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法律諮詢服務網 - 法律諮詢 - 我們從哪裏來?

我們從哪裏來?

《人類簡史》這本書從人造衛星的高度研究了地球上的人類,時間跨度達幾百萬年。自從地球上出現人類以來,它以獨特的視角觀察了人類社會的演變,認為人類經歷了認知革命、農業革命和工業革命,並對未來社會做出了猜測。

大約200萬年前,地球上出現了與現代人相似的人類物種,我們稱之為人屬。人屬有很多分支,現在已知的至少有5個物種:智人、尼安德特人、直立人、梭羅、工匠等等。這些種族不是線性發展的,而是同時並存的。在很長壹段時間裏,智人與其他種族相比並不那麽突出。智人與尼安德特人有過沖突,但以智人的失敗而告終。

大約7萬年前,智人從東非出發,逐漸征服(滅絕)其他種族和大型哺乳動物,成為地球上的霸主。智人之所以能征服世界,是因為其獨特的語言。其他動物也有語言,但它們的語言只能傳達簡單的信息。比如猴子也可以互相交流,可以發出“小心,有獅子”的叫聲。研究人員曾經用錄音機錄下猴子發現獅子時的叫聲,然後在沒有獅子時播放。猴子們壹聽到錄音,就迅速爬到樹上,驚恐地四處張望。但是,智人的語言能傳達的信息比“小心,有獅子”復雜得多。智人經常在壹起八卦,甚至描述不存在的虛構事物。

認知革命:想象的現實

在認知革命中,赫拉裏指出,智人與其他生物的壹個主要區別是,人類有想象力,可以虛構;在此基礎上,作者提出了壹個貫穿全書的術語——假想現實:“假想現實”是指大家都相信的東西,只要這個* * *信念還存在,那力量就足以影響世界。

人類社會發展到今天,完全依賴於“想象力”這壹技能。我們“虛構”了詞語、金錢、宗教、法律、民族、國家、公司等概念。換句話說,現實中很多公認的東西其實都是人類想象出來的,但這種想象不是壹個人的想象,而是全人類的想象。

雖然上班族每天要麽在公司,要麽在去公司的路上,但是公司這個詞並不是自然存在的。什麽是公司?妳不是公司,甚至妳公司的所有人都不是公司。公司只是壹個法律概念。公司純粹是人類想象出來的。如果我們註冊了壹家公司,並且得到了政府相關部門的批準,那麽這家公司就會存在於妳的想象中。

金錢和法律也是如此。這些東西只對人類有效。在人類的想象之外,金錢實際上是不存在的。現在我們可以用數字來表示錢,這足以說明錢只是壹個想象中的概念。

智人相對於其他種族的優勢在於,智人進化出了大腦的前額葉,主要負責想象。有了想象力,智人的合作能力明顯增強。比如他們可以和其他智人部落談判,聯合起來攻擊尼安德特人,尼安德特人只能被打敗。

農業革命:歷史上最大的騙局

智人占領全球後,仍長期以狩獵采集為生。這種生活有很多好處。

從勞動強度來看,采集社會的勞動強度遠低於農業社會和現代社會。歷史學家估計,采集部落平均每三天狩獵壹次,每天采集3-6小時,可以滿足所有殖民地的需求。我們現在所說的“平躺”,類似於我們祖先的采集生活。可以說,人類壹直就有“平躺”的基因。

從營養學的角度來說,采集的食物是多樣的,所以營養是均衡的。為了避免采集有毒食物,采集社的每個人都是動植物專家,對各種動植物的了解遠遠超過現代人。

從身體素質上來說。因為經常需要爬樹,追逐獵物,所以身體比較強壯。據研究,采集部落的成年人身體素質非常好,因為身體素質差的人通常無法生存。

大約1萬年前,智人開始馴化植物和動物,開啟了農業革命。自從有意識地種植小麥、水稻等作物後,人類開始定居生活。有了食物和住所後,人口也迅速增加,聚集社會的人口壹直在穩定或緩慢增長。這就陷入了壹個“陷阱”。農業生產導致了人口的快速增長,而人口增長之後,需要更多的糧食,而糧食增長的速度總是趕不上人口增長的速度。所以我們農民祖祖輩輩幾乎沒幾天好日子過,總是擔心吃不飽飯。

