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法律諮詢服務網 - 企業資訊 - 如何抓住戰略機遇,發展好建築裝飾行業

如何抓住戰略機遇,發展好建築裝飾行業

壹、建築裝飾行業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中的發展空間

從整個產業鏈分析,建築裝飾行業的發展空間主要取決於上遊房地產行業的發展規模和速度。房地產行業按其性質可分為住宅地產、工業地產、交通地產、商業地產、教育地產、旅遊地產、文化地產、科技地產等八大專業領域,在建設美麗中國的過程中,都有著美好而巨大的發展前景。估計在未來三年內;各專業地產為建築裝飾行業提供的發展空間如下:

住宅房地產,包括集群、單體和連體住房建設,在城市化進程中發揮著基礎性作用。自上世紀末以來,由開發商主導的房地產市場始終保持著年均25%以上的增長速度。從1996到2012,16增長了近7倍。2008年後,保障房建設進入住宅地產領域,使得住宅地產結構更加科學。在國家對住宅地產調控常態化的背景下,住宅地產將健康穩定發展,改善型需求將成為主導,住宅開發年增速將長期保持在15%左右。在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方面,國家政策引導力度將越來越大,住宅地產產業化水平將不斷提高,住宅地產中成品房占比將從20%左右提高到70%左右,將為建築裝飾行業提供有效工程資源,年增幅約為12%,工程絕對額將從140億元提高到12%。

工業地產主要是指工業園區的建設,是國家工業化進程中具有基本保障功能的專業地產,在中國成為全球工廠的過程中起著決定性的作用。改革開放以來,工業地產始終保持15%左右的增速,形成了壹批產業基地。在我國發展戰略和產業升級的調整中,高端制造業和新型戰略產業的比重不斷提高,食品、電子、精密儀器、醫藥等制造業對建築裝飾專業化、標準化的要求也將不斷提高,年增長9%左右,項目絕對額從6543.8+05億元增加到200億元。

交通房地產是國家主導的重要專業房地產,也是擁有大量土地資源的房地產,在國家現代化進程中具有基礎保障作用。改革開放以來,交通地產始終保持30%以上的增長速度,為建築裝飾行業提供每年20%左右增長的工程資源。目前,中國的鐵路、航空、公路、水運等。都形成了比較先進的體系。但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過程中,由於建築裝飾行業的先進性和制度的完善升級,它將繼續為建築裝飾行業提供大規模的市場資源。預測未來年增長率將持續在12%以上,絕對年項目增量在250億元-350億元之間。

商業地產,包括所有經營性產業的建設,是擴大內需、增強內生增長能力的基礎物質保障。改革開放以來,商業地產長期保持高速增長,特別是進入新世紀後,年均增速超過15%。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過程中,隨著國內消費能力和城市化水平的提高,綜合性商業地產項目將保持較高的增長速度。寫字樓、商業、金融、會展業等基礎設施建築的年增長率將在8%左右,絕對年項目增長在400億元至500億元之間。

教育地產是培養國內人才、吸引國外人才、提高全民族素質的物質保障,也是國家主導的專業地產領域。改革開放以來,教育地產不斷增長,尤其是進入新世紀後,年均增長率超過12%。目前,我國已經形成了從幼兒園到大學較為完整的體系,但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進程中,隨著教育需求的加強和體系的完善升級,仍將保持強勁的發展態勢。由於我國長期實行低出生率政策,總人口將呈穩步下降趨勢,建築裝飾工程重點為改擴建工程,年增長率約為8%,絕對年工程增長為6543.8+05億元~ 200億元。

旅遊房地產是轉變發展方式、提升消費水平、改善國際形象的重要物質基礎。改革開放以來,旅遊地產保持持續發展,尤其是1992以來,年增長率約為10%。其中,五星級酒店增長7.25%,四星級酒店增長8.21%,三星級酒店增長10.14%。隨著中國國際地位的提升和中部崛起、西部大開發等戰略的實施,旅遊地產在全國的布局將更加合理,增長速度將加快。預計未來三年,五星級酒店增速在8%左右,四星級酒店增速在9%左右,三星級酒店增速在10%左右,絕對年度項目增長在450億元-550億元之間。

文化地產是傳承民族文明、提高民族素質、提升消費水平的重要物質基礎,也是國家主導的專業地產領域。自上世紀末開始不斷發展,至今已形成壹定規模,註冊博物館約3000家。隨著我國大力發展文化產業戰略的實施,文化館、體育館、美術館、圖書館、紀念館、博物館等場館建設將不斷增加。預計年增長率將達到11%左右,項目年絕對增長在15億元-200億元之間。

