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法律諮詢服務網 - 法律諮詢 - 有關學者對“綠色壁壘對中國紡織品出口的影響”的研究成果如何

有關學者對“綠色壁壘對中國紡織品出口的影響”的研究成果如何

壹,綠色壁壘的起源和發展

綠色壁壘(Green barrier)是指國際貿易領域的貿易壁壘,壹些國家憑借其科技優勢保護環境和人類健康,通過立法或制定嚴格的強制性技術法規來限制外國商品的準入。

綠色壁壘是由全球日益嚴重的生態災難引起的。早期綠色壁壘的形成主要是為了保護生態環境和人類的安全。後來隨著消費者環保意識的提高和全球綠色消費運動的興起,推動了綠色壁壘的發展。特別是烏拉圭回合談判結束後,作為貿易壁壘主要形式的關稅逐漸減少,傳統的非關稅壁壘逐漸被拆除。所以用關稅和傳統的非關稅貿易壁壘限制進口的空間不大。於是,貿易和環境這兩個世界貿易史上毫不相幹的問題,被壹條綠色的紐帶聯系了起來,綠色壁壘出現了。以1995 WTO貿易與環境委員會的成立為標誌,綠色貿易壁壘開始在國際貿易舞臺上扮演重要角色。到1999 165438+10月30日,在美國西雅圖召開的第三屆WTO部長級會議上,各成員國就環境與貿易進行了廣泛的討論。此時,環境保護這壹綠色貿易壁壘已成為世界貿易中不可回避的現實。

綠色壁壘的主要表現形式有綠色關稅、綠色市場準入、綠色反補貼、綠色反傾銷、環境貿易制裁、嚴格的檢測標準等標準、消費者的綠色消費選擇、強制性綠色標誌、ISO14000認證要求、繁瑣的進口檢驗程序和檢驗制度、回收要求、政府采購、保證金制度等。

綠色壁壘的形成雖然只有近10年,但已經日益全球化,並呈現出加速發展的趨勢。20世紀90年代以來,發達國家相繼制定了壹系列“綠色標準”和“綠色法規”。到目前為止,國際社會已經制定了1560個環境和資源保護條約,各國制定的環境法律法規也越來越多。如德國制定了1800多項環保法律法規和管理細則。許多國家非常重視糧食進口。1991年,32個國家和地區制定了427種農藥在食品中的殘留標準。在紡織行業,目前最嚴格的是國際環保組織制定的歐盟生態紡織標準,要求服裝產品的每壹個成分都要通過相關的測試和認證。對於不符合要求的,發達國家采取了禁止和限制進口等各種限制和懲罰措施。僅1996壹項,歐盟國家禁止的非綠色產品價值就達220億美元,其中90%由發展中國家提供,涉及紡織品、服裝、化妝品、日用品等。1997 5438+00年6月,歐盟成員國禁止進口亞洲五個發展中國家和地區出口的七大類100多種紡織品,理由是產品中含有會造成環境汙染、對人體健康有影響的化學物質。

由於綠色壁壘的不斷擴大,中國出口的紡織品、油漆、塗料、建築材料、清潔用品、紙張、紙制品、與保護臭氧層有關的受控物質及其制品、機械產品、鞋類、橡膠制品等。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響。此外,我國出口的大部分是勞動密集型產品,受環境因素影響較大,因此越來越多的出口產品受到發達地區和國家環境法律法規的影響。

這些對我國造成嚴重影響的標準,主要有食品中的農藥殘留、陶瓷制品中的鉛含量、皮革中的五氯苯酚殘留、煙草中的有機氯含量、機電產品和玩具的安全指標、汽油中的鉛含量、汽車排放標準、包裝材料的可回收性指標、紡織染料指標、保護臭氧層的受控物質等。