智人放棄了悠閑的采集生活,開始了每天烈日下的農耕生活。作者認為這是“史上最大騙局”。來自農村的朋友應該知道農民的艱辛。就像《悲憫農民》裏寫的,農忙時節,農民需要背對黃土播種、插秧、除草、收割,不管是烈日還是傾盆大雨。整個過程非常辛苦。

所以,從個體幸福的邏輯來看,智人選擇農業是壹個錯誤,意味著更艱難的生活。但是,智人進入農業社會並不是某個人選擇的結果,而是遵循了生物學的基本規律。生物學中有壹種觀點:如果我們要衡量壹個物種進化的成功與否,標準就是它的DNA螺旋在世界上的拷貝數。如果世界上不再有某個物種的DNA拷貝,就意味著該物種已經滅絕,而如果這個世界上有很多擁有其DNA拷貝的某個物種的個體,就意味著該物種進化成功,繁衍生息。從這個角度來說,DNA的1000拷貝永遠比100拷貝好。

農業社會雖然降低了農民的幸福感,但比采集社會更先進。農業部落擁有更大的人口(更多的DNA拷貝),他們可以輕而易舉地征服任何人口比他們少的采集部落。因此,農業部落逐漸取代了采集部落,成為世界主流。

人類的進步並不等同於個人幸福感的提升。比如當今社會,我們經常會遇到“剛需”這個詞,經濟學家認為有些需求是剛性的。比如洗衣機、冰箱、手機、汽車、房子,都是“剛需”,而幾百年前的人沒有這些需求,卻依然活得好好的。毫無疑問,“剛需”是科技創造的,科技進步會創造新的“剛需”,人類要付出更多的勞動才能滿足“剛需”。所以在100多年前(1919),8小時工作制逐漸被各國采用。2022年,科技生產力比壹百年前提高了幾倍,但我們仍然要每天工作8小時。主要原因是我們要工作8小時來滿足各種新創造的“剛需”。

各種讓生活變得更輕松的努力給人們帶來了無盡的煩惱。有多少年輕的大學畢業生投身大企業,從事各種辛苦的工作,誓要努力賺錢,以便35歲退休,從事自己真正感興趣的職業?但到了35歲,他們發現自己背負著巨額貸款支付孩子的學費,他們覺得自己離不開高端食材和旅行假期。他們應該怎麽做?他們會放下壹切回到野外去摘果子挖樹根嗎?當然不是,而是加倍努力,繼續把自己累死。

所以,歷史的車輪是滾滾向前的,不受某個群體的快樂所影響。它只遵循生物學第壹定律:盡可能多地復制智人的DNA。

工業革命:能源轉換革命

讓我們把重點放在工業革命的背景上。了解了這壹點,妳就能理解為什麽工業革命首先發生在英國了。

1492年哥倫布發現新大陸後,西班牙、葡萄牙、荷蘭相繼開始海外殖民。英國起步較晚,早期只在美國東海岸壹些人口較少的地區殖民。但英國後來打敗了西班牙、荷蘭等國,海外勢力範圍越來越大,逐漸成為壹個不落的帝國。

不像其他國家,英國不僅打砸搶殖民地,他們還非常熱衷於把殖民地人民變成顧客來賣貨。工業革命前,英國人出售他們的特產,如呢絨。隨著海外市場需求的增加,英國人開始飼養更多的羊來生產更多的布,並砍伐森林來放羊。然後冬天來了,英國人發現做飯取暖都需要木材,但是現在到處都是草原,木材稀缺,木材價格大幅上漲。

木材短缺後,英國人把註意力轉向了更便宜的煤。英國有豐富的煤炭資源,但是大量的煤炭埋在地下。英國人把地上的煤都挖光了,就只能挖地下的煤了。但地下采煤危險大,既要防止瓦斯爆炸,又要防範漏水事故。地下排水相當困難。起初,它依靠工人壹桶壹桶地把它擡出來。後來發明了壹種簡單的排水裝置——水車,由人力或畜力驅動。當時壹個煤礦可以用幾十匹馬排水。

