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壹種是在事業單位中,承擔行政執法職能和公共管理職能的事業單位,雖然是參加公務,但使用事業編制。如果要轉公務員,會有很多額外的限制。
事業單位參與公共服務的依據是什麽?承擔行政職能?。因此,承擔公共服務職能的事業單位是不可能參與公共服務的。事業單位分類改革將現有事業單位分為行政類、公益類和生產經營類三種模式,其中公益類又分為公益類和公益類。
從改革方向看,行政類是將行政管理職能移交給相應的行政機關,生產經營改為企業,保留公益類,生產經營職能剝離到企業,公益職能整合到保留的事業單位。事業單位實行政企分開,今後不再設立承擔生產經營和行政管理職能的事業單位。
事業單位參與公有制有三種模式:
壹類是承擔行政執法職能的機構,如文化稽查大隊、農業執法大隊、路政大隊等。;
壹種是縣區基層單位因黨政機構數量限制,將行政部門設置為直屬機構,直屬地方政府?商務局?他們大多參與公共管理;
還有壹種是主要或者完全承擔行政職能的事業單位,包括社保、就業、水利等單位。黨政機構改革要求,市縣不準設立商務局;
事業單位分類改革也轉移了事業單位承擔的行政職能。沒有行政職能,事業單位就沒有參與公共服務的基礎。因此,事業單位今後不再參與公共服務。如果以前登記為公職候選人的人在改革中被公共機構聘用,其參加公職的身份和待遇仍將保留。
唯壹的例外是行政執法機關。根據綜合執法改革方案要求,主要設立在縣區的行政執法機構仍保留事業單位性質。而且新《公務員法》還保留?行政執法公務員?概念也界定的很清楚?承擔事業單位管理?可以參照公務員法管理。這給行政執法機構仍然參與的公眾,指出了改革的方向,也提供了政策、法律和法規的依據。
公益事業包括:
1,向社會提供基本公益服務,或者只為機關行使職能提供支持和保障;
2.資源不能也不應該由市場配置;
3、不從事經營活動,其宗旨、經營範圍和服務標準由國家確定。
(1)教育:義務教育、特殊教育、黨校、行政學院、社會主義學院、公益宣教(黨員電化教育、講師團等。)、考試機構等。
(2)科學研究:基礎研究或社會公益研究。
(3)文體類:公共圖書館、檔案館、博物館、紀念館(烈士陵園)、美術館、科技館、群藝館(文化館)、文物考古保護、文獻信息、廣播電視信號傳輸與技術監測、出版物審查、體育項目管理等。
(4)衛生:疾病(疫情)預防控制、婦幼保健、精神衛生、急救、采供血、計劃生育服務、政府舉辦的鄉鎮衛生院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
(五)社會保障:社會救助、社保經辦和公積金管理、優撫安置、法律援助、婚姻登記、公共就業服務、社會福利機構、公益性殘疾人康復機構、老年婦女兒童工作機構、學生資助管理、離退休幹部服務。
(六)公安:人工影響天氣、防汛、抗旱防火、應急救援指揮、無線電監測、人防指揮與保障、信息安全、重要或應急物資儲備等。
(7)社會經濟服務:基礎測繪和公共地質調查、農機安全監理、經濟社會調查統計、漁船檢驗、植物檢疫、地震監測、環境監測、網絡監測、工程標準定額、自然資源保護、純公益性水利工程管理、流域管理、園區管理服務、水文(水資源)監測、價格監測、價格認證、藥品和醫療器械審評、生態。
(八)行政協助:質量檢驗、食品藥品檢驗、土地監管、環境監管、安全生產監管、勞動保障監察、交通運輸監管、文化市場綜合執法、城市綜合執法、農業監管、林業監管、水利監管、金融監管、節能監管、旅遊監管、衛生監管、知識產權管理、檔案管理、水土保持監督監測、散裝水泥管理、政策研究。政府投資和經濟責任審計、財政資金審核支付、政府性基金和項目管理、舉報投訴維權、電子政務、土地房屋征收與補償、財務協調與服務、建設工程質量安全監督、外省市聯絡機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