二、綠色壁壘對中國紡織品出口貿易的影響

1.中國紡織品出口現狀

中國外貿出口的五分之壹是由紡織業創造的,紡織業是最大的創匯行業。中國已連續6年保持全球最大紡織品服裝生產國和出口國地位。中國入世是中國紡織業最大的“好”消息。根據ATC協議《WTO紡織品與服裝協議》,在5年過渡期內,去年中國在限制類國家的紡織品配額將在目前基礎上增加25%,這意味著中國紡織品出口每年將增加5000萬美元。如果加上其他沒有限制的國家和地區,入世後中國紡織品服裝出口每年至少增加6543.8+0億美元。但是,如果不能打破綠色壁壘的阻隔,這個巨大的市場只能是“水中之月”——遙不可及。綠色壁壘將是中國對外經貿活動中最難但必須跨越的障礙。

在我國外向度越來越高的行業中,紡織行業的對外依存度最高。雖然與貿易夥伴的關稅越來越低,但綠色壁壘正在成為新的非關稅貿易壁壘。隨著人們對生態環境問題關註的加深,“清潔生產”、“綠色產品”、“生態紡織品”等概念大規模進入國際紡織品服裝貿易領域,各國對紡織品服裝在穿著過程中的安全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面對綠色壁壘,中國紡織業原有的比較優勢如價格低廉等也會受到沖擊。如果產品達不到相關的綠色標準,就會錯過大量的國際訂單。目前,部分歐洲買家向國內企業下單時,要求在合同中寫入“未達到歐盟生態紡織品標準賠償10%”的條款。

從65438到0998,上海出口德國的單品內衣因為含有偶氮染料被迫停止出口,減少出口量500萬美元。不久前,中國出口歐盟的30萬件夾克被迫返銷,原因是夾克拉鏈重金屬含量超標。江蘇申城集團出口德國的壹批針織服裝,因不符合合同約定的生態紡織標準,被中間商罰款654.38美元+0.6萬元。退運浙江省去年6-6月(10)出口的紡織品服裝704批(不含寧波),退運金額1586萬美元。其中,表內商品200批次,占28.2%;表外商品504批,占比71.6%。除了市場因素,規格不壹致,縫制不好,大部分原因都和綠色壁壘有關。可見,發展生態紡織品可以有效地克服綠色壁壘,擴大市場份額。

根據聯合國貿易和發展會議的壹項數據,每年有多達74億美元的中國出口商品受到綠色壁壘的負面影響。有關專家認為,綠色壁壘對中國外貿出口的影響已經超過並將超過反傾銷案件的影響,這已成為中國入世後不可回避的話題。

2.紡織品和服裝貿易中的技術壁壘

紡織服裝領域的技術壁壘主要有兩類:壹類是從產品設計生產到報廢回收全過程的環境影響壁壘,主要要求企業建立並實施“環境管理體系”,在產品上實施“環境標簽和聲明”;另壹種是針對產品本身對消費者的安全和健康的影響,要求產品不能對消費者的健康產生影響。我們將能夠克服這兩個障礙,生產出被稱為生態紡織品的產品。

所謂生態紡織品或生態服裝,是保護人體健康不受傷害,具有無毒、安全等優點,在使用和穿著時給人壹種舒適、放松、回歸自然、消除疲勞、感覺舒適的紡織品。從專業上講,綠色服裝必須包括三個方面:1,生產生態,即生產中的環保。用於天然纖維、肥料、飼料、生長劑、除草劑、消毒劑等。在種植或飼養過程中使用的應當對人類無毒無害;織物生產加工過程中,無有害氣體排放,排水符合衛生要求;2.用戶生態,即用戶環保。要求不給使用者帶來任何毒害;3.處理生態是指織物或衣物使用後的處理。比如能不能回收,堆起來,焚燒。比如最近出現在服裝市場的新型纖維天絲,由於其生產中的化學試劑可以回收利用,廢棄物可以焚燒,所以屬於綠色紡織品。

