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步實現“搜索文件到桌面”。積極推進數字檔案館建設,分類區分功能,對辦公檔案和業務檔案實行全文數字化管理,逐步實現“查檔案到桌面”。
優化辦案程序,進壹步提高辦案質量和效率。不斷優化辦案方式,充分利用仲裁快速靈活的機制,減少環節,降低成本,快裁快結,不斷完善辦案秘書和仲裁員的審判工作規範。
爭取相關部門支持,規範合同文本。牢固樹立“為黨政分憂,為企業百姓解難”的服務意識,積極拓展業務,努力實現年度經營目標。積極協調各縣市部門和有關單位,按照仲裁法和國務院有關文件的規定,認真清理規範現有各類標準(格式)合同和合同示範文本中的合同爭議解決條款,積極爭取在合同爭議解決中增加仲裁爭議解決條款。推動我市在政府采購、政府投融資、公共資源交易、資源開發利用、國債使用等與政府和國有資產密切相關的項目中,結合“權威、高效、快捷、保密、節約”的仲裁原則,引導當事人在自願的基礎上對合同糾紛的仲裁或訴訟方式做出約定和選擇。
多元化解決矛盾糾紛。推進多元化糾紛解決機制,做好糾紛分流,合理運用訴訟與非訴相銜接的矛盾解決機制。辦案中要深入學習《關於推進多元化糾紛解決方式的規定》,學習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建立健全訴訟與非訴相銜接的糾紛解決機制的意見》,堅持公平正義,尊重當事人意願,遵守法律法規,尊重公序良俗,預防與化解相結合,積極引導當事人選擇非訴調解組織就近就地解決糾紛,拓展仲裁化解矛盾糾紛“綠色通道”。
加強仲裁隊伍建設。仲裁是壹個非常專業和職業化的工作。要“按專業辦事,按規矩辦事”,倡導“專精”精神,安於本職工作,專精於本專業,不斷提高仲裁工作水平。加強分支機構建設,積極拓展仲裁業務
按照建立開放型經濟新體制綜合試驗區的要求,與有關部門聯系對接,分別舉辦以“境外投資與國際仲裁”和“離岸金融風險防範”為主題的法律論壇;在高新區、綜合保稅區等外資企業相對集中的代表性工業園區建立國際商事仲裁調解中心。
建立重大疑難案件專家鑒定機制。強化質量,力爭結案,自動履約率保持在80%以上。組織培訓,提高辦案秘書的案件程序監督和自查能力,建立重大疑難案件專家評估機制。進壹步完善案件回訪制度,增強回訪內容的客觀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