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他賦予人壹定程度的自由意誌,讓人在光明與黑暗之間自由選擇。上帝給我們的正是我們想要的。我們應該得到今天的成就。上帝既沒有剝奪我們任何東西,也沒有增加我們任何東西。我們走在上帝設定的“道”上。
例如,亞當和夏娃可以自己決定是否吃善惡樹上的果子。如果他們不吃它,他們可以繼續在伊甸園裏享受無盡的快樂。如果他們吃了它,他們將被逐出伊甸園,靠自己的勞動收入生活。
比如我們在路上發現了壹只受傷的兔子,如何治療完全由我們自己決定。我們可以無視它,既不幫助它,也不傷害它,繼續我們的旅程。這種選擇的結果是,當有壹天我們受到傷害,需要別人的幫助時,沒有人會主動幫助我們,當然也沒有人會繼續傷害我們。如果我們把受傷的兔子撿起來,給它適當的包紮和餵養,然後把它放生到野外,那麽我們保護的是壹條生命,我們得到的是生命的延續和升華;如果我們趁著兔子危險,抓住機會把它抓起來,回家剝了吃掉,那麽我們得到的將是生命的縮短和貶值。
我們如何對待其他事物,其他事物就會以對等的方式回報給我們,我們如何對待上帝,上帝就會如何對待我們,我們如何對待上帝,上帝就會以對等的東西對待我們,我們付出多少,我們得到多少,我們就會付出多少,我們付出的和得到的永遠是對等的。
總的來說,人向往的,總會來的。妳對金錢的向往堅定不移,金錢壹定會來找妳;妳專心求權,妳壹定會得到權利;妳找妓女,妓女肯定會來找妳;如果妳執著於鬼,鬼就會出現在妳面前;妳壹心求佛,佛會指引妳。只要我們壹心壹意,不專註,持之以恒,我們希望的就壹定會實現。
很多人向往,卻沒有得到或者達到預期的目標。這不是因為上帝設定的秩序和程序出了問題,而是因為我們三心二意,左右搖擺,信念不確定或者急於求成。
比如有些人想成為作家,但又忍受不了途中的孤獨和暫時的貧窮。他們要開公司,要做官,要研究馬尾的功能,這讓神鬼兩難。他們應該幫妳成為作家還是開公司?結果是,妳做不了作家,也做不了公司。
我記得小學課本上有壹個“貓釣魚”的寓言故事:貓和老貓壹起去釣魚,老貓靜靜地在湖邊專心釣魚,很快就釣到了很多魚,而小貓壹邊釣魚壹邊東張西望,看到蜻蜓來了就放下魚竿去抓蜻蜓;過了壹會兒,我看見壹只蝴蝶在飛,就放下魚竿去抓它。結果我忙了壹天,不但沒抓到蜻蜓和蝴蝶,魚也沒抓到壹只。
不是上帝不公平,而是我不知道自己需要什麽。
所以,想做騙子,就不要兢兢業業;想當強盜,就不要善良;求佛不殺生;要想不平凡,求不朽,就不要在世間追逐名利;收錢要認錢不認人;想搞政治,就得收買人心;想做慈善,就不要求利益;要學習,就要忍受孤獨和寂寞;要想立足,就不能兼顧原則和友情;想拍馬屁拍馬屁,不要怕被別人戳,還要臉皮厚;想當將軍,就不要怕戰士的血;想要不生病,就要學會養生;想要提升生活品味,就要修行;不想坐牢,就遠離犯罪;如果不想來世變成禽獸,就必須是人,不能無法無天,胡作非為;要想在肉體死亡後走向千年,就必須在有限的生命階段中獲得完美的人性;要想生在永恒的世界,就要悟、求、得道;如果妳想去極樂世界,那就趕緊拜佛,看清自己的心,擺脫欲界、色界、無色界;不想下陰間,就要多做好事,少做壞事;如果妳不想去凍層,就不要欺騙和傷害善良;不想去火,就不要無緣無故殺人。
"種瓜得瓜,種豆得豆。"種了芝麻,收不到西瓜。如果妳播種草籽,妳就不能收獲莊稼。“善有善報,惡有惡報。又不是不報。到時候壹定要舉報。”這輩子不報,下輩子報。上帝是公正無私的,根據我們自己的選擇和行動給我們相應的結果。
我們的過去是我們的現在,我們的現在是我們的未來。這就是我們和上帝之間的因果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