為了控制害蟲、植物病毒和雜草的侵蝕,保證其產量和質量,棉麻纖維等服裝原料的種植過程中大量使用農藥、化肥和除草劑,導致棉麻纖維中存在農藥殘留。雖然在衣物中含量很少,但長期使用對皮膚傷害極大。其次,原料儲存時,應使用五氯酚、防黴劑、防蛀劑等防腐劑。這些化學物質殘留在衣服上,可能引起皮膚過敏、呼吸道疾病或其他中毒反應,嚴重時可能誘發癌癥。此外,中國的紡織品壹直遵循“紡-織-染整”的傳統工藝。在編織的過程中,所使用的化學物質,如氧化劑、催化劑、阻燃劑、洗滌劑、增白熒光劑等,再次殘留在衣服上。最有害的處理過程之壹是印染。現代人追求多彩的生活,也追求多彩的服裝。越來越多顏色的染料被開發出來,棉紡織品被染得五顏六色。雖然達到了“美”的目的,但印染中使用的偶氮染料中間體、甲醛和鹵化物載體以及可誘發癌癥的重金屬仍殘留在衣物上。此外,服裝的輔料如拉鏈、紐扣等都會含有鉛等重金屬。可見壹件衣服在成為成品的過程中,有很多機會殘留毒素。雖然世界各國的發展程度和環保意識不同,但發展環保紡織品和綠色服裝將是必然趨勢。比如浙江紹興,作為紡織大縣,入世後出口勢頭空前良好,但很多紹興紡織品在歐洲國家屢屢受挫,問題大多出在染料上。都是因為染料中的偶氮和19分散染料(染色原料的幾種有害化學成分)超標。1998年,永通集團向歐洲出口了壹批價值100萬元的紡織品。經檢測,布料中有對人體有害的化學成分,結果被退回。這批貨漂洋過海回到中國,退貨和中轉的各種費用幾乎超過了面料本身的價格。1萬元莫名其妙打到水漂,面料和顏色都無可挑剔,問題還是染料。因此,紡織業和印染業的發展是緊密相連的。雖然目前國內生產染料的企業有上百家,但環保活性染料市場60%以上被德國巴斯夫等國外大公司控制,價格是國內企業的兩倍。由於國內同類染料的性能不夠穩定,紡織出口企業仍然不情願地為進口染料支付高價。壹旦使用進口染料,中國紡織品原有的價格優勢將不復存在。近年來,壹些發達國家客戶對我國出口紡織品的質檢要求有三大變化:1。從傳統的重視外觀質量檢驗到重視內在質量檢驗,壹些外商已將紡織品的內在質量指標列入信用證條款;2.紡織品的質量指標更加嚴格,很多客戶會在合同中對影響性能的質量指標提出特殊要求,對染色牢度等項目指標的要求明顯提高;3.對紡織品的質量要求已經從傳統的實用、美觀、耐用轉變為更加強調安全衛生。特別是自1990奧地利率先制定環保紡織品標準以來,世界各國特別是歐美發達國家紛紛制定頒布相關環保法規和紡織品環保標準,對進口紡織品進行安全衛生檢測。美國和歐盟也對非環保染料提出了限制,對紡織品中的偶氮染料、甲醛、五氯苯酚、農藥、有機氧化物的含量進行了嚴格的限制。國際環保組織制定的歐盟生態紡織品標準要求構成服裝產品的每壹個部件(包括紐扣和拉鏈)都必須通過相關的檢測和認證。梅婷內衣,國內內衣行業唯壹獲得該認證的內衣企業,用了近壹年的時間建立了壹整套生態紡織品供應鏈,“梅婷”成功打入東南亞、歐美市場。因此,國內紡織企業要想在世界上有所作為,就必須研究國際規則,生產有環保認證的綠色產品。