為了提高排水效率,紐克曼發明了蒸汽機,通過燒煤使水汽化,促進活塞運轉。這個東西需要燒很多煤,用煤效率很低,只能在煤礦附近用,因為煤是煤礦最重要的東西。紐克曼蒸汽機很快在煤礦安裝,作為排水機的發動機。壹臺紐克曼蒸汽機大約是50匹馬。而且晝夜不停。

為了提高煤的使用效率,瓦特改進了蒸汽機。他對紐克曼的蒸汽機進行了多方面的改進,如增加了冷凝器,發明了曲柄齒輪傳動系統,使直活塞做曲線運動,使蒸汽機的效率提高了四五倍,擴大了適用範圍。現在不僅煤礦可以用蒸汽機抽水,各行各業也很快采用了蒸汽機,英國開始了以蒸汽機為代表的工業革命。比如毛紡織行業,巨大的海外市場使得英國的呢絨供不應求。當時英國還是靠人力織布,效率太低,滿足不了海外銷售的需求。有實力的商人迫切需要提高生產效率,於是蒸汽機迅速應用於紡織行業。

早期的技術進步主要是通過工匠對工具的改進。蒸汽機的應用讓英國人意識到科學技術是第壹生產力,就像英國的海外殖民給他們帶來了巨大的資金壹樣,於是他們開始投入大量資金進行研發,獎勵發明創造,自然科學研究開始突飛猛進。後面發生的事情大家都很熟悉,就不展開了。

這裏要問的壹點是,為什麽工業革命沒有發生在中國?壹個很大的原因是當時中國人口太多,人力便宜。只是做些打人的事,根本沒有開發機器的必要和動力。英國的人口少得多。中世紀以後,英國人的生活條件比中國好,主要是因為英國工人的工資是中國工匠的三倍。所以英國的人力成本要貴很多,資本家為了省錢,急需機器來代替人力。

“工業革命的核心其實是能源轉換的革命。我們壹次又壹次地看到,我們可以利用的能量實際上是無窮無盡的。更準確地說,唯壹的局限在於我們的無知。每隔幾十年,我們就能找到新的能源,所以人類能使用的能源總量實際上是在增加的。”

地球上的能量歸根結底來自太陽能。煤和石油等化石能源是由古代生物的遺骸形成的。植物通過陽光的光合作用生長,動物以植物或其他動物為食。風能是加熱不均勻產生的氣流,水能是水加熱後蒸發落到高地形成的。

最理想的能源利用狀態是直接利用太陽能,可以省去各種中間環節。而且太陽能可以說是取之不盡,地球上的壹小部分太陽能就可以滿足全人類的需求。所以世界上並不缺乏能源,能源的缺乏源於人類的無知。

在農業社會,人類勞動通過人力和畜力作用於生產工具,人力和畜力是通過人和動物將食物轉化為能量而獲得的,糧食作物是通過吸收太陽能而生長的,所以傳統的能量轉化鏈是:太陽能-植物-動物-人力(畜力)-生產工具。傳統的能量轉換需要人類(動物)的幫助,人類消化食物獲得能量,然後作用於生產工具。

瓦特改進了蒸汽機,揭開了工業革命的序幕。以蒸汽機為代表的工業革命簡化了能源轉換鏈,新的鏈條變成了:煤-蒸汽-生產工具。電力革命之後,這個鏈條變成了:煤/水/風/太陽能-電力-生產工具。工業革命的好處是解放了人力。從此機器取代了工人,節省下來的人力可以用來從事服務業和腦力勞動。計算機發明後,人類只要敲敲鍵盤就能完成各種復雜的工作。

隨著科學開始解決壹個又壹個問題,許多人開始相信人類只要獲得並應用新知識就能解決所有問題。貧窮、疾病、戰爭、饑荒、年老和死亡似乎不再是人類不可避免的命運,而只是無知造成的局限。

我花了很多時間講人類經歷的三次革命,這是人類整體的命運,但就個人而言,這些歷史轉瞬即逝,個人無疑更關心現在和未來。在人類的歷史長河中,個人的幸福是微不足道的,但當人們問妳生活中最重要的是什麽時,妳通常會回答:“為自己和所愛的人幸福。”那麽,幸福呢?

