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法律諮詢服務網 - 法律諮詢 - 論文:近代中國是如何探索中國革命和建設的道路的。

論文:近代中國是如何探索中國革命和建設的道路的。

走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革命道路,是中國革命勝利的唯壹正確道路。這條不同於蘇聯完成十月革命的革命道路,被後人稱為“井岡山道路”。但這條具有中國特色的革命道路不是在井岡山形成的,而是在中央革命根據地形成的。毛澤東是中國共產黨人的主要代表,他對創建中央革命根據地的實踐經驗進行了深入分析、思考、不斷提煉和理論概括。她與中央革命根據地創建過程密切相關,是中央革命根據地創建實踐經驗的結晶。

第壹,中國革命道路的探索是從井岡山開始的,但不是在井岡山完成的。

1927大革命失敗後,中國應該如何走革命之路?這是全黨都在思考的問題。眾所周知,蘇聯十月革命是以城市為中心的,無產階級首先在中心城市發動武裝工人暴動,奪取革命政權。受這次革命成功經驗的影響,年輕的中國共產黨沒有正確對待蘇聯革命經驗,而是機械地照搬蘇聯革命的成功經驗,效仿蘇俄十月革命,把革命中心定位在大城市。隨後領導並發動了南昌起義、廣州起義等壹系列城市武裝起義。但這些起義,在強敵的圍攻下,都先後失敗。實踐證明,中國革命不能簡單模仿蘇聯革命的模式。壹些有思想的黨員開始探索新的革命道路。

毛澤東是中國共產黨探索新的革命道路的傑出代表。

1927年秋,毛澤東等人在湘贛邊界領導秋收起義。叛軍攻下長沙周邊幾座城,遭受挫折後,他並不認同大多數人繼續攻長沙的想法。相反,他說服其他起義領導人堅決把起義部隊帶到羅曉山中部的農村,以保存革命力量。於是,他成功地獲得了井岡山農民武裝和袁的支持和幫助,在井岡山站穩了腳跟。隨即在井岡山區領導農民打土豪分田地,進行土地革命,建立工農政權,贏得了廣大農民的擁護和支持。在實踐中,這創造了中國第壹個農村革命根據地——井岡山革命根據地。湘贛邊界的山村,是敵人統治力量的薄弱地區,工農武裝和革命力量獲得了迅速發展。1928年4月,朱德、陳毅領導的南昌起義軍余部與毛澤東領導的秋收起義軍會合,組成中國工農紅軍第四軍(朱德任軍長,任黨代表兼前委書記),壯大了井岡山的革命力量。

從1927到10,毛澤東在井岡山領導了壹年零兩個月的革命鬥爭。這壹時期,毛澤東在總結創建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鬥爭經驗和自己對國際國內形勢認識的基礎上,首先創立了工農武裝割據理論,科學地回答了中國紅色政權被白色政權包圍的產生、存在和發展問題。這是中國* * *生產者在探索正確革命道路上取得的巨大進步。但此時,毛澤東尚未擺脫城市中心論的影響。毛澤東帶兵上井岡山,與其說是自覺行動,不如說是被迫和無奈。他創建井岡山農村革命根據地只是為了保存革命力量,作為日後配合城市暴動奪取政權的重要因素。為什麽這麽說?就在紅四方面軍下井岡山之前,在毛澤東代表井岡山前委於6月5438+0928+01日寫給中央的壹份報告中,明確提出:“如果以‘贛南為退步’,除非經濟上不能維持,否則絕不會走這條路。我們去贛南可能是不得已而為之,但完全是出於經濟原因。(1)他認為贛南地處贛江上遊偏遠山區,只能影響江西壹省,政治影響力遠不及井岡山,對奪取中心城市政權幫助不大。所以,紅四軍除非萬不得已,不能去贛南。這證明在井岡山,毛澤東還沒有擺脫城市中心論的束縛,還沒有確立中國革命的中心已經從城市轉移到農村的思想。

