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法律諮詢服務網 - 法律諮詢 - 西歐中世紀社會有什麽特點?

西歐中世紀社會有什麽特點?

壹、城市特色

中世紀城市史專家諾曼·龐齊(Norman Ponzi)指出:“城市或城鎮(這兩個詞幾乎是同義詞)是比村莊更大的人類聚居地,其居民的就業和生計並不主要依靠農業。事實上,功能的多樣性(如手工業制造、商業、服務業甚至農業本身)是其突出特點之壹。

城市的另壹個特點是,市民耕種的土地無法生產足夠維持基本生存的食物,至少在中世紀的城市是這樣。他總是需要從他直接控制的地區以外進口食物。

因為這種投入需要反饋或支付,公民也必須為外人生產商品或提供服務。最終,每壹個成功的城市,不僅與周邊地區,也與相對較遠的地方建立了復雜的關系。他們不僅為城市供應食物,還為城市提供手工藝品所需的原材料。他們是城市的腹地。"

城市是手工業和商業的中心,也就是說,城市是經濟中心。這與中國古代城市大多以政治中心的身份出現是完全不同的。在中國古代城市中,有政府機構和駐紮在政府辦公室、縣辦公室等的軍隊。居民中有官員、士兵、地主和商人,而西歐的城市主要是商人的住所。?

二,文化的特征

中世紀全盛時期西歐深刻的經濟、政治和社會變革促成了學術和文化繁榮的高峰,地區和國家之間的文化交流和接觸緊密相連,文化覆蓋面擴展到前所未有的整個西歐。

在中世紀的鼎盛時期,西歐文化有三個新特點:

第壹,突破了以修道院為主要知識活動範圍的狹隘,城市中的大學紛紛建立,成為開放活躍的知識傳播和研究場所,如意大利的巴黎大學、牛津大學、博洛尼亞大學等,都是學術文化中心,形成了相對開放自由的文化氛圍。

第二,學術文化反映社會生活的劇烈變化,有許多創新,如各民族傳統文學的整理和創作,反映市民生活的作品的出現,哥特式建築藝術的出現,以及阿貝拉的異端和托馬斯·阿奎那在基督教哲學和神學中的理論變化。

第三,改變了中世紀早期封閉自守的狀態,西歐文明與東方兩大文明即拜占庭文明和伊斯蘭阿拉伯文明的交流由此開啟。在中世紀的鼎盛時期,西歐文明通過與東方文明的密切交流,吸收其優秀成果,得到了極大的發展。

通過拜占庭、西西裏和西班牙,兩大東方文明保存下來的大量希臘羅馬古典文本在此時被重新引入西歐,希臘羅馬的理性主義和人文精神傳統受到重視。

出現了學習羅馬法並將其運用於現實經濟和社會生活的熱潮。可以說,中世紀鼎盛時期西歐的學術文化熱潮,為文藝復興做了準備。

15世紀至16世紀,西歐社會處於中世紀晚期,西歐中世紀文明正在衰落。封建生產關系趨於瓦解,資本主義工商業有了很大發展。由於原始積累資本的迅速擴張和對海外殖民地的掠奪,公民或資產階級的力量逐漸壯大,在壹些國家中相互利用,與君主專制發生沖突。

以基督教為主導的中世紀西歐精神文化在人文主義的沖擊下發生了動搖和衰落。但西歐從中世紀文明向現代文明的過渡,並沒有像羅馬文明向中世紀文明過渡那樣,經歷漫長的曲折、精神文化斷層甚至“倒退”。

而是通過“文藝復興”,壹個過渡階段的文明。文藝復興對西歐中世紀文化進行了強烈的否定和批判,但也有繼承和延續。

擴展數據

中世紀西歐城市的規模;

中世紀西歐最大的城市人口都在5萬人以上,沒有超過10的,比如巴黎,佛羅倫薩,威尼斯。西歐人口在2 ~ 5萬的城市只有15 ~ 20個,比如意大利的羅馬,西班牙的巴塞羅那,法國的裏昂,德國的科隆等等。1萬~ 2萬人口也是大城市。

1萬人以下的中小城鎮比比皆是。“中世紀西歐大約有10000個城鎮,也就是說每500平方公裏就有壹個城市,或者說每20公裏就有壹個城市。”這個密度已經很高了。具體到西歐國家,情況也不壹樣。

北宋時,都城東京是百萬人口的特大城市,而且是世界上唯壹的。中國現在比歐洲小56萬平方公裏(56萬平方公裏比青海省略小)。包括德國在內的西歐統稱西歐,約占歐洲的壹半。

1000年歐洲人口接近3000萬,西歐人口不到2000萬。經過戰爭和屠殺,明朝初年的中國人口還是6000萬。平均而言,西歐的城鎮密度高於中國。?

西歐最初的城鎮很小,城市裏只有壹條街或者兩條縱橫的街道。街道中心或十字路口是市場。在市場周圍,工匠們生活在壹起,商人也生活在壹起。也有以領主或教堂為中心的居住區。即使主住在城裏,他也不是城裏的人。?

西歐早期的城市也帶有濃厚的農業色彩。居民在房前屋後種菜,養豬養牛。中國的小城市也是如此。河北省永年縣古城保存至今。本世紀初,城市裏有菜地和少量農作物。

百度百科-西歐中世紀

  • 上一篇:武漢大學法律碩士(非法學)好就業嗎?
  • 下一篇:“制衡”是什麽意思?
  • copyright 2024法律諮詢服務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