幸福的本質:血清素、多巴胺和催產素幸福是壹個哲學問題。古人非常研究幸福,提出“知足者常樂”,認為只要降低期望值,就很容易得到滿足,進而實現幸福。

道教和佛教都執著於幸福。道家認為回歸萬物本源,成為原始人,我們就會幸福。道家經常找壹個偏僻的森林修行,而佛教認為,如果我們擺脫了人的欲望,學會了“平躺”,我們就會快樂。寺廟裏的和尚要吃素,戒酒戒色,每天念經,以排除雜念,追求“涅槃”的最高境界。

然而,對於大多數社會底層的人來說,幸福並沒有那麽復雜。“只要我有足夠的錢,我就會很開心。”。研究結果表明,金錢確實讓人快樂,但有壹定限度,過了限度效果就不那麽明顯了。也就是說,如果妳很窮,妳的錢越多,妳就越幸福。但是當妳已經相當富有的時候,更多的錢並不會帶來相應的幸福。當妳得到壹筆巨大的資產時,妳可能會高興幾天,但妳的心情很快就會恢復平靜。這個很好理解,因為錢多對有錢人的生活沒有影響,妳早就該享受了。錢只是銀行賬戶裏的數字。

家庭和社區比金錢重要得多。研究結果表明,那些家庭關系密切、社區相互支持和幫助的人明顯更幸福。那些家庭功能失調,壹直無法融入某個社區的人,顯然是不幸福的。其中,婚姻是壹個特別重要的因素。許多重復的研究發現,美滿的婚姻和幸福的感覺之間,以及婚姻不和諧和痛苦的感覺之間有很高的相關性。而且無論經濟狀況還是身體健康都是如此。

因此,即使是壹個貧窮和生病的人,如果他周圍有壹個愛他的伴侶、愛他的家人並願意支持他的社區,他可能會感到比孤獨的億萬富翁更幸福。當然,前提是這個人不能真的窮到活不下去,病情不會加重,不會讓他持續感到痛苦。

另外,生化機制對幸福感的影響也很大。容易被生化機制快樂的人,可能會因為壹點點微不足道的成就而快樂很久,不像有些人,不管取得了多大的成就,只要有比自己優秀的人,就永遠不快樂。同樣的半瓶水,生化機制容易快樂的人會滿足於現有的半瓶水,而生化機制不快樂的人只會感嘆只有半瓶水。

幸福本質上是壹個生理問題。根據現代生物學研究,快樂是由於某些激素的分泌,如血清素、多巴胺和催產素。這樣更容易獲得快樂,也就是讓妳的身體分泌這些激素。研究結果表明,運動可以使人分泌多巴胺,享受富含蛋白質的食物和規律的作息有助於分泌血清素。因此,人們通常在運動、享受食物或獲得足夠的睡眠後感覺更好。所以,當妳心情不好的時候,妳可以做壹些可以讓身體產生快樂荷爾蒙的事情。

人類依靠想象成為了地球的霸主,建立了想象的現實。人類的幸福還是要從“精神世界”而不是精神之外獲得。“快樂來自內心”。金錢、社會地位、整容、豪宅、有權力的職位都不會給妳帶來幸福。長期的快樂只能通過血清素、多巴胺和催產素來實現。

《人類簡史》是壹部宏大的巨著,裏面提到的內容非常豐富。我只會分享壹些我認為比較新穎的想法。有興趣的話可以看看原著,壹定會有收獲的。

  • 上一篇:土井鄉的內部組織與職能
  • 下一篇:闇告埃鐨勫井淇$恫鍚嶅皯濂崇増
  • copyright 2024法律諮詢服務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