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建立健全質量管理和檢測控制體系。
公司高度重視產品質量控制,以完善的質量管理體系為保障,以嚴格的過程檢驗為手段,確保整個乳品生產鏈及時、有效、準確的質量控制。公司成立了質量管理中心,專業的質量管理和質量檢驗隊伍,全面引進國際先進的質量管理方法。公司在省內同行業中率先通過ISO9001質量管理體系、ISO14001環境管理體系、OHSAS18000職業健康體系認證,並率先獲得HACCP食品安全專業認證,成為山東乳業首家獲得“四項權威認證”的乳企。公司引進賓利等國際先進乳品檢驗設備,嚴格按照ISO9000質量體系和HACCP標準要求操作,對原奶和成品奶進行嚴格檢驗。營養成分、微生物、抗生素等指標檢測準確率達到100%。
第二,嚴把源頭質量關,確保奶源質量安全。
要生產高質量的乳制品,保證奶源質量是關鍵。為了保證奶源質量,公司堅持使用自建牧場和合作牧場生產的鮮奶,杜絕使用乳品商販供應的外購奶。早在2002年,公司就開始在遠離工業區的高青縣黃河岸邊投資建設“綠色AA項目示範牧場”,空氣、土壤、水質等35項生態指標全部達到綠色食品產地環境質量標準。同時,公司引進奶牛養殖園區國際化設計理念,采購瑞典利拉瓦擠奶、飼養等國際先進設備,采用先進的TMR飼養管理模式,推行科學養殖、標準化飼養管理,軟硬件設施達到國內壹流水平,最大程度保留了原奶的綠色天然品質。除了自建牧場,公司還大力發展合作牧場,建立了“公司+牧場”的集約化養殖模式,與牧場內的奶農形成了壹個整體的利益體。每個牧場都配有全套先進的擠奶、清洗、儲存設施,全部采用機械化擠奶、清洗,保證原奶質量。同時配備專業技術人員,為奶牛提供定期防疫和科學飼養指導。公司派出現場管理人員負責牧場的現場管理,確保原料奶的衛生質量,並建立了完善的質量追溯體系,實施統壹的科學飼養管理,使每天送到公司的原料奶都能追溯到每壹個奶戶、每壹塊牧場,從源頭上保證了牛奶的安全。為了保證牧場飼料的安全可靠,公司自建飼料廠,為所有牧場統壹配送飼料。同時設立飼料營養成分分析室,為奶牛養殖提供準確可靠的基礎營養數據。
第三,嚴把質量檢驗關,確保出廠質量安全。
公司對進廠的原奶和出廠的成品奶進行嚴格的檢驗和控制,真正做到批批檢驗。不合格原料奶不進廠,不合格成品奶不出廠。公司總經理王培亮說,我們寧可減產,也不讓任何壹批不合格的原奶進入生產車間;我寧願減少市場,也不願讓任何壹批不合格的產品流出公司的工廠。為保證檢測的準確性和精密度,公司購置了液相色譜儀、微生物分析儀、蛋白質分析儀、抗生素檢測儀等國際先進的檢測設備,所有檢測結果均在40分鐘內出具,第壹時間準確判定原料奶及產品的安全性和合規性。三鹿奶粉事件發生後,公司立即購買了三聚氰胺檢測設備,確保及時檢測出有毒有害物質。
公司執行嚴格的質量檢驗標準。在原料奶驗收過程中,在滿足國家標準GB/T6914-1986《原料奶進貨標準》要求的同時,還建立了多項檢測項目,最大限度地保證原料的進貨質量,防止不合格原料進廠。公司在國內首次使用“摻假檢驗軟件模塊”,通過分析各地正常牛奶的光譜曲線,積累了大量的原始數據庫,並與丹麥FOSS公司* *研究不同摻假對原料奶光譜曲線的影響,設定儀器的報警系數,快速準確地判斷原料奶中是否有摻假物質,從而將奶戶的摻假行為從進貨檢驗中剔除,保證原料奶的質量。公司建立了“抽樣分離”制度,全部采用“盲點檢驗”抽樣檢驗,設置專職取樣員取樣,通過送樣窗口送樣,化驗員根據樣品出具檢驗結果,保證檢驗結果的客觀公正。
