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駿可以說既是這種“唯成功論”的受益者,也是受害者。
說他是受益人。不是嗎?如果論財富數額,唐駿最多只是個高級打工仔。當年他為什麽會出現?為什麽?因為社會需要唐駿,我們需要他給我們講壹個知識英雄的故事。與其他“成功人士”不同的是,唐駿意識到了這種社會需求,並與潮流壹拍即合。當很多人只是享受“成功”的結果時,唐駿已經清醒地認識到,普通學生對“成功”的渴望是多麽令人羨慕;對“成功”的迷信是如何讓創業者陶醉的。就像經營壹個品牌,他通過發布、訪問、演講,甚至打假,經營了自己十幾年。通過“品牌運營”,逐步添加黃袍,用“小成功”換取“大成功”,最後兌現真金白銀。
說他是受害者。是因為如果這個社會沒有對唐駿提出“沒有成功,只有更多成功”的苛刻要求,壹個職業經理人也不會在追求成功的同時,忽略了作為壹個人最基本的素質,以至於被方這個仿佛聖經中巨大的巨人歌利亞輕易的推到拳擊臺的角落,只被“文憑”這個小小的彈弓彈起,如同充氣娃娃壹般。
從這個角度來說,我們質疑唐駿,而不僅僅是他。我們也在質疑多年來對“成功”的迷信。唐駿的“學歷”值得我們反思。我們在定義“擁有足夠的財富和地位就是成功”的時候,是否忽略了這種“唯成功論”的弱點?妳有沒有意識到壹個人的成功可以也應該有更多的可能性?過度誇大“財富成功”會壓迫甚至摧毀其他社會價值的存在空間。
事實上,不管承認與否,“唯成功論”已經統治中國很多年了。就連蹣跚學步的孩子,也可能被父母預定在“成功”的軌道上:窮人——留學——雙博士——財富滾滾,就像唐博士的“軌道”。我們的教育、婚姻、事業,壹切的壹切,都包裹在這個巨大的“成功”的翅膀裏。還有那些看似與“成功”無關的東西:關心社會,珍惜情感,追求個性...被擠得越來越小就像電視劇《蝸居》裏描述的那樣。結果,現在我們都只想坐在擁擠的寶馬裏,即使我們的臉上掛滿了淚水。
“學歷門”事件只是壹場小騷動,因為現實中的“成功”越來越霸道,“不成功”的價值空間越來越小。
紙面上的騷動雖然微弱,但終究是我們內心掙紮的寫照。
唐駿“學歷門”事件引發了不少社會幽默,網絡“簡歷更正”就是其中之壹。曾有媒體報道,2010年7月7日至2010年7月8日兩天內,有近百位名人的簡歷被修改——之前的高學歷被悄悄刪除,而且數量還在增加。
有人說這些名人幡然醒悟,明白名利小,恥辱大,於是良心發現,回歸“誠”。說這話的人很善良,總是善於發現人性深處的溫暖和光明。然而,現實恐怕沒有那麽美好。這種集體“簡歷更正”的背後除了輿論的壓力和害怕以後被“抓”之外,我真的看不出有什麽感人的道德意識。
不管什麽原因,我們還是很高興看到“簡歷更正”的結果。獨立調查者的執著追求和網絡輿論的持續關註,終於讓那些欺騙了世界,竊取了名譽的人“說出了真相”,這不能不說是壹種意外的喜悅。
第壹,雖然有人高喊“瑕不掩瑜”,把成功當成誠信的遮羞布,但誠信作為壹種社會道德理想,並不會完全倒下。這個社會恐怕沒有人敢高舉“我不老實”的大旗,傳遍天下。哪怕只是在胭脂粉面前老實壹點,必要的時候也會在臉上多抹壹層。無論商場、官場還是學界的成功人士,在談及自己的成功時,不都是喜歡說“誠信第壹”嗎?
第二,完善的社會監督可以提高社會的自凈能力。除了上述的“簡歷更正”,“學歷門”事件也罕見地引發了上市公司高管的學歷更正。2065 438+00 7月9日夜,上市公司蒙牛乳業在港交所發布澄清公告,稱其執行董事丁勝僅在南開大學學習工商管理,並未獲得工商管理學位。在之前的2009年年報中,丁勝被描述為:畢業於南開大學,工商管理碩士學位。根據法律規定,上市公司不得發布虛假信息。高管是否有“學歷”不僅可以涉及面子問題,還涉及法律責任。
誠信是壹個人的立身之本。誠實的人不壹定成功,但成功的人必須誠實。這個千百年來被證明的真理,是世俗功利抹不去的。當今社會之所以盛行“假”字,是因為Gai社會的自凈系統出了問題——壹個信息不透明、人們表達渠道不暢、缺乏完善監督體系的社會,就像人體免疫系統壹樣,無法天然抵禦病毒的入侵。所以,學習假、業務假、公務假就像癌癥壹樣,滋生蔓延,侵蝕著社會的肌體。
無論“學歷門”事件的結果如何,由此引發的關於誠信價值的社會討論,都是我們這個時代最荒誕的印記。誠信的價值不需要討論,而是社會誠信危機的根源。只有這樣,才能救贖自己,走出“打假”的怪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