3.發達國家控制紡織品和服裝中有害物質的法規及國際生態紡織品標準

世界範圍內洶湧澎湃的環保浪潮影響了國際服裝市場。特別是歐美日等發達國家,通過制定各種環境標準、環境法律法規,建立了壹系列“綠色貿易壁壘”,限制和阻止外國商品進入本國市場,保護本國服裝市場的競爭力。他們在保護環境和健康的前提下,通過各種環保法規強化環境安全,使綠色壁壘成為服裝貿易中新的保護網,對中國服裝產品出口提出各種近乎苛刻的條件,導致中國服裝出口屢屢受阻。早在1975,日本就開始實施《家用產品有害物質控制法》,其中兩歲及以下嬰兒衣物(尤其是直接接觸皮膚的衣物)上的甲醛殘留限量為20ppm;日本《產品責任法》(1995)也規定,受害者可以因染色不良導致的皮外傷、異物混入、燃燒事故、特殊事故等成品服裝缺陷申請賠償。1997,歐盟禁止在棉花種植中使用含有有毒金屬化合物的農藥;德國食品及日用品法案1994規定,紡織品中不得檢出過敏性分散染料;來自1999 65438+10月1,服裝、皮革、服裝、床上用品、家居面料等。使用118含致癌芳香胺的偶氮染料不能在德國市場銷售。目前歐盟也對此進行了立法。(參見歐盟指令76/769/EEC、89/677/EEC、94/60/EC和97/10/EC)。該指令的實施日期為2002年7月1日,這意味著從今年7月1日起,出口到歐盟15國的紡織品必須符合歐盟法規。美國聯邦法規16 CFR 1303規定,應禁止服裝輔料表面塗層中的含鉛塗料。瑞典、芬蘭、挪威等國也相繼立法,對服裝和紡織品中的有害物質,如甲醛、鄰苯二甲酸酯、石棉等做出了嚴格的規定。

90年代初,德、奧、瑞等歐洲13個國家的13個研究機構成立了“國際紡織品生態研究與檢驗協會”,發布了OKO-特克斯標準100(產品標準)、奧科-特克斯標準200(檢驗標準)等標準。經過近10年的發展和研究,這套標準得到了修訂和完善。目前在14個國家和地區設有研究機構,法國和德國分別有兩家認證機構。目前,通過標準100測試和授予環境標誌的生態紡織品主要有四大類。壹類是嬰兒用品,指除服裝外,用於制造嬰兒或兩歲以下兒童的所有產品、基本材料和附件;第二類是直接接觸皮膚的產品,如制服襯衫、內衣等;第三類是不直接接觸皮膚的產品,如填充材料、內襯等;第四類是裝飾材料,包括原材料和輔料,所有用於裝飾的產品,如白布、墻布、家具布、窗簾、地毯、床墊等。可以說,貼有環保標簽的紡織品最大程度上保證了消費者的健康。

Oko-Tex標準100,2000版規定檢測的項目有:PH值、甲醛含量、重金屬離子含量、農藥、氯酚、PVC增塑劑、染料、含氯有機載體、色牢度、揮發物、氣味測定等。與OKO-特克斯標準100相匹配的檢驗程序標準是OKO-TEX標準200,它包括了檢驗項目的具體操作程序和技術。發達國家對綠色服裝的檢測方法和要求也在逐步完善。他們使用高科技、高靈敏度的檢測設備進行精確分析,標準高、要求嚴。因此,了解發達國家的準入規則,獲得這些國家認可的通行證,對我國紡織企業進入國際市場具有重要意義。

三,發展中國紡織品對外貿易的思考

1.加強生態紡織品標準建設

隨著國際貿易的擴大和發展,標準化已成為國際市場競爭的重要工具。依靠先進的標準進行商業競爭已經成為國際貿易的新趨勢。標準是質量的前提。從標準的角度提高產品競爭力是中國企業和標準制定部門的壹項緊迫任務。

在生態紡織品領域,目前除了中國環境標誌認證委員會有壹個參照歐盟標準制定的生態紡織品標準外,沒有強制性的國家標準。中國在標準化方面的落後與發達國家對標準化的重視形成了鮮明的對比。這些在國際市場上遭遇“綠色壁壘”的中國企業常常感到憤憤不平。國家標準化委員會的壹份文件顯示,我國19278項國家標準中,采用國際標準和國外先進標準的不足50%,高新技術標準嚴重缺乏。因為沒有相關的法律法規,沒有專門的機構對服裝進行進入市場前的強制檢驗。目前國家已經意識到這個問題,正在制定紡織品安全性通用國家標準。