第二,對中國革命正確道路的正確認識,來源於紅四軍在贛南、閩西遊擊戰爭的鬥爭實踐。

1929 65438+10月,為打破敵人對井岡山根據地的第三次“圍剿”,毛澤東、朱德率紅四軍主力進攻贛南,進行進攻防禦。紅四方面軍於65438年6月+10月65438年+4月離開井岡山,經遂川進入贛南上猶、崇義。65438+10月20日,占領大余縣。原來的“圍魏救趙”計劃,因與追兵作戰失利而告破。紅四軍只好退守到贛粵交界的山區,然後在平頂坳、崇賢、月子圍、吉潭等地與敵人進行了幾次戰鬥,都失敗了。紅四軍不得不以每天八九十裏的速度擺脫敵人的追擊,轉戰新豐、定南、安源、尋烏、會昌等地。2月9日,紅四軍伏擊瑞金北部,利用當地有利地形,全殲追敵劉士毅部兩個團,俘敵800余人,繳獲兵力800余人,徹底扭轉了被動局面,挺進占領寧都縣城。在寧都黨組織的幫助下,得到了初步的休整和補充。2月18日到達東固革命根據地,與江西紅軍第二、第四獨立團會師。在東谷休息了壹周,體力完全恢復了。得知井岡山失守,原定內外線結合打破敵人“社會壓制”的計劃無法實現。吸取紅二、四團的經驗,紅四方面軍經廣昌、石城向贛閩邊界推進。3月14日,閩西土著軍閥郭的第二混成旅在長汀西南的被殲滅,旅長郭陣亡,占領閩西重鎮汀州。在汀州城籌集了大量的物資,完成了部隊的整編。紅四方面軍恢復到3600多人,還幫助建立了長汀縣革命委員會的政權。

從65438+10月14下到3月14進汀州,紅四軍在贛南、閩西轉戰了兩個月,轉了壹大圈,對贛南、閩西的自然地理、經濟形勢、革命基礎、敵人力量有了切身而全面的了解。毛澤東在井岡山提出,工農武裝割據的存在和發展必須滿足五個基本條件,即,“(1)有良好的群眾;(2)有壹個好的聚會;(三)有相當力量的紅軍;(四)有便於作戰的地形;(5)擁有充足供應的經濟實力。”(2)在這個地區,特別是在東固根據地基本上已經“拐彎抹角”地對付敵人的追擊時,毛澤東深受啟發,他強烈地感到,在贛南和閩西,有可能建立新的、更大的革命根據地。3月20日,毛澤東在長汀“庚欣別墅”主持召開紅四軍前委擴大會議,果斷作出“江西紅軍第四軍、第五軍、第二、第四團”的戰略決策。國民黨戰爭初期,從遊擊戰術到發動群眾,甚至開辟蘇維埃政權,都召開過大會。③

當時,蔣桂戰爭即將爆發,國內政局出現了有利於革命力量發展的新形勢。紅四軍根據前委的戰略部署,利用敵人時間不足,照顧紅軍的有利時機。在長汀工作壹段時間後,於4月1日回到瑞金、杜愚、興國等地分兵發動群眾,幫助建立杜愚、興國、寧都三縣革命政權。毛澤東還在興國親自指導土地革命訓練班,主持制定興國縣土地法,極大地促進了贛南土地革命運動的健康發展和革命武裝力量的發展。同年5月和9月,紅四方面軍兩次進入福建,通過對龍巖城的三次進攻,基本消滅了閩西軍閥勢力,極大地促進了閩西土地革命運動的蓬勃發展。經過半年多的努力,在紅四方面軍的幫助下,贛南、閩西的貧農被廣泛動員起來,土地革命深入開展,紅色政權如雨後春筍般湧現。到1929年底,閩西的長汀、龍巖、永定、上杭、連城、武平和贛南的瑞金、杜愚、興國、贛縣、寧都建立了革命政權。1930年春,以閩西蘇維埃政府和贛西南蘇維埃政府的建立為標誌,贛南、閩西革命根據地基本形成。1931年9月,粉碎敵人第三次反革命“圍剿”後,贛南、閩西革命根據地連成壹片,10月,19311“第壹次蘇維埃代表大會”召開,標誌著中華蘇維埃臨時中央政府成立。中央蘇區

毛澤東的“工農武裝割據”和“紅色政權思想”在贛南、閩西創建革命根據地的鬥爭實踐中得到了進壹步發展。毛澤東對建立農村革命根據地的意義和發展前景有了新的更高的認識。1929年4月,毛澤東代表紅四方面軍前委在瑞金給中央的回信中,對建立農村革命根據地的意義和作用給予了高度評價。針對黨內有些人輕視農村根據地建設的情況,他深刻地指出:“無產階級領導是革命勝利的唯壹關鍵。建立黨的無產階級基礎和在中部地區創建工業支部,是黨當前的重要組織任務;但同時,農村鬥爭的發展,小區域紅色政權的建立,紅軍的創建和擴大,特別是幫助城市鬥爭和推動革命浪潮的重要條件。因此,放棄城市鬥爭是錯誤的,但是我們害怕農民力量的發展,認為它將來會超過工人力量,這是不利於革命的。如果黨員有這樣的意見,我們認為也是錯誤的,因為半殖民地中國的革命之所以失敗,只是因為農民鬥爭不能由工人領導,沒有農民鬥爭超越了工人的力量,不利於革命本身。”在這裏,他第壹次強調了建立農村革命根據地和發展壯大農村革命力量對於取得革命勝利的重要意義和作用。隨即,他在仔細分析了當時江西的敵我形勢後,認為贛北、贛西、贛東、贛南的革命力量都在向前發展,這些地區紅色區域的不斷擴大“造成了包圍南昌的局面”。這是毛澤東第壹次把建立農村革命根據地與奪取城市政權聯系起來,初步閃現了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理論的重要思想火花。