公司定期與國家乳品檢測中心和省市食品檢測中心保持密切聯系,開展比對試驗,不斷完善檢測項目。目前已將感官指標、理化指標、微生物、抗生素、摻雜物等30多項指標列為強制項目;此外,為確保產品質量的合規性,公司每年定期對所有產品進行檢驗,以綜合評判產品內外部質量的安全合規性,檢驗合格率達到100%;在歷次國家、省、市質監部門組織的監督抽查檢驗中,產品抽查合格率達到100%。
第四,嚴格控制過程,確保生產質量和安全。
公司在生產鏈中直接影響產品安全衛生質量的各個關鍵環節設置關鍵質量控制點,對生產全過程進行監控,針對每個關鍵點,確保不合格半成品不流入下道工序。公司在每個關鍵質量控制點安裝了“電子眼”,實現了對整個生產鏈質量的實時監控,並將部分關鍵點的視頻監控信號接入質監部門的視頻監控系統,實現了質監部門對生產關鍵環節的在線視頻監管。每個質量崗位都建立了完整的崗位工作流程和標準,操作人員嚴格按照標準流程操作,確保質量控制的標準化。公司建立並實施了有效的內部監督體系,實施了操作人員自檢、技術人員檢查、質量控制中心抽查的全鏈條質量安全監控體系,使影響產品質量的隱患在生產過程中得到有效控制,避免了人為因素造成的質量工作失誤。
在質監部門的指導下,公司建立了嚴格的產品質量追溯體系,確保每壹批產品都可以追溯。公司從飼料加工、奶牛飼養、原料投放、輔料添加、生產過程、成品入庫、成品出庫等生產環節進行詳細記錄,實現生產鏈條上下環節的信息傳遞和數據銜接。公司加入質監部門建立的在線食品追溯系統,原料乳用量、添加劑名稱和用量、產品生產批次和產量、產品出廠時間和流向等質量追溯的重要信息全部錄入食品追溯網絡,質量問題及時追溯源頭。
五、嚴格控制倉儲、運輸和配送環節,確保物流質量安全。
上遊原料奶儲運:公司標準化原料奶運輸罐車,罐體均為雙層結構,封閉保溫層,保證運輸過程中內部原料溫度保持在2-4攝氏度。同時,為保證運輸安全,罐體采用鉛封,防止人為摻假因素的發生,確保原料奶在儲運過程中的質量安全。
終端產品配送:公司先後在山東省設立了400多個送奶站和配送站,配備了100多臺冷藏配送車和400多臺冷庫,為牛奶網點配備了12000多臺恒溫冰櫃。從擠奶、加工、儲運到交付用戶,產品溫度始終保持在4攝氏度左右,運輸周期不超過12小時。
公司領導的質量安全責任感,強大的質量管理團隊,高效的質量管理體系,乳品生產鏈全過程的質量監控,是山東德藝乳業有限公司實施產品質量控制,確保產品質量安全的成功經驗,也是受益品牌持續發展的根本保障。公司在山東省率先啟動了“綠色AA工程”,投資2000多萬元在高青縣建立了“綠色A A工程千頭奶牛示範牧場”,促進了山東省中部農民養殖奶牛,建立了萬頭奶牛養殖基地。並率先推行“公司+合作養殖小區”的集約化養殖模式,采取統壹飼料、統壹獸藥、統壹防疫、統壹技術服務、統壹清潔、統壹管理的“六統壹”飼養模式,免費為奶農提供機械化擠奶設備,通過集中規模化采購飼料、飼草、獸藥,為奶農節約養殖成本,擴大養殖規模。累計招募畜牧專業大學生150余人,分配到各牧場、社區為養殖戶提供免費技術服務,每年為奶農提供技術培訓1200余次,不斷提高奶牛養殖科學化、規範化水平,帶領農民致富。截至目前,公司已在山東省建立合作養殖小區102個,累計投入配套設備5000多萬元,為困難奶農提供扶持資金3000多萬元,帶動11000多農戶飼養奶牛4萬頭,年增加農民收入3億多元,為農村富余勞動力和再就業提供12萬人。
“三聚氰胺事件”後,由於居民消費水平下降,各大乳企市場急劇萎縮,原料奶需求減少。已采取措施控制奶源,減少原奶收購數量。蒙牛、伊利、光明等乳企取消了山東省各地的原奶收購點,導致煙臺、青島等地奶源大量過剩,奶農倒奶殺牛。在淄博主導的魯中奶源帶,為了保護奶農的養殖效益,保證淄博奶牛養殖業的持續健康發展,面臨虧損的是山東德益乳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