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社會調查報告
無論是理解為學術概念,還是解釋為劃分,“共同體”都有其道理。目前,全國都在積極嘗試和探索如何做好社區建設。那麽我們區的社區建設怎麽樣呢?帶著這個問題,桃園地區組組織了、張、於海濤、杜建四位成員對桃園街道暢園社區和濱河社區進行了調查,並形成了以下調查報告。
壹、被調查社區的基本情況
1.自然條件:調查社區有71棟居民樓,5047戶17875人,其中困難戶262戶,居住黨員158人。兩個社區2000年的經濟總收入為5萬元,2001。有減少的趨勢。兩社區治安案件數量2000年為33起,2001年為28起,呈下降趨勢。詳見附表1、附表2和附表3。
2.社區組織建設:根據南關區委、南關區政府3月1日《南關區社區居委會組織建設實施方案》要求,兩個社區成立社區組織,分別設主任1名、副主任5名。工資由街道辦事處統壹發放。見附表4。
3.現階段社區服務網點分布。到2002年,共有91個便民服務網點,主要有雜貨店、小吃店、超市、發廊、自行車修理、糧油商行、藥店、衛生所、養老院、自行車停車場、農貿市場、網吧等。見附表5。
二、調查結果反映的基本問題
從兩個社區的調查數據來看,反映的情況基本壹致。
(1)更好的方面
1.經過幾年的工作,全社會特別是各級政府部門對搞好社區建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認識進壹步提高。可以看出,他們在做好社區建設方面達成了* * *共識,同時也增強了做好社區建設的緊迫感。
2.自1996年江澤民總書記提出要搞好社區建設以來,特別是城市政府出臺相關政策(工作方案)以來,社區組織的載體得到落實,社區工作者的工資相對穩定,隊伍也穩定了。
3.吸收和充實了壹部分新人進入社區工作者隊伍,改善了社區幹部的年齡結構,文化程度進壹步提高。從而提高了適應新形勢新任務的能力。
(2)存在的問題
1,社區各類設施和場所還處於初級簡化階段,數量少、種類少、缺項多,特別是群眾喜聞樂見的文化活動設施和場所。
2.社區主任缺乏社區工作的實踐經驗,缺乏各種組織載體,缺乏如何開展社區工作的理論指導。
3.功能弱,依賴性強:從目前社區居委會的工作來看,還是沿襲老傳統,承擔區、街道各部門交辦的各項工作。社區居委會很大程度上成為各級政府部門工作的承載層和執行層,理論上社區自治的功能難以體現。
4.目前,社區組織的載體模式仍然遵循自上而下的方式。模仿政府機構設置難以適應社區功能的實際需要。主要表現在:壹是社團的主要工作側重於承擔政府交辦的任務;二是社區自我生存、自我發展的能力不足;第三,釋放情緒容易,但無法達成情緒下的意圖;第四,目前社區工作者承擔的工作任務與獲得的報酬不成比例,壹定程度上挫傷了社區工作者的積極性。
(三)分析這些問題的原因
1.對社區建設的方向還存在壹些誤解。壹些部門的壹些同誌掌握不了社區建設的實際內容。有壹個問題,社區建設就是加強硬件投入,沒有認識到制度創新。
2.責、權、利不統壹。目前,根據長南辦[2006 54 38+0]5號文件,社區居委會的主要職責有九項,包括貫徹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發展社區文化、教育、體育,搞好社區環境衛生,搞好綜合管理,發展社區服務,促進社區經濟發展。但是,沒有具體的規定來界定社區權力的範圍,更不用說利益問題了。這種責、權、利的不統壹,導致對社區工作的誤解,成為各級部門工作的實施者。
3.社區資源:不同地區造成的經濟、文化、環境等諸多方面的差異,必然導致社區可用資源的差異,相應增加資源較少的社區工作難度。
4.發展社區的政策明顯滯後。如何發展,給社區什麽樣的政策目前,社區發展的方向,很多問題只是停留在理論上,而在實踐中,社區的自我成長受到各種權力機構的建立和認識不足的極大制約。