實踐出真知!毛澤東領導紅四軍建立中央革命根據地的鬥爭實踐,使他認識到中國革命必須走農村包圍城市的道路。

第三,東固根據地的建設經驗對毛澤東探索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道路很有幫助。

井岡山革命根據地遭到湘贛兩省敵人長達壹年多的軍事“圍剿”和經濟封鎖,造成根據地軍民生活極其困難,有時連最起碼的糧食供應都不足。這讓毛澤東很頭疼。這次紅四方面軍下山到贛南打遊擊戰,很大程度上是為了解決經濟出路問題。然而,2月18日,毛澤東到達東固革命根據地後,發現這裏的情況與被敵人嚴重破壞的井岡山革命根據地不同。在這裏,“反動勢力被驅逐了,權利完全是我們的,但是沒有公開的政治機關和固定的紅衛兵。郵路如常,商業貿易如常,邊境所受的痛苦完全不存在。”這引起了毛澤東的極大興趣。在東固休息期間,他仔細考察了東固根據地的鬥爭歷史,詳細詢問了東固根據地的各方面情況,認真聽取了李文林對東固根據地革命鬥爭經驗的介紹。東固革命根據地的鬥爭經歷給了毛澤東深刻的啟示。

1927年2月至1929年2月期間,南方白色政權轉危為安,各根據地紅軍和遊擊隊受到持續的敵人鎮壓和“社會鎮壓”,普遍遭受嚴重損失或挫折,但東固革命根據地卻不斷發展壯大。根據地從東固、鹽阜等小區域發展到東西34公裏、南北60公裏的廣大區域。革命武裝力量也從25支槍起步,穩步發展到500支槍。這個根據地之所以能夠順利發展,是因為他們從實際出發,采取了壹系列適合當地實際情況,適應敵強我弱客觀條件的根據地建設策略。這是公開鬥爭和秘密割據的結合。這種形式,“敵人到達時找不到目標,黨組織和群眾組織(農會)完全是秘密的。在接近壹般起義之前,這種形式是最好的,因為它贏得了群眾而沒有失去群眾,武裝形式不是保衛土地的紅衛兵而是遊擊隊。“⑥”他們的戰術是飄忽不定的遊擊戰...敵人沒辦法。這樣,遊擊區就可以很廣,就是說,可以有許多地方去發動群眾,可以在許多地方建立黨和群眾的秘密組織。“⑦在敵我力量懸殊和革命力量薄弱的情況下,這是有利於發展革命力量的靈活策略。這與敵人對井岡山根據地的持續軍事鎮壓和經濟封鎖造成的嚴重經濟困難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善於學習和總結他人成功經驗的毛澤東深感,在敵我力量懸殊、群眾動員不充分的情況下,不能像固守井岡山那樣搞“固定區域的公開割據”,而應采取靈活的方式,像東固根據地那樣搞武裝割據,用“換陣地不活圈的遊擊政策”來對付敵人的進攻。這使毛澤東找到了農村革命根據地應對敵人軍事進攻和經濟封鎖的有效途徑,堅定了他建立和鞏固農村革命根據地,發展和壯大農村革命力量,奪取全國勝利的信心和決心,進壹步堅定了他走農村包圍城市道路的思想。

4.中央九月來信和古田會議的成功召開,對毛澤東這條革命道路的確立起了重要作用。

1929年秋,中共中央在聽取了紅四軍的情況匯報後,於9月28日向紅四軍前委發出了指示信。信中不僅肯定了毛澤東的“政治正確”,要求維護朱德、毛澤東的領導,明確毛澤東“應繼續擔任前委書記”,而且充分肯定了“農村紅軍在先,城市政權在後,這是中國革命的特點,是中國經濟基礎的產物”。今天這對毛澤東是壹個極大的鼓勵和支持。在信的正確指導下,65438+1929年2月,中國紅四方面軍第九次全國代表大會在上杭古田勝利召開。會議認真總結了紅軍成立以來黨內鬥爭的豐富經驗,統壹了思想認識,壹致通過了大會決議,即著名的古田會議決議。這個決議結合中國* * *生產黨和中國革命的具體情況,靈活地、創造性地運用馬克思列寧主義,初步回答了如何加強黨的思想建設,保持黨員的無產階級先鋒隊性質的問題。初步回答了在農村革命戰爭環境下,如何把壹支以農民為主體成分的軍隊建設成為無產階級領導的新型人民軍隊的問題。會議決議在軍隊建設方面明確規定了紅軍的性質、宗旨和任務,指出“中國紅軍是執行革命政治任務的武裝集團”,這支軍隊必須服從無產階級思想的領導,為人民革命鬥爭和根據地建設服務;會議決議從黨的建設方面強調了黨的思想建設的重要性,從紅四軍黨組織的實際出發,全面指出了黨內各種非無產階級思想的表現形式、來源和糾正方法。根據中央指示,這次會議選舉產生了新的紅四軍前委,毛澤東連任前委書記,紅四軍黨內達到了空前的團結,戰鬥力大大增強。

