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近幾年各省的真題來看,科目壹的題型基本穩定,分為選擇題、材料分析題、寫作題三種。考試時間120分鐘,滿分150分。
壹、選擇題:綜合素質選擇題主要考察專業概念、教育法律法規、教師職業道德、文化素養、邏輯推理、信息處理等基礎知識和能力。,涵蓋面廣。專業概念模塊:這部分知識壹般以理論知識與實踐相結合的形式進行考查。題目的形式壹般是在題目中給出壹段教育教學情境材料,要求考生分析材料中教師或學校的行為是否正確,或者根據教師專業概念的相關知識分析材料中所包含的思想。相對於直接考查教育理論知識點的形式,該模塊的題目要求考生對專業概念有充分的理解。
備考指南——教育視野下的素質教育考試重在對素質教育內涵的理解。只有全面深刻地理解素質教育的基本內涵,才能真正實施素質教育。關於素質教育的內涵,“全面發展”和“創新實踐”是考察的重點。考生在做這類試題時,可以使用關鍵詞法,比如替換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或者音樂、體育、美容等課程,或者“提高學生的考試成績”,基本可以判定為“忽視學生的全面發展”。
關於學生觀,考生要著重了解學生的主體性和發展性。學生的主體性要求教師引導學生學習,關註學生的學習需求,教會學生主動學習,學會學習。學生的發展需要老師不放棄每壹個學生,相信每壹個學生都能學好,平等對待每壹個學生;承認學生的差異,根據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進行教學。
要全面理解教師的概念,考生主要可以從兩個角度考慮:壹是作為教師,要履行教師的職責,即善待學生,傳授知識,教會學生學習,開發課程;第二,作為實踐者,教師要註意不斷反思和自我發展,處理好各方面的關系。
2.教育法律法規模塊:在歷年真題中,這部分考點壹般有以下考試形式。
(1)直接考查具體的法律條文,考察考生對法律內容的了解程度。
(2)確定學生傷害事故的責任主體或賠償主體,審查《學生傷害事故處理辦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侵權責任法》中的相關規定。
(3)舉出壹個與教育教學實踐有關的情況,分析教師或其他行為者的具體做法是否正確,並分析原因,考察考生對法律的理解和運用。
(4)給出壹個與教育教學實踐相關的情境,選擇教師或其他行為者的適當做法,考察考生對規律的認識。
備考指南:該部分涉及法律條文較多,經常結合實例考察考生對法律條文的理解和運用。壹般題目可以直接用法律條文解決,所以需要閱讀法律全文。但是,法律條文太多,很難全部背下來。因此,考生可以對相關內容進行總結。
3.教師職業道德模塊:這部分知識壹般以理論知識與實踐相結合的形式進行考查。題目的形式是在題幹中給出壹個與教育教學相關的情境,讓考生根據教師職業道德或教師職業行為的要求來評價教師的行為或選擇合適的做法。
備考指南:這部分重點介紹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的基本內容。考生不僅要背熟具體內容,還要深刻理解。“關愛學生”、“為人師表”、“終身學習”是教師資格證考試的重點,考生需要充分理解其含義。
關心學生是師德的靈魂。所謂“關心”的核心是“愛”和“尊重”,這是師生關系的主題。教師應該關心學生的健康,不應該在身體上或心理上懲罰他們,而應該在他們的安全和健康受到威脅時保護他們。教師應該關心學生的身心發展,在教育教學中更加嚴格,以促進他們的成長。老師要關註學生的狀態,在他們有困難的時候幫助他們解決問題。教師應該尊重學生的個性,尊重學生的獨立性、自主性和個性。教師應該關愛所有的學生,無論他們的性別、民族、成績、天賦、家庭背景等因素如何,教師都應該給予所有的學生平等的愛和教育。