第三,壹些建議
建議市政府盡快落實對臺政策。
主要內容
1,明確社區建設方向。
2.明確社區組織在社區建設中的地位。比如杭州等地,明確社區服務中心為管理部門,統壹管理社區各類服務中介實體。
3、明確社區組織與相關職能部門的關系,包括水、電、氣、物業管理部門和駐地單位,特別是建立監督制約機制。
4.增加對社區的支持。壹是成本會隨著事件變化,社區組織的經濟投入會增加;二、權力跟責任,各級行政部門(工商、稅務、城管等。)加大對社區的政策支持。
社區社會調查報告
壹、調查的背景和意義
社區是我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群眾基礎機構,具有廣泛的基礎。他為居住在固定區域的居民充當媒體橋梁。我們在為廣大居民做壹些日常生活中與社會團體的溝通和凝聚。它是我們信任的基本組織,與居民的生活密切相關。在這樣的環境中,人與人之間是互動的。最近國家ZUI提出的“兩型”社區也是以“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為目標。我們對此早有耳聞,作為社區的壹員,我們應該為此做出貢獻。然後要對現在的社區環境有壹定的了解,給政府提供壹些信息,解決社區的壹些問題。雖然長沙在2012上半年的全國文明城市評比中名列前茅,但是長沙的社區環境仍然存在很多不好的問題。
隨著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更加關註衛生和環境問題,卻在不經意間使環境受到更多的汙染、破壞和浪費。這種環境形勢相當嚴峻。為了保護環境,節約資源,建設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節約型社會。社區居民要節能節水,樹立綠色消費理念,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為了更好地實現"兩型"社區,讓廣大社區居民自覺參與到環保的行列中來,在暑假期間,我對長沙市雨花區的社區居民進行了問卷調查,探討不同文化程度和不同居住環境的居民的環保行為、環保意識和獲取環保知識的情況,並探討其影響因素,為建設"兩型"社區提供良好的依據。
二、調查設計
(A)目標和方法
1.對象:本次調查主要針對長沙市雨花區三個社區(德馨苑社區、胡曉社區、向陽社區)的居民,涵蓋學生、工人、知識分子、企業管理人員、個體戶等崗位,其中各社區主要是居家養老的老年人。* * *質疑100卷,收回97卷,有效97卷,無效3卷。
2.
方法:自行設計問卷,包括個人基本信息、節約低碳、循環利用、對環保的態度,***23個問題。通過隨機抽樣,三個社區每個社區有16份問卷。針對不同文化程度和年齡的不同群體采取的調查模式也有所不同:(1)文盲社區居民(主要是老年人):調查員直接訪談,調查員根據被調查者的回答填寫問卷。(2)識字社區居民:采取壹對壹調查,個人當場填寫問卷,當場收回。
(二)調查內容
內容包括個人基本信息、節約低碳、循環利用和對環保的態度。個人基本信息沒有提到姓名、證件號碼等敏感問題,只是簡單的性別、學歷,所以個人信息不會對個人產生任何影響。節約低碳和循環利用主要問是否存在節能節水、不浪費資源等相關問題。對環保的態度主要是問壹些獲取環保知識的途徑,以及個人對環保的壹些看法和壹些環保知識。本問卷的內容不會影響個人。經過之前的采訪,把社區中的不足整合成簡單易懂的問題。而且社區層面的問題,基本可以從問卷中看出。在問題數量上,剛剛好,不會太多,回答者也不會因為問題數量而留白。
三、調查結果及分析
(壹)在這項調查中,我們主要收集居民對環境的態度。以下是社區居民的環保態度。