這次會議形成的中央指示和決議,進壹步掃清了在農村發展革命力量的思想障礙,使毛澤東能夠集中精力於如何加速發展革命力量。他回顧了贛南、閩西壹年來的革命鬥爭歷程,看到了這壹地區革命力量的迅速發展和紅軍力量的壯大,看到了廣大農民群眾革命鬥爭的無窮力量,看到了地方紅色政權的日益鞏固和贛南、閩西根據地的不斷擴大,看到了中心城市革命力量屢遭挫折的鮮明對比。這使他進壹步看到了建立農村革命根據地,發展壯大革命力量,奪取革命勝利的光明前景。毛澤東走農村包圍城市革命道路的思想已經初步形成。

1930年新年伊始,他在給紅四方面軍第壹縱隊司令員林彪的回信中明確指出,“在全國範圍內,包括所有地方,先爭取群眾,後建立政權”的理論不適合中國革命的實際。⑨這是因為中國是多個帝國主義國家相互爭奪的半殖民地,導致統治階級內部長期混戰。紅軍和遊擊隊有可能存在和發展,白色政權周圍的紅色小區域有可能存在和發展。紅軍、遊擊隊和紅色區域(即地方革命政權)的建立和發展,是半殖民地中國無產階級領導下的農民鬥爭的最高形式和必然結果,也是推動國民革命高潮的重要因素。他批評了堅持無產階級領導就是反對充分發揮農民的主要革命力量的觀點,重申了紅四軍前委在4月1929的信中提出的沒有工人的領導,只有農民鬥爭,中國革命才會失敗,任何農民鬥爭都不能超出工人的力量而不利於革命本身的觀點。他總結了各地紅軍、遊擊隊和革命根據地的經驗,指出實行“單純的流動遊擊政策”不能完成推動國民革命高潮的任務。只有采取“有計劃地在根據地建立政權,深入土地革命,通過鄉赤衛隊、區赤衛隊、縣赤衛隊、地方紅軍和正規紅軍的政治發展,擴大人民武裝”的革命鬥爭路線,才能達到革命的目的。並強調“要像蘇聯對全世界那樣,在全國樹立革命群眾的信仰。只有這樣,才能給反動統治階級以極大的困難,動搖其基礎,促使其內部瓦解。這樣才能真正造就紅軍,成為未來大革命的主要工具。總的來說,這是推動革命高潮所必需的。”⑩這實際上提出了把黨的工作重心從城市轉移到農村,在農村開展遊擊戰爭,深化土地革命,建立和發展紅色政權,條件成熟時奪取全國政權的思想。隨著這封《毛澤東致林彪的黨內通信》(即《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發表,毛澤東關於中國革命道路的思想從實踐上升到了理論。

總之,中國革命走上了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正確道路,這是在毛澤東創建中央革命根據地的鬥爭實踐中不斷探索和總結出來的。沒有建立中央根據地的偉大鬥爭實踐,就沒有對中國國情的正確認識,就沒有中國正確的革命道路。她再次證明,正確理解馬克思主義來源於實踐的基本原理是完全正確的。

註意事項:

①《井岡山前委給中央委員會的報告》(1928+065438+10月20日),見東北書店出版的《毛澤東文選》第1948頁,第511-543頁。

②《毛澤東選集》第57頁。人民出版社,1991版。

(3)紅四軍前委給福建省委、中央關於攻克汀州和四、五方面軍江西紅二、四團行動方針的報告(1929年3月20日),見《中央革命根據地史料選編》,中冊。

(4)前委給中央的信(1929年4月5日)見《中央革命根據地史料選編》。

⑤ ⑥《湘贛邊界特委報告》(1929年6月6日),見《湘贛革命根據地史料選編》。

今天* * *中央給紅四軍前委(1929年9月28日)的指示信,見《中共中央選集* * *,第5卷,第447頁。

⑨⑩《毛澤東選集》第97-99頁。人民出版社,1991版。

  • 上一篇:臨沂六中是壹所怎樣的學校?
  • 下一篇:考律師證C難嗎?可以通過C認證的領域有哪些?
  • copyright 2024法律諮詢服務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