管理作用,促進了全國建設工程質量水平的不斷提高。隨著工程質量監督管理的不斷發展,建設工程質量監督管理的法律法規逐步完善,我國建設工程質量監督管理走向法制化、規範化、程序化的軌道。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築法》、《建設工程質量監督條例》等國家法律法規的發起下,建設部及相關部門出臺了國家級規範性文件和部門規章,各省市和專業部門也制定了78項地方性和專業性法規、規範性文件、實施細則等質量監督管理規定。各級質量監督管理機構也建立了以技術責任制為核心的各種監督程序、規章制度。監督管理法律體系基本形成,保證了政府監督管理在法治軌道上發展。

國家工程質量明顯提高,連續多年保持穩中有升態勢。大中型建設項目、國家重點工程和大型基礎設施的工程質量,包括壹些高、大、精、深的工程,在建築設計和工程質量方面都有較大突破,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壹般民用建築工程質量合格率逐年提高,“七五”期間在62%的水平上平均每年提高3-4個百分點。全國住宅工程質量抽查結果表明,合格率有所提高,“八五”末達到82%以上,比“七五”末提高了20個百分點。1996上半年,住宅工程質量抽查合格率達到85%以上。九五第四年,1999達到92%。壹些常見的工程質量問題得到有效控制,特別是造成建築物倒塌和人員死亡的重大質量事故得到有效遏制,由1985的86起下降到1999的3起。特別是湧現出壹大批施工技術先進、質量精湛的精品工程,以上海金茂大廈、深圳市政大廈為代表的近千個國家級精品工程屹立在地球東方之巔。

在各級建設行政主管部門的關心和支持下,在廣大監督管理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政府工程質量監督機構得到了人們的認可,贏得了社會的認可,正在成為控制建設工程質量的“中流砥柱”。省、市、縣工程質量監督管理機構已經形成。工程質量監督管理機構遍布全國或各專業,形成了規模龐大、技術密集的監督隊伍。

3.中國建築市場工程質量管理的研究與思考:重慶綦江大橋垮塌,造成40人死亡;沈陽至四平高速公路上,青陽河大葛公路路面部分塌陷,導致車毀人亡;雲南昆陸高速公路,建成僅18天,就發生大面積塌陷、路基沈陷、邊坡坍塌、路面懸空、縱向開裂。此外,1998長江防洪大堤決口,給人民生命財產造成重大損失;武漢某在建六層樓,五層樓板連續坍塌至底層;昌江縣新沙繞壹自建房從四樓坍塌至壹樓,造成3人死亡,2人重傷。重慶武隆縣發生壹起高切坡垮塌事故,造成壹棟建築面積為4061平方米的9層樓房垮塌,造成79人死亡,4人受傷。這些情況表明,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和不斷完善,原計劃經濟體制下確定的工程質量監督管理體制已不完全適應當前發展的要求,特別是計劃經濟體制下形成的工程質量監督機構的職責權限已不完全適應新形式下監督機構的地位和作用要求,必須進行改革和完善。

與西方先進國家相比,我國建築工程質量管理手段起步較晚,法律法規初具規模,建築市場不規範,管理機制不健全,施工隊伍素質較低,導致工程質量較差。《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築法》和有關工程質量管理的法律法規宣傳不夠,相關規定落實不到位。雖然很多企業通過了IS09000質量認證,但在實踐中並沒有得到很好的應用。

工程質量監督管理機構是代表政府對工程質量進行監督管理的執法機構。它行使政府的工程質量管理職能,也行使建築市場的部分管理職能。但是,工程質量監督管理機構本身是自收自支的事業單位。這在制度上是不正確的,無疑會影響監督管理項目的有效性。因此,應解決工程質量監督管理的機構性質與其職責之間的矛盾。工程質量監督管理機構對工程的監督管理不是對建設工程全過程的監督檢查,而是采取抽查的方式。而監測站必須逐個檢查單位工程的質量等級,判定工程質量合格與否,這就使得監測站的質量責任難以承擔。由於實際工作中存在上述問題,工程質量監督管理體制不順,責任難以分清,地位不夠明確,權利難以落實,影響和制約了監督管理的深入開展。

4.發達國家建設項目質量管理體系對我國的啟示通過上述對發達國家建設項目質量管理和實踐的了解和分析,發現了我國建設項目質量管理體系的不足,說明了規範我國建設項目質量管理的緊迫性和重要性。發達國家非常重視建設法律法規的立法,通過法律手段加強建設工程質量管理,提高建設工程質量。西方發達國家壹般都有比較完備的法律體系,這些法律法規都能嚴格執行。政府建設項目管理機構參與項目建設各階段的監督檢查,監督項目各方遵守相關法律法規,從而有效促進規劃設計和建設質量。

西方發達國家非常重視業主在項目建設過程中的管理。業主指定項目經理或業主代表全面控制工程進度、成本、質量,業主選擇設計和承包商,業主協調工程各方關系。業主有效的質量管理對保證工程質量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政府質量管理部門主要管理相關法律法規的實施,不直接管理建設項目。

西方發達國家非常重視項目全過程的質量管理,認真科學地進行項目的可行性研究,也重視項目設計的質量控制,要求設計方制定質量保證和質量控制計劃。設計到壹定階段,業主有比較完善的質量控制體系,其管理部門在設計過程中要對設計進行檢查和評估,這樣設計質量才能得到保證。

西方發達國家在施工過程中嚴格進行質量監督檢查。制定統壹的質量保證和質量控制計劃,包括相關分包商、材料供應商、制造商和預制構件制造商。在施工過程中,業主代表或業主指定的設計工程師應根據FIDIC合同條件進行質量檢查。壹些國家的建築法規規定,政府有關部門應當在特定時間對建築工程的施工現場進行檢查。

西方發達國家項目建設全過程的質量管理保證了建設項目的質量。施工項目管理嚴格,因此,施工項目質量高,壹些質量管理做法值得學習和借鑒。

更多工程/服務/采購招標信息,提高中標率,可點擊官網客服底部免費咨詢:/#/?source=bdzd

  • 上一篇:普通人能去北京最好的佛學院學習嗎?
  • 下一篇:為什麽自考本科不能考律師執照?
  • copyright 2024法律諮詢服務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