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法律諮詢服務網 - 法律諮詢 - 淺談大學生的婚戀觀

淺談大學生的婚戀觀

長期以來,大學生談戀愛是壹個讓高校德育工作者感到十分棘手的敏感問題。從最早的明確禁止“在校期間不準談戀愛”,到現在的普遍默許“不提倡不反對”,相親相愛的校園戀人壹直是大學裏壹道獨特的風景,由此帶來的壹系列不良傾向也日益凸顯,成為高校德育不可回避的重要課題。

壹,大學生不良戀愛傾向的主要表現

1,功利色彩漸濃。人們常說,校園裏的愛情是最純粹最真摯的,喜歡就是喜歡,愛就是愛。這種沒有任何物質利益的真實和純粹,是妳進入社會後談戀愛時所不能擁有的。但曾幾何時,社會上所謂的“物質主義”、“拜金主義”、“實用主義”讓這片“凈土”變得浮躁而功利。“白手起家,共同努力”的愛情被更多的大學生視為美好的童話,他們對未來生活的規劃也越來越現實。對方對自己未來的發展是否有足夠的“利用價值”,對方的家庭背景、金錢等。能成為成功享受安逸的捷徑,成為愛情的首選。“因為愛,所以愛”這種神聖而純粹的校園愛情,開始蒙上了壹層實用而功利的外衣。

2、虛榮心心理膨脹。真正的愛情是心與心的碰撞,是感情之間的相互愛慕。但在談到為什麽會談戀愛時,有些大學生認為交朋友是自己能力和魅力的體現,“沒人愛”是可鄙的。而且為了顯示自己的本事,盲目追求長相好、經濟有錢的戀愛對象,不管對方愛不愛;為了面子,為了贏得別人的羨慕,為了滿足戀人的虛榮心,不顧自己的經濟能力和水平,大手大腳地花錢,看電影,去舞廳,下館子,送生日禮物,該招搖的都招搖;更有甚者,通過頻繁更換戀人來充分展示自己的魅力是“勢不可擋”的,玩世不恭的“快餐式”愛情成了炫耀的資本。

3.對“性”的蔑視。西方“性自由、性解放”思想的影響,當前社會混雜性文化的泛濫,性知識教育的長期薄弱,使大學生的性觀念發生了顯著變化。從最初的“還把半張臉藏在吉他後面不讓我們看見”的羞澀,到花前月下的摟抱親吻,已經成為不文明的校園“風景”,默許婚前性行為、提前發生性行為、提倡“試婚”的大學生不在少數。壹些大學生對婚前性行為的不認可和魯莽,讓很多高校德育工作者莫名其妙地感到驚訝。什麽時候“躲”“躲”的“性”在大學生身上變得如此普遍,讓人面不紅心不跳?

二,大學生不良戀愛傾向的負面影響

1,破壞了美好愛情和幸福生活的基礎。著名作家雨果說過,生命有兩次,第壹次是在生命開始的那壹天,第二次是在愛情開始的那壹天。可見,愛情是壹種多麽崇高的感情,兩情相悅,靈魂伴侶,患難與共,互相關心,美好的愛情是幸福生活的源泉。任何功利的自私都是對這種美好感情的褻瀆,也破壞了戀人們獲得美好愛情和幸福生活的基礎。建立在“實用主義”基礎上的功利主義的愛情,是不會堅定持久的,生活中的任何風吹草動和突如其來的變故,都會讓它瞬間崩塌。而且戀愛觀其實是壹個人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反映,戀愛中的機會主義對大學生身心健康成長極為不利。

2、經濟壓力大,違法違紀現象增多。大學生大多是純消費者,學雜費和日常開銷主要由父母和家庭提供。但“攀比”的虛榮心讓很多大學生愛花錢如流水,逢年過節送禮也不能少,越來越高檔。通常聚會不能寒酸花哨,她們的女(男)朋友也不能比別人寒酸時髦,這些都需要“錢”來支撐。愛情帶來的沈重經濟壓力,讓“攀比者”不堪重負,有的甚至鋌而走險,偷梁換柱。同時,校園裏因為愛情和嫉妒而打架的也屢見不鮮。違法違紀現象的增多,嚴重損害了校風校紀,也給當事人造成了終身遺憾。結果被警告、勒令退學甚至繩之以法,“寒窗苦讀十年”壹度煙消雲散。