我們可以看到,在對待環境保護的態度上存在壹些問題,特別是在集體環境保護中,大量的人不願意為保護環境做出貢獻。比如,86人中有31人對有人破壞環境感到無所謂,只有10人舉報,13人觀望,32人積極制止。不關心和觀望的有44人,占52%。
這個數據的比重不可小覷。
分析:由此可以得出,人們並不是很關心環保。有些人可能覺得環保與自己無關。同時,壹些受訪者認為環境保護非常重要,並有興趣了解更多關於環境保護的知識。這說明政府或相關部門在環保知識的宣傳教育方面做得還不夠,主要是宣傳不夠,管理不到位。導致社區居民環保態度不強,或者有其他原因影響環保意識。同時,我們也不能強迫別人為任何人做任何事。但是,我們只能加強個人的環保意識,讓他們自覺保護環境。因此,我們應該加強對環境保護的態度,並告知他們其重要性,以便有效地保護環境。
當然,這只是環保態度的壹部分。在這個調查中,我們可以看到在過程中仍然存在壹些不良的環境行為,比如節約低碳,循環利用等等。
(2)在調查低碳節約和循環利用的過程中,我們也了解到,由於生活水平的提高,壹些人無意中對環境產生了負面影響,無意中浪費了資源。以下是對低碳節約和循環利用的分析。
可見人們在儲蓄方面做得還不夠好。比如和家人在外吃飯,21人直接把吃剩的食物扔掉,40人覺得太重打包回家,25人不管重量直接打包回家,24%直接扔掉,47%視重量打包回家。這個數據還是不錯的。同時,我們可以從表2中看到,居民在回收方面似乎做得很差。比如在處理垃圾的時候,是否有分類的習慣,只有25人,沒有的40人,根據情況分類的21人,其中46%的人沒有分類。
分析:根據上面的解釋,造成這種情況的主要原因是居民認為現在生活水平越來越高,沒有必要對垃圾進行分類。廢電池和垃圾就算分類了,也不知道去哪裏回收。他們認為這是不必要的。還不如直接扔進垃圾桶。有人覺得現在科技越來越發達,何必自尋煩惱呢?
(3)在調查中發現,不同文化程度的居民在環保行為上也有很大差異,主要是壹些涉及文字而非日常生活的環保行為,比如對燃放煙花爆竹的態度。
可見,受教育程度越高,對煙花爆竹的認識就越高,知道煙花爆竹中含有很多破壞環境的有害物質,而受教育程度較低的人不會想到這些問題,因為他們不了解煙花爆竹。從表3可以看出,受教育程度對環保行為的影響很深。
四。討論和建議
(1)討論
本次調查結果顯示,長沙市雨花區社區居民的環保行為整體水平仍然不高。壹方面說明居民對環保關註不夠積極,另壹方面也說明對環保知識宣傳不到位。
首先,已知社區居民獲取環保知識的途徑有限,主要是通過電視、報紙、雜誌等。,這說明社區居民很少交流關於環保的話題,而在壹個社區中,人們主要是相互交往,這是占主導地位的。尤其是家裏的女人。
其次,在回收的過程中,由於生活水平的提高,經濟狀況越來越好,沒有必要保留壹些不用的東西。這也是很多人的想法。當然,對於老壹輩的人來說,還是會回收的,只是沒有用過,主要是因為新的東西有很大的推動,沒必要用舊的。即使;垃圾分類後,不知道放在哪裏的問題就出現了。
經過ZUI,我也知道了教育程度對環保的重要性,但是現在我們能做的似乎只有大力宣傳環保,對於教育程度較低的居民還是有幫助的。
(2)對策
針對以上問題,為提高社區居民的環保意識,提出以下對策:
首先要加大宣傳力度,針對不同人群采取不同的宣傳教育方式,普及環保知識,提高居民的受教育程度和自身素質。讓居民認識到環保的重要性,積極參與環保。建議相關部門利用各種工具進行宣傳,尤其是大眾媒體,讓人們互相影響。
其次,普及垃圾分類,能回收的回收,不能回收的分類。同時保證分類後有回收的地方,垃圾桶要分類,設施要跟上。大力弘揚“節約是美德”的作風。
總之,宣傳工作壹定要做好,才能不斷激發居民的環保責任感和參與意識,轉變環保觀念,不斷提高環保意識。建議政府及相關部門制定強有力的環保法律法規和管理制度,並制定相應的懲罰措施來約束居民的不良行為。ZUI後達到環保的目的。
