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法律諮詢服務網 - 法律諮詢 - 賣假飲料會受到什麽處罰?

賣假飲料會受到什麽處罰?

國家對銷售假冒偽劣產品的處罰規定如下:

1.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特制定以下法律法規:

1.第五十五條經營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務有欺詐行為的,應當按照消費者的要求增加賠償其受到的損失,增加賠償的金額為消費者購買商品的價款或者接受服務的費用的三倍;增加的賠償金額不足500元的,為500元。法律另有規定的,從其規定。

2.第五十六條有下列情形之壹的,除承擔相應的民事責任外,其他有關法律、法規對處罰機關和處罰方式有規定的,依照法律、法規的規定執行;法律、法規沒有規定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門或者其他有關行政管理部門責令改正,可以根據情節單處警告,沒收違法所得,並處違法所得1倍以上10倍以下的罰款。沒有違法所得的,處以50萬元以下的罰款;情節嚴重的,責令停業整頓,吊銷營業執照:

(壹)提供的商品或者服務不符合保障人身、財產安全的要求;

(二)摻雜、摻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或者以不合格商品冒充合格商品;

(三)生產國家明令淘汰的商品或者銷售過期、變質的商品;

(四)偽造商品產地,偽造或者冒用他人廠名、廠址,篡改生產日期,偽造或者冒用認證標誌等質量標誌;

(五)銷售的商品應當檢驗檢疫而未經檢驗檢疫,或者偽造檢驗檢疫結果的;

(六)對商品或者服務作虛假的或者引人誤解的宣傳;

(七)拒絕或者拖延有關行政管理部門責令對銷售的缺陷商品或者服務采取停止、警示、召回、無害化處理、銷毀、停止生產或者服務等措施的;

(八)故意拖延或者無理拒絕消費者提出的修理、重作、更換、退貨、補足商品數量、退還貨款和服務費用或者賠償損失的要求;

(九)侵犯消費者的人格尊嚴、人身自由或者依法應當保護的消費者個人信息權;

(十)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損害消費者權益應當受到處罰的情形。

經營者有前款規定情形之壹的,依照法律、法規的規定予以處罰,處罰機關應當記入信用檔案並向社會公布。

第五十七條經營者違反本法規定提供商品或者服務,侵害消費者合法權益,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二。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的以下規定:

1.第壹百四十條生產者、銷售者在產品中摻雜、摻假,以假充真,以不合格產品冒充合格產品,銷售金額五萬元以上不滿二十萬元的,處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或者單處罰金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十萬元以下;銷售金額二十萬元以上不滿五十萬元的,處二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銷售金額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罰金;銷售金額五十萬元以上不滿二百萬元的,處七年以上有期徒刑,並處銷售金額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罰金;銷售金額二百萬元以上的,處十五年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並處銷售金額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罰金或者沒收財產。

2.第壹百四十九條生產、銷售本節第壹百四十壹條至第壹百四十八條所列產品,不構成這些條款規定的犯罪,但銷售金額在五萬元以上的,依照本節第壹百四十條的規定定罪處罰。

生產、銷售本節第壹百四十壹條至第壹百四十八條所列產品,既構成各條規定的犯罪,又構成本節第壹百四十條規定的犯罪的,依照處罰較重的規定定罪處罰。

3.第壹百五十條單位犯本節第壹百四十條至第壹百四十八條規定之罪的,對單位判處罰金,並對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照各該條的規定處罰。

三。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

第五十六條經營者有下列情形之壹的,除承擔相應的民事責任外,其他有關法律、法規對處罰機關和處罰方式有規定的,依照法律、法規的規定執行;法律、法規沒有規定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門或者其他有關行政管理部門責令改正,可以根據情節單處警告,沒收違法所得,並處違法所得1倍以上10倍以下的罰款。沒有違法所得的,處以50萬元以下的罰款;情節嚴重的,責令停業整頓,吊銷營業執照:

(壹)提供的商品或者服務不符合保障人身、財產安全的要求;

(二)摻雜、摻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或者以不合格商品冒充合格商品;

(三)生產國家明令淘汰的商品或者銷售過期、變質的商品;

(四)偽造商品產地,偽造或者冒用他人廠名、廠址,篡改生產日期,偽造或者冒用認證標誌等質量標誌;

(五)銷售的商品應當檢驗檢疫而未經檢驗檢疫,或者偽造檢驗檢疫結果的;

(六)對商品或者服務作虛假的或者引人誤解的宣傳;

(七)拒絕或者拖延有關行政管理部門責令對銷售的缺陷商品或者服務采取停止、警示、召回、無害化處理、銷毀、停止生產或者服務等措施的;

(八)故意拖延或者無理拒絕消費者提出的修理、重作、更換、退貨、補足商品數量、退還貨款和服務費用或者賠償損失的要求;

(九)侵犯消費者的人格尊嚴、人身自由或者依法應當保護的消費者個人信息權;

(十)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損害消費者權益應當受到處罰的情形。

擴展數據

為確保人民群眾“舌尖上的安全”,去年以來,昆明市市場監督管理局落實“四個最嚴”,集中整治假冒偽劣食品,全市食品安全檢查執法工作取得明顯成效。

據悉,2018以來,雲南省市場監管部門全面落實“四個最嚴”,以“零容忍”的態度嚴厲打擊危害食品安全的違法行為。去年破獲案件356起,打掉“黑作坊”“黑窩點”8個,查處食品案件8146起。

2019上半年,昆明集中查處食品違法案件450起,食用農產品綜合合格率提高到99.54%,食品抽檢合格率提高到97.7%。

據介紹,2018,昆明市市場監督管理局重點檢查了從事米、面、油、乳制品、飲料等食品生產企業;

2018中秋節前,加強對全市月餅生產企業的檢查;2019春節前,重點檢查東川、尋甸、嵩明、石林、宜良縣(區)已取得食品生產許可證的白酒生產企業和白酒小作坊;今年上半年,以央視“3 15”晚會報道的“辣條”生產經營為重點,

市市場監督管理局迅速下發通知,要求全市加強對“辣條”生產領域的監督檢查。

“通過了解和學習,我們增加了辨別假冒偽劣產品的常識。”在日前舉行的雲南省暨昆明市市場監管局主題日活動上,不少市民通過活動了解了食品安全知識。

現場,市市場監督管理局集中解讀了《食品安全法》等法律法規,通過圖文資料和實物展示了近年來打擊食品安全違法行為取得的成績。

《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第二十六條對食品中的微生物、農藥殘留、獸藥殘留和食品添加劑的用量有明確的規定,明確表達了現行的食品安全標準。據工作人員介紹,壹般來說,假冒偽劣產品是利用少量的成本謀取更多的非法利潤。除了食品質量問題,過量使用添加劑也是常見的違法行為。

落實“四個最嚴格”,昆明開展假冒偽劣食品的整治,同時嚴格懲罰相關的違法行為。比如2065438+2008年3月,某生態食品公司超量使用食品添加劑。經查,因生產超標準使用食品添加劑、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的食品,被罰款55243元。

中國政府法制信息網-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

百度百科-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中國政府法制信息網-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

人民網-昆明大力整治假冒偽劣食品?去年查處食品案件8146起。

  • 上一篇:法律英語的基本句子:法律法律
  • 下一篇:服務單位意見怎麽寫?
  • copyright 2024法律諮詢服務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