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資是工錢的壹種類型,工資即員工的薪資,是固定工作關系裏的員工所得的具有發放上的時間規則的薪酬,是雇主或者法定用人單位依據法律規定、或行業規定、或根據與員工之間的約定,以貨幣形式對員工的勞動所支付的報酬。是勞務報酬(勞酬)中的壹種主要形式。
全省的全口徑城鎮單位就業人員的平均工資,和所謂的社會平均工資實際上是沒有區別的。因為從2019年社保稅改,包括這個社保基數調整制度改革以來,那麽所有的所謂的社會平均工資都按著全口徑的方式來計算,也就是說納入了私營企業單位就業人員的平均工資計算標準。
平均工資是壹個重要的民生指標,與百姓的生活密切相關,受到廣泛關註。無論是訴訟申領賠償,還是靈活就業人員繳納社會保險,都要以平均工資作為計算基數。同時,平均工資數據可以反映地區間和行業間工資分配差距,是研究和調整收入分配政策的基礎依據。
基本概念
平均工資是指平均每壹個工資勞動者在壹定時期內的工資水平。由於目前工資統計以城鎮法人單位為統計對象,因此,平均工資壹般指城鎮單位從業人員在壹定時期內平均每人所得的工資額。
主要作用
工資是工資勞動者收入的主要來源,是企業生產成本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研究勞動者之間收入差距的重要內容。工資數據歷來受到政府和社會各界的高度重視。首先,工資數據可以用於勞動力用工成本核算和市場競爭力的比較。工資反映的是勞動力價格,是重要的勞動力市場指標之壹,是各地區、各行業制定工資標準和進行勞動力成本核算的依據,也是進行國際比較、評估國際競爭力的重要資料。其次,工資數據反映國民收入初次分配的基本狀況和變化,可以反映不同行業、不同崗位之間的工資分配關系和工資差異變化趨勢,對國民經濟核算、研究制定收入分配政策至關重要。第三,工資數據還是征繳和支付各項社會保險的重要依據和作為賠償制度的基礎數據。
總之,平均工資的用途十分廣泛。比如壹些企業在進行投資設廠布局時,為了最大程度地節約人工成本,會參考地區間平均工資數據進行勞動力價格比較。靈活就業人員繳納養老保險時,會根據當地在崗職工平均工資作為繳費基數。公民在申請國家賠償時,法院會依據當地平均工資水平制訂賠付標準。平均工資最基礎的作用是反映工資分配狀況及差距,相關部門會依此進行收入分配政策調整。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和國勞動法》第四十八條國家實行最低工資保障制度。最低工資的具體標準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規定,報國務院備案。用人單位支付勞動者的工資不得低於當地最低工資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