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賠償首先要看妳和物業有沒有合同。對於新買的房屋,房地產開發企業通常與選聘的前期物業服務企業簽訂前期物業服務合同;二手房壹般是小區業主委員會和物業公司簽訂的服務合同。
根據《物業管理條例》第三十六條,物業服務企業應當按照物業服務合同的約定提供相應的服務。物業服務企業未履行物業服務合同約定,造成業主人身、財產安全損害的,應當依法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
此外,《物業管理條例》第四十七條規定,物業服務企業應當協助做好物業管理區域內的安全防範工作。發生安全事故時,物業服務企業在采取應急措施的同時,應當及時向有關行政管理部門報告,協助救援工作。物業服務企業聘用保安人員應當遵守國家有關規定。保安人員在維護物業管理區域公共秩序時應當履行職責,不得侵犯公民的合法權益。
也就是說,財物被盜的物業是否應該承擔責任,取決於物業服務合同的履行是否存在過失。如果物業公司沒有嚴格履行服務合同,或者在合同履行過程中有過失,物業公司應當承擔相應的責任。比如安保人員配置,保安不到位,值班巡邏的保安擅離職守;防盜系統和監控系統不能正常有效工作;路燈、圍欄、防盜門沒有及時維修;業主發現案件求助,物業不作為;監控錄像上出現了小偷,但值班保安疏於發現,或者發現了盜竊行為卻未能及時報警制止。
在物業服務合同沒有特別約定的情況下,物業公司只是協助做好安全保護工作,對業主家中的財物沒有保管和看管的責任,即業主家中的財物被盜,只有小偷才能承擔賠償責任。
即使物業管理公司的安保措施達不到物業管理合同的約定和行業標準,財物被盜是犯罪分子的行為所致,承擔全部責任並進行全額賠償是不合適的,也是不可能的。具體賠償金額可以協商或者由法官決定,壹般只是被盜金額的壹小部分。
擴展數據:
物業管理法律責任具有以下特點:
(1)物業管理的法律責任必須有物業管理的法律規範和物業服務合同的事先約定。
物業管理的法律責任必須事先約定。
首先,法律規範預先規定了物業管理法律責任的類型,法律規範未規定的新型物業管理法律責任不予追究;
其次,物業管理法律責任的內容應由法律規範事先規定,不得追究法律規範規定以外的法律責任;
第三,物業管理法律責任的處罰範圍和標準應由法律規範事先規定,超出法律規範規定的範圍和標準的法律責任不予追究。因此,物業管理法律法規和物業服務合同應當對法律責任或違約責任有明確的規定和條款。沒有物業管理的法律規範和物業服務合同的事先約定的,不能要求當事人承擔物業管理的法律責任。
(2)物業管理的法律責任必須以物業管理違法行為為依據。
物業管理違約是指物業管理當事人拒絕履行義務或法律、法規及合同禁止的行為。違法違約有三個要件:
首先是違法違約,即當事人違反物業管理法律規範的規定或物業服務合同的約定。
二是危害性,即由於違法違約,使國家、集體或個人的合法權益受到侵害,造成危害後果。
三是可罰性,即當事人的違法違約行為符合物業管理的法律規範和物業服務合同約定的處罰條件。只有同時滿足以上要件,當事人才能承擔物業管理的法律責任。
(3)物業管理的法律責任是對違法違約當事人的壹種制裁。
物業管理的法律責任要求違法違約的當事人承擔法律後果,體現了物業管理法律法規的權威性和物業服務合同的嚴肅性。如果物業管理當事人違法違約,將受到相應的處罰。
(4)物業管理的法律責任由國家強制力保障。
法律責任是國家法律所賦予的強制性和約束力。違反物業管理法律法規的,由國家司法機關和法律法規授權的其他機關追究法律責任。違反物業管理合同的約定,合同守約方應當請求人民法院依法追究違約方的違約責任。
參考資料:
物業管理法律責任_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