為了應對國際貿易中的綠色壁壘,國家標準委從2001開始開展了對我國大宗出口產品標準的調查,紡織品就是其中之壹。構建紡織品安全體系刻不容緩。1997年5月,中國環境管理體系認證指導委員會成立,統壹部署實施ISO 14000系列標準;1998發布了GB/T 17592、GB/T 17593、GB/T 2912紡織品中禁用偶氮染料、重金屬和甲醛的檢測標準;2000年6月頒布了《環境標誌產品生態紡織品技術要求》,2006年8月5438+0,GB18401頒布了紡織品甲醛含量限量。目前,正在起草兩項紡織品安全標準——紡織品安全通用標準和生態紡織品通用技術條件。前者對壹些影響人體健康的指標做了最基本的要求,有望對調整產品結構、限制進口起到壹定的作用。後者相當於采用了“歐洲生態紡織品”標準,旨在對出口型企業提出更高的要求。生態紡織品不僅代表了全球消費和生產的新趨勢,也成為發達國家利用綠色壁壘限制進口的手段。隨著中國加入WTO,綠色壁壘在紡織服裝貿易中的地位日益突出。因此,生態紡織品將是應對綠色壁壘、擴大國際市場份額的最佳途徑之壹,並將成為紡織行業新的經濟增長點。

目前,我國已發布近90項與紡織品安全相關的國家標準,其中紡織品色牢度測試方法70項,甲醛檢測方法標準2項,燃燒性能測試方法9項,酸堿性測試方法4項,禁用偶氮染料測試方法3項,重金屬離子測試方法1項。雖然我國在生態紡織品標準化方面取得了壹些進展,但仍處於起步階段,與發達國家仍有差距。我們必須緊急趕上。

2 .外貿紡織服裝企業應積極采用先進標準指導生產。

有人說,從發展中國家的角度來看,綠色壁壘是壹堵綠色的、聽起來很漂亮的墻,橫跨在已經崎嶇不平的國際貿易道路上。因為她漂亮,不可能像關稅壁壘壹樣拆除。我們最好的選擇是把屏障當成橋墩,在腳下和屏障之間架起壹座綠色的橋,爬上斜坡,到達彼岸。

那麽采用國際和國外的先進標準組織生產,增強環保意識就是企業成功的起點。紹興永通染織集團是10多年前壹家名不見經傳的民營企業。在經歷了1998年出口歐盟的教訓後,它痛定思痛,把了解發達國家的技術要求、研究其技術法規和標準作為壹項重要任務。通過技術改造,去年創造了全國印染行業三個全國冠軍,外貿出口超過65438+億美元。今年前三個月,產品出口比去年同期增長60%,壹次次讓業內人士感到驚訝。他們交了654.38+0萬元的學費,然後賺回了1億美金的大行情。這是突破綠色壁壘後的甜味。永通人發現綠色環保,對人體無害是世界潮流。如果這個失敗了,肯定會被世界市場淘汰,尤其是歐美高端市場。要搶占國際市場的制高點,必須強化產品的“綠色”意識。

打破綠色壁壘後,永通集團像掌握了阿裏巴巴“芝麻開門”的秘訣壹樣,成功打開了歐洲市場,牢牢占據了世界市場的份額。如今,隨著國內環保染料價格的整體下降,永通集團的效益得到了顯著提升。綠色壁壘並不可怕,關鍵是要有跨越它的勇氣。誰行動早,誰就贏。浙江有很多像永通集團這樣成功的例子。曾經因為紐扣環保問題被退貨的杭州匯麗刺繡服裝公司,現在已經專門確定了四家定點工廠生產環保紐扣,壹年有800多萬件女裝出口歐美市場。去年,惠理的榜單達到7000多萬美元。目前,匯麗公司的客戶包括全球四大財團的數十個女裝品牌,日生產量超過2萬件。以前害怕做歐美市場。現在嚴格按照環保標準生產後,我發現歐美市場風光無限,商機無窮!