社區社會調查報告
壹、活動主題的提出
作為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組成部分,社區服務和社會實踐是學生學習社會實踐、接觸社會、認識和了解社會、增強社會實踐能力和社會責任感的重要學習活動。
二、活動的具體目標
1、
學會關註自己的生活,關註身邊的人,身邊的事,做壹個社會人。
2、
通過調查和訪談,了解社團的相關知識,引起學生的積極思考。
3、
進壹步學習社會實踐調查方法,提高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撰寫社區調查報告。
4、
學會溝通合作,培養動手能力和創新能力,促進每個學生個性的健康發展。
三。活動的實施
整個主題活動分三個階段實施:
1,活動準備;
2.走進社區,實地考察;
3.了解社區現狀並發現存在的問題,交流調查結果。
4.活動的結果和評價
第壹階段:活動準備
壹,
明白什麽是社群。
溝通:妳住在什麽小區?社區有什麽特點?
二、根據居住地自由分組,確定調查地點和內容,設計調查問卷。
第二階段:走進社區,進行實地調查。
目的:了解社區,對壹些平時隨處可見,但沒有引起重視、關心和思考的地方進行調查和采訪,激發學生關心社區、熱愛生活的感情,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觀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團隊精神。
壹:利用雛鷹假期團隊的活動,走進社區,分組、分區域進行實地調查,初步了解社區。組長將帶領本組學生進行實地調查,在調查中做好記錄,並填寫調查問卷(可補充調查項目)。
第二,註意安全,調查完直接回家。之後充分發揮小組長的作用,讓學生分組進行調查活動(壹組拜訪新村社區居委會主任,另壹組進行實地調查)。
三、各組交流調查情況,指導學生整理資料,匯總各組統計數據,並指導填寫“調查報告”。
調查報告
(全名)
學校
班
調查時間
受訪者(範圍):
調查方法:
調查內容:
調查結果:
第四,收集信息
1.指導學生在互聯網上搜索信息,收集發達國家或地區的社區發展情況。
學生在電子備課室以調查小組為單位在線瀏覽發達國家或地區的社區發展。
2.將現實社區與規範社區進行對比,發現“問題”,並針對這些問題進行研究。
只有對比才能發現問題。每個小組根據自己小組最想研究的方面進行討論協商,確定研究內容,制定調查方案。(調查內容包括:環境、設施、人口、文明建設、治安等。)
第三階段:了解小區現狀並查找存在的問題,交流調查結果。
交流展示調查內容,全面了解我們的社區,找出社區存在的問題,規劃妳心中的社區。
先進入情境,幫助學生回憶前段時間的調查走訪場景。
二、交流調查內容報告方法
1.各小組匯報並展示調查內容,充分了解社團現狀,學生互相評價並提問。聽報告時註意做筆記:
(1)在交流中全面了解我們的社區;
(2)學會在交往中積極思考。
(3)
寫下報告小組的名稱;
(4)寫下妳感興趣和想知道的問題。
老師總結:走出課堂,就是超越學科。從每個小組的報告中,我們可以看到學生收集了大量的信息,報告形式多樣。去實地了解各種公共設施的數量,會“量綠”,會采訪社區居委會主任,會走訪社區居民。調查中,中學生註重收集數據和事例,獲取環境、人口、設施、文明安全的第壹手資料。活動調動了全體學生的精力,自然地融合了語文、數學、美術、自然、信息技術等學科的知識,發展了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體現了綜合實踐活動的綜合性、自主性和實踐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