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果分析
“因果分析”從事件發生的原因出發,最終找出相應的結果。“因果分析”則是從事件的結果出發,最後分析問題的原因。這兩種方法各有利弊。“因果分析”的優點是循序漸進,環環相扣,審計內容全面。缺點是審核時間長,技術難度大。
“因果分析法”的優點是追溯結果,拾取原因,方法簡單,耗時短。缺點是審核過程容易全面,內容不夠全面。哪種方法更好,要看具體的審計情況和審計目的。壹般來說,在沒有審計線索的情況下,更多使用“因果分析”。如果審計人員已經掌握了審計線索,為了提高審計效率,可以考慮采用“因果分析法”。
“拉幕”審計方法
如果壹個窗簾是由兩個窗簾組成的,當我們在陽光明媚的早晨從中間打開它時,我們的眼睛會很快明亮起來。這種拉窗簾的方法,如果運用到管理審計中,也會事半功倍。具體來說,審計人員根據審計線索和自身的職業經驗來判斷問題的原因。同時向“左”追溯問題原因的整體脈絡,向“右”驗證自己判斷的準確性。這種方法也可以稱為“先入為主”的方法。
例如,項目成本管理審計顯示項目成本過高。根據經驗,審計人員知道問題的原因是材料采購成本過高。基於這種判斷,審計人員可以向“左”追溯材料采購流程和管理模式,向“右”可以通過抽樣票據具體核實材料采購成本是否真的過高。
如果“右”的結果驗證了審核員的判斷,而“左”的工作已經完成,則管理審核可以初步結束。這種審計方式的優點是工作效率會大大提高,缺點是如果審計人員的判斷有偏差,會耽誤審計進度。因此,不適合專業經驗不足的審計人員使用這種審計方法。
“合規”審計方法
“合規”審核法是針對管理審核中發現的問題,根據現有的管理模式和固有的思維習慣來判斷問題的對錯。相反,“思維創新”的審計法則是根據被審計單位的實際情況判斷問題,打破原有的思維方式。比如,按照國企固有的管理模式和思維模式,企業臨時用工是不可取的,因為國企已經有多余的員工了。根據“合規”審計法,企業臨時用工的做法將被否定。但如果采用“思維創新”的方法,換個角度思考問題,可能會得出不同的結論。
如果臨時工比國企使用閑散員工能提高生產效率,帶來更大的經濟效益,而且這種更大的效益能抵消臨時工的成本,那麽使用臨時工也未嘗不可。所以審計人員不能墨守成規,墨守成規。否則審計結論不可能是現實的,甚至會給企業決策帶來壹些誤導作用。
“戰略定位”審計方法
強調管理審計要深入細致地分析解剖,並不意味著管理審計要在“微觀世界”中盲目探索,在深刻理解“微觀世界”後,審計人員要“跳出來”,站在壹定的高度對“微觀世界”進行總結提煉,並使之上升到壹定的高度。這就是我們所說的“戰略定位”審計方法。我們平時說的“進得去出得去”就是這個道理。“解剖麻雀”的方法停留在微觀層面,而“韜光養晦”的審計法則上升到宏觀世界,兩者相輔相成,缺壹不可。
顯微鏡是宏觀的基礎。沒有它,不可能只有宏觀,也不可能只有微觀而沒有宏觀。從微觀和宏觀角度得出的審計結論也可能不同。
比如某集團公司有很多子公司,壹個子公司的車輛需要維修。經查,是委托給集團公司以外的單位維修,遠低於集團公司內部其他公司的價格。如果從這個子公司的“微觀”角度考慮問題,就會得出用外單位來修的結論,但如果從集團公司的“宏觀”角度考慮問題,就會得出用集團公司其他子公司來修的結論。可見,不同的視角和高度會極大地影響審計結論。
“否定之否定”審計法
在實際審計工作中,由於受環境和知識水平的影響,審計人員做出的審計結論往往不可能壹次完成,之前的審計結論可能存在壹定偏差。這時,如果審計人員發現這種偏差,就應該否定原來的審計結論,重新得出正確的結論。否定之否定就是肯定。審計人員只有勇於面對自己的錯誤,才能不斷得出正確的結論。當我們說否定之否定時,我們不僅僅指壹個否定。在某些情況下,可能需要多次否認才能得出正確的結論。
總之,做好管理審計工作需要審計人員細致的工作、求實的態度和正確的方法。只有這樣,管理審計才能壹步步走上正軌,內部審計的職能才能更好地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