科技地產是增強國家創新能力、提高人民生活質量和轉變發展方式的重要物質基礎。隨著我國綜合實力的增強,科技房地產持續增長,特別是進入本世紀後,在電子科學、生物科學、環保科學等技術領域發展的帶動下,科技房地產年增長率壹直保持在10%以上。在建設創新型社會、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的過程中,對創新型園區、R&D基地、醫療衛生設施的需求會越來越大,對科技地產的投資會越來越大。預計其年增長率在12%以上,絕對年項目增量在200億元-300億元。

從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到2012年,我國建築裝飾行業年工程總產值達到2.63萬億元,在過去20年中繼續保持高速增長;年均增長率達到15%左右,形成了公共建築裝飾1.41萬億元(其中建築幕墻2200億元)、住宅裝飾1.22萬億元的格局,約占國民經濟總量的5%,但發展空間仍然十分巨大。隨著城鎮化建設水平的提高、既有建築存量的增加、節能減排任務的加劇以及新建築的不斷建設,預計未來三年,我國建築裝飾行業仍將保持11%左右的發展速度,絕對年度項目增量為3000億元至4000億元;到2015年,工業項目總產值達到3.57萬億元。

二、建築裝飾行業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中面臨的主要任務

根據黨的十八大建設美麗中國的要求,以及“十二五”發展規劃中明確的任務,轉變行業發展方式,提高工業化水平是建築裝飾行業的總任務。要完成這項任務,我們需要完成以下幾個方面:

1.發展行業大型骨幹企業。

企業是國民經濟的細胞,是轉變行業發展方式的載體,是行業發展質量的重要標誌。推進行業產業化,首先要打造壹個能夠帶動行業不斷提高標準化、規模化、產業化水平和能力的大型骨幹企業。經過20多年的發展,建築裝飾行業的集中度不斷提高。到2012年,全國壹級裝飾企業65438家,壹級幕墻企業65438家。甲級裝飾設計企業691家,甲級幕墻設計603家;甲級裝飾設計、甲級施工企業614家;幕墻設計甲級、幕墻施工壹級企業582家;裝飾幕墻企業519家,形成行業骨幹企業集群。

在產業化過程中,要繼續支持骨幹企業做大做強,形成支撐產業產業化的組織基礎。目前,行業內壹批大企業發展勢頭強勁。2011百強企業年均產值121.7億元,比201增長23%,約占公務裝市場的9.5%。建築幕墻50強平均產值6543.8+09億元,比2065.438+00增長27%,占幕墻行業總產值的42%。行業內最大的裝修企業,2012年產值已超過17億元,比2011增長70%。截至2012,行業內有12家上市公司,2家股權交易公司,在資本市場形成了壹個裝飾性的板塊,將會受到好評。可以看出,行業的企業結構正在調整優化,企業發展質量在提升,逐步形成了引領行業產業化的大型裝飾企業集團。

要繼續發揮大型骨幹企業的引領和示範作用。發揮大型骨幹企業在理論研究、商業模式、資源整合、技術研發、工藝創新、產品集成等方面的領先地位和能力。,在管理和技術上率先做出調整和優化,特別是在綠色設計和綠色施工領域,完全符合國家宏觀戰略的調整。要積極引導和幫助大型骨幹企業不斷提高標準化和產業化經營能力和水平,形成推動行業產業化的內生動力,促進企業在再投資和工業園區建設中內部結構的調整和優化。要支持和幫助大型骨幹企業通過兼並重組不斷擴大市場份額,發揮創新成果的溢出效應,促進行業發展方式轉變。

2.開發適用的新技術和產品。

科學技術是生產力最重要的表現,壹個行業的技術水平決定了行業的狀態,因此推進建築裝飾行業的產業化必須以技術創新為基礎。目前建築裝飾行業的主導技術已經從各種原材料的現場集成,轉變為半成品或成品的現場集成,即工廠加工、現場組裝施工技術。這種轉變是工業化發展的重要階段,也是行業全面順應國家發展戰略,轉變發展方式的基本路線。得到了業界的高度重視和有效實施,未來還需要大量的新技術和新產品來不斷完善和升級這壹流程。

開發適用的新技術和新產品,需要在提高成品、節能環保、勞動生產率等方面進行研發。,即材料、零部件的深加工、精加工、配套、標準化技術研發、推廣應用。以產業化提高裝飾工程的成品化、標準化、裝配化程度,是解決節能減排、低碳環保、增效降本問題的關鍵,尤其是異形件、個性化件,是適用新技術研發和推廣的重點。這就需要大型骨幹企業和科技人員的投入,克服困難,進行系統的開發研究。目前,異形吊頂的成品技術和特殊墻體的組合技術都表現出新技術的特點。