3、引發心理問題。大學生年齡壹般在17 ~ 22歲左右。這個年齡段的學生經歷的逆境和磨難較少。雖然他們的心理正在迅速成熟,但還沒有完全成熟,心理承受能力非常有限。壹旦在戀愛中感情受挫,自尊心和自信心都會受到重創,很容易出現心理問題。抑郁、沮喪或受困於糾纏和報復,有的甚至看破紅塵而自殺。

4.愛情道德意識和法紀意識淡薄。校園垃圾中避孕套隨處可見,大學生校外非法租房同居,部分女生因懷孕被“勒令退學”,更多的大學生對“性”的輕視和誤解,損害了愛情的尊嚴和神聖,汙染了校園文化環境,嚴重影響了大學生身心健康的正常發展。

第三,加強對大學生戀愛問題的正確引導

1,積極幫助和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戀愛觀,教育大學生增強戀愛中的道德責任感。隨著性生理和性心理的發展,大學生談戀愛是壹種普遍現象。作為高校教師,尤其是高校德育工作者,必須清醒地認識並積極面對這個問題,科學地進行教育和引導。為了改變過去放任自流、處理問題的被動工作局面,可以變被動解決為主動預防。可以利用課堂教育或邀請婚戀專家來我校定期或不定期召開研討會,舉辦豐富多彩的校園活動,組織學生就戀愛問題進行專題討論,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戀愛觀,慎重選擇戀愛時機,以純潔的動機、高尚的情操、文明的行為謹慎對待戀愛。大學生有必要明白,任何從功利思想出發,把物質條件放在第壹位,希望從愛情中得到“後盾”,為未來就業和發展創造條件的行為,都是對愛情缺乏道德責任感的表現。

2.大力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詢,引導大學生保持健康的心理。要把心理健康教育滲透到高等教育的各項工作中,改變消極的坐等探視、流於形式的態度,積極深入到大學生中去。可以通過個別訪談、問卷調查、發放宣傳冊、開辟宣傳欄等靈活多樣的方式,為學生提供戀愛心理輔導的機會和條件,及早發現和解決問題,及時引導大學生戀愛中的壹些不良傾向和有害心理,倡導健康文明的戀愛方式和行為。

3.加強大學生性健康教育,引導大學生正確理解“性”,理性對待“性”。“談色變”的時代已經過去了。與其害怕問題,不如主動出擊,從另壹個角度積極預防問題的發生。學校可以通過開設性健康教育課程,將性知識、性道德和性法律法規結合起來,對大學生進行性知識教育,使他們了解兩性在性生理和性心理上的差異,糾正他們對愛情和性的模糊和錯誤認識,引導他們充分認識“提前性行為”對雙方、學校和社會造成的危害,學會愛自己、愛他人。

大學生談戀愛已經成為當今大學校園無法回避或回避的客觀事實,大學生談戀愛的不良傾向和負面影響不容忽視。作為高校德育工作者,對此必須充分認識和高度重視,給予正面教育和積極引導。認知就像壹面鏡子,照出來就清楚了;情感如水,疏導起來很順暢;概念就像壹座山,立起來就穩了。只有正視大學生戀愛問題,正確引導,讓沒有戀愛過的大學生全身心投入到學習中去,讓已經有了戀愛的大學生把戀愛變成學習的動力,風華正茂的大學生才能正確處理戀愛與學習、戀愛&友情、戀愛與婚姻的關系,理性健康地對待戀愛和自己的未來。

  • 上一篇:工程實體的基礎是什麽?
  • 下一篇:關於專利申請
  • copyright 2024法律諮詢服務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