入世後,紡織服裝企業只有真正與國際接軌,才能在國際環境中生存。“與世界接軌”,就是要“理順”在企業管理能力、科技水平、標準應用、信息快捷、市場運作理念和手段上平等對話的真正實力。目前,服裝快速反應已經成為世界服裝業的發展趨勢。在美國,65%的服裝企業參與了快速反應,實時掌握國內外紡織技術法規和標準的制定和修訂情況,大大提高了企業的競爭力。但目前我國還在普遍研究和宣傳這類信息或者只有少數大企業會關註。我們必須註意這個問題。

3.積極推進生態紡織品認證。

21世紀紡織品可持續發展的主題是發展綠色紡織品。近年來,世界各國都在積極開發有益於健康和環保的“生態標簽”產品。美國、日本、瑞士、加拿大、英國等國都在推廣“生態標簽”,類似於中國的環境標誌認證。目前,“生態標簽”正在世界範圍內迅速發展。許多實施生態標簽的國家將“生態標簽”視為非關稅壁壘,禁止非“生態標簽”產品的進口。帶有該標誌的產品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力壹般高於壹般產品。

隨著人類環保和安全健康意識的不斷提高,全球範圍內掀起了壹股“綠色消費”的浪潮。目前,國際市場上廣泛使用多種生態標簽,最有影響力的生態標簽有Oko-Tex標準100、Eco-Tex、MST、MUT、CleanFashion、Tex-Proof等。這些標誌已經成為生態紡織品的國際通行證。近年來,國際環保紡織協會先後在中國香港、上海、日本和韓國設立了辦事處,幫助這些國家和地區的紡織業更快地加入生態紡織品標誌計劃。自2000年以來,生態紡織品認證在亞洲得到廣泛推廣。香港作為亞洲自由貿易港,保持了壹貫的發展勢頭,在紡織品生態認證方面占據領先地位。日本尼森肯公司於2000年初被批準成為國際環保紡織品協會的成員,並開始在日本市場對紡織品采用生態標簽。韓國和中國臺灣省制造商也非常活躍,成為亞洲生態紡織品認證的增長點。

與周邊地區相比,中國龐大的紡織服裝企業與生態紡織品認證的緩慢發展並不協調。綠色生態服裝在中國的發展還處於起步階段。1999年9月,我國正式制定了《生態紡織品評價與檢驗標準》,由中國紡織科學院具體負責,正式對生態紡織品的性能進行了系統研究,進而制定了相應的標準和技術規範。但總的來說,我國的服裝汙染識別、檢測和環保標誌還很落後,對印染布的環保檢測和認證還缺乏手段。制定歐盟生態紡織品標準的國際生態紡織品協會在全球範圍內頒發了23000個證書,其在中國的唯壹授權機構瑞士紡織品檢測公司上海辦事處在不到兩年的時間裏頒發了200個證書。獲得證書的200家企業更多地接觸國際市場,因此它們在申請生態紡織品認證方面更加積極。他們已經意識到生態紡織品認證是紡織服裝企業提高產品質量和進入國際市場的重要問題。早在壹年多前,梅婷就開始從各個方面提升產品質量,建立了完整的生態紡織品供應鏈,從而成為中國第壹個也是唯壹壹個通過最嚴格的國際環保組織制定的歐盟生態紡織品標準的內衣產品,並成功打入日本和歐美市場。以前國內企業比拼誰廣告多價格低誰能賺錢。未來就變成誰科技含量高,誰能獲得權威認證占領市場。梅婷是中國擁有獨家知識產權的產品,按照國際遊戲規則獲得了“綠卡”。所以企業只有做好自己的產品,才能在國內外市場打敗國外對手。

  • 上一篇:購銷合同模板
  • 下一篇:2014考研,關於法律碩士相關問題。
  • copyright 2024法律諮詢服務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