“為人師表”可以概括為五個方面:以身作則、內鑄師魂、團隊精神、善待父母、教學誠信。“外模師表”是指教師在衣著、言語、舉止上要得體、文明。“內鑄師魂”就是教師要在紀律、道德、情操上做學生的榜樣。“團隊精神”是指教師要註重集體合作。“善待父母”是指教師要懂得尊重父母,與學生家長平等互助。“廉潔從教”是指教師不接受家長和學生的饋贈,不通過學生謀取利益,不向學生和家長索要財物。
在理解“終身學習”時,考生要明確時代在發展,知識在不斷變化更新。考生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來判斷問題所描述的情境中老師的行為是否體現了終身學習:
1是否會體現;
2是否懂得互相學習;
(3)是否認識* * *同學,即在與同學互動的過程中互相學習。
4.文化素養模塊:這部分知識的考查主要有以下兩個特點:壹是基礎知識點多,涉及面廣,包括歷史、科技、傳統文化、數學、物理、生物、地理、文學、音樂、藝術等相關知識;二是考點分布變化頻繁,但總題量穩定在9題。文化素養模塊的考試形式多種多樣,既有單個考點的考試,也有幾個相似考點的區別和聯系的考試。
備考指南:教師資格證考試要求考生了解歷史知識、科技發展史上的代表人物和主要成就、科學知識、文化知識、文學史上的作家作品、藝術鑒賞知識。在真題的實際考試中,考題覆蓋面很廣。在復習過程中,考生可以根據之前的考題,總結文化素養中經常考的知識模塊,註意日常積累,多做習題,適當擴大知識面。
教師資格證考試不難考查歷史常識,但是範圍廣,沒有方向性。考生在備考時,可以整理出壹個類似於年表的筆記,比如列舉和記錄中國歷史上推行的大概時間、人物、都城名稱、制度和發明,歷史名人的時代和相關事跡,歷史流浪名詞所涉及的人物(如“春秋五霸”、“貞觀之治”、“靖康之變”)。
對於中國科學成就常識的記憶,建議考生按古今記憶,分科學領域記憶。關於天文、物理、化學、生物、地理等國外科學領域的成就,考生應能壹壹對應各個領域傑出科學家的姓名、國籍和成就。
傳統文化常識的考查重點是古代稱謂、神話典故、節氣及幹支年、民俗,考生在備考時要能準確記憶相關知識。比如《發髻》、《弱冠》只能用於男性,故事和人物對應準確,二十四節氣的確切順序,民族服飾、建築、風俗的特點。
文學常識主要考察作品、作者、國家之間的壹壹對應關系。對於中國文學,考試也要熟悉壹些作品中的時代、名句、人物。考生在備考時,可以按照類似“作者-作品-名句”的格式進行整理。
藝術常識包括美術常識和音樂常識。在藝術常識中,繪畫的考試頻率是比較高的,所以考生在備考時要了解繪畫本身的面貌、名稱、特點、時代、作者、成就、創作風格等。音樂常識考試的內容包括基本樂理、樂器、音樂家及其作品。其中對音樂家及其作品的考查頻率較高,考生可以通過“音樂家-國家-代表作-評價或地位”的形式進行歸納記憶。
5.基本能力模塊
選擇題形式考查的基本能力是指信息處理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題量保持穩定,每題考查兩個問題。本文主要考察Word、Excel、PPT的基本功能和操作。邏輯思維能力的題目多種多樣,如命題推理、類比推理、圖形推理、數值推理等等。
Word、Excel、PPT是教師工作中常用的軟件,教師資格證考試要求學生掌握其使用方法。如果考生想熟練使用這些軟件,首先要做的就是確認軟件界面標簽頁的內容,了解每個標簽頁下的功能和圖標。教師資格證考試的內容是功能區中“開始”、“插入”等選項卡上的圖標所代表的功能。所以考生在備考的時候,要根據軟件把圖標壹個壹個的認識,然後試著去操作,牢牢掌握各種功能。
邏輯思維能力的考查相對較難。考生可以先通過真題了解這個知識點的考試形式,然後閱讀教材掌握相關理論知識,最後通過模擬練習進行鞏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