在新技術新產品開發過程中,要特別註意當代最新技術的引進、移植和集成,全面提高設計精度、加工質量和裝配效率。現在信息化、機械化、自動化等技術非常先進,所以將成熟的技術引入建築裝飾工程的實際操作中,是開發適用技術和產品,快速提質增效的重要途徑。要加強產業鏈合作,聯合房地產開發企業和材料、零部件制造企業,形成產、供、銷、用壹體化的技術開發體系,* * *開發工程應用的新技術、新產品,並快速應用於工程,這也是提高成品化、產業化的重要途徑。

3.培養壹支優秀的從業人員隊伍

截至2012,我國建築裝飾行業從業人員總數已達1550000人。人是生產力中最活躍、最活躍的因素,從業者的素質直接決定了行業的發展質量。經過30年的發展和市場競爭的洗禮,建築裝飾行業的企業家、項目經理、設計師、科研人員和壹線生產、加工、施工人員的素質有了很大提高,但離產業化要求還有壹定差距,仍需繼續教育培訓,以滿足可持續發展對人力資源的要求。

要培養壹批具有產業化意識和可持續發展能力的企業家。隨著企業數量的減少,中國建築裝飾行業的企業家規模在縮小,但留下的是本質。目前,我國建築裝飾企業數量從1996年的30萬家減少到2011年的145000家。隨著行業的發展,企業總數會繼續下降,企業家數量會進壹步萎縮。未來能夠持續發展的建築裝飾企業家,必須具備科學的理念、戰略意識、創新能力和領導能力。建築裝飾企業家只有在策劃全局、策劃創新、優化模式結構等方面獨樹壹幟、高人壹等,才能在激烈的競爭中走在前列,這就需要運用策劃講座、論壇、經驗交流、課題研究等方式。

目前全國項目經理約1.8萬人,主要集中在公共建築裝飾領域。其中註冊建造師約110000人,二級建造師約70000人。由於年齡、學歷、經歷的差異,項目經理的水平參差不齊,需要通過不斷的再教育來提高他們的產業化意識和新技術、新產品的應用能力。產業化發展,工廠加工,現場組裝作業,都對項目經理提出了新的要求。在工業化條件下,項目經理不僅要懂施工技術,還要有組織產品和構件生產制造的技術能力,有統籌兼顧、相互配合的能力。這些只有通過專業知識學習、經驗交流和相應的其他再教育才能達到要求。

全國建築裝飾工程設計師約165438+萬人。由於行業形成時間短,發展方式粗放,設計師隊伍雖然有年輕化的優勢,但高端人才少,創作能力低的劣勢也十分突出。提高工程設計人員在文化創意、設計創作和技術應用方面的水平和能力,是認識和提高建築裝飾設計地位,提高設計在工程建設中的指導作用,規範裝飾工程設計的基本途徑。只有通過專業知識學習、全國範圍的設計競賽、系統的講座、論壇等形式的再教育,才能提高設計師的自主創作能力和設計作品的規範化、精細化、產業化水平,通過競賽、考核、評估,培養建築裝飾工程設計的大師、大師、專家。

我國建築裝飾技術人員約60萬人,主要從事建築新技術的信息收集、整理、應用、研發和創新,是鏈接生產和應用的主導力量。由於建築裝飾工程涉及的材料種類多,施工工藝差異大,對建築裝飾行業科技人員的素質要求高,應為復合型人才。在推進產業產業化的過程中,科技人員肩負著重要的任務。要通過參加產業鏈內的活動,加強科技信息交流,組織專業講座和論壇,拓展科技人員的知識面,提高對新技術新產品的敏感度和增強工程應用能力,形成推動產業化的主導力量。

建築裝飾行業壹線工人約1250萬人。其中約500萬人在生產加工環節工作,約750萬人在工地操作。隨著工業化的發展,壹線工人呈現出生產加工人數增加、施工現場人數減少的明顯趨勢。由於壹線工人的主體是由農業剩余勞動力轉化形成的,他們的社會化、產業化、標準化意識薄弱,需要長期的教育培訓。他們不僅要提高合作意識、紀律性和團隊精神,還要提高專業技術技能,特別是掌握新技術和應用新設備的能力,以適應工業化的要求。

為了培養壹支完全符合產業化要求的從業人員隊伍,需要有壹套從業人員教育、培訓、考核、認證的再教育體系和機制。只有認真實施教育興企戰略,把全員再教育納入行業議事日程,才能保證培訓任務的可持續發展。這需要從制度建設、教材建設、師資隊伍建設、機構建設等方面入手,建立符合行業產業化要求的教育培訓體系,並不斷完善升級。今後,我們應該進壹步提高對科學發展觀的認知水平,尊重知識和能力與薪酬的關系,並在建設學習型行業的過程中培養壹支優秀的從業人員隊伍。王本明,中國建築裝飾協會

  • 上一篇:開發壹個智能工業APP解決方案需要多少成本?
  • 下一篇:山東有哪些汽車職業學校?
  • copyright 2024法律諮詢服務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