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人看到陌生郵箱發來的鏈接套取個人信息的話八成是不會被騙的,但問題是發信的是公司的內部郵箱,那麽可信度可就大大拉高了,再加上疫情期間,互聯網行業大環境不好,各大公司都紛紛裁員,這個時候發來工資補貼的信息可是很吸引眼球的,是我的話也會第壹時間點開鏈接看看,而且關於工資相關的信息都是保密的,大家不會輕易討論,可能有些人認為這種事情通過發郵件來獲取是很正常的,就沒有多去懷疑,從而填寫了信息。
社交軟件釣魚常常是利用人們的粗心,好奇心,恐懼心理,貪欲和同情心來騙取人們的信任。
粗心:在網絡發達的環境中,不論是郵件,微信,還是QQ的對話框都能發布鏈接,處於信息轟炸的時代,我們很有可能就不小心點開了某個鏈接,甚至是不知道鏈接裏的內容是什麽。
好奇心:利用這種心理的社會工程學往往偽裝成偶然發送郵件或鏈接,命名與個人相關的近期旅遊照或者某商品折扣,有些人看到這些信息,處於好奇就會點開。
恐懼心理:經常會收到壹些冒充京東客服的電話,或者是公安局的電話,說征信有問題,妳可能會害怕影響自己的個人信譽便相信了他們。
貪欲:人類天生就有各種欲望,尤其是對金錢上的欲望,我們經常能看到因為壹些兼職賺大錢的信息忍不住想去做,結果就被人騙了。
同情心:每當自然災害發生時,總有人利用人們的同情心,在網上發起虛假捐款活動。如果人們在此類網站中輸入支付信息發起轉賬或捐款,那麽轉出去的錢就打了水漂,甚至還會被套去身份信息和銀行卡信息,造成更大的損失。
所以我們壹定要擦亮眼睛,多學習壹些反欺詐的知識,盡量不要讓自己被騙,壹旦被騙也要及時報警,盡量減少自己的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