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RP系統是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而逐漸形成的企業現代化管理工具。ERP系統的組成可以從形成過程結構、功能結構和結構發展趨勢來分析,它具有不同的組成部分。
1.成型工藝結構
ERP系統經歷了延時MRP、閉環MRP和MRPⅱ,是在近50年的信息技術應用實踐中逐漸形成的。ERP系統的功能和性能是隨著企業信息化的發展而逐步完善的,並且還在向深度和廣度發展。分時段MRP是閉環MRP的核心組件,閉環MRP是MRP II的核心組件,MRP II是ERP系統的核心組件。因此,壹般制造企業ERP系統的實現必須從構建時延MRP開始。經過閉環MRP和MRP ⅱ,最終實現ERP系統。
2.機能結構
隨著ERP系統功能的不斷擴展和性能的不斷提升,其應用越來越普及,應用對象也不再局限於制造業,已經涉及到商業、服務業和金融業。為了將強大的功能與眾多的應用有機地協調起來,ERP系統被劃分為多個功能模塊,這些模塊既可以獨立運行,又可以集成運行,提高了系統的運行效率,降低了企業的信息化成本。從功能上講,ERP系統由制造管理、財務管理、分銷管理、人力資源管理、質量管理和內部控制及內部審計循環組成。每個子系統由幾個功能模塊組成。
制造管理實現閉環MRP的所有功能,重點是物流管理和控制。財務管理體現了MRP II的功能特點,整合了物流管理流程,從價值和經濟管理的角度描述了企業的經營活動和資金鏈。分銷管理將制造企業的內部控制延伸到企業,實現跨區域、跨國的管理模式;人力資源管理有機地協調和最大限度地發揮企業經營活動所需人力資源的作用;質量管理不僅整合企業生產流程和質量標準體系,還全面提升質量可追溯性和全體員工的質量意識;內部控制和內部審計對企業的各個流程進行有機的監控,通過內部控制和內部審計活動保證企業的最佳運行。
3.3 .發展趨勢。ERP系統結構
雖然ERP系統已經成為企業信息化工程的重要標誌。然而,傳統的ERP系統在企業中單獨管理,不僅困難重重,而且風險巨大。無論是已經實施ERP系統的企業正在深化和拓寬應用領域,還是準備實施ERP系統的企業,都應該立足全局,綜合協調。采用先進的信息技術,減少人為因素的影響。從決策到運營,從設計到制造,從運營狀態記錄到評估和控制,各個環節都是完全壹體化的。使客戶可以隨時通過管理信息系統直接了解所需產品的動態制造過程和企業運營能力的現狀。提高ERP系統效果,實現企業現代化生產管理模式,推行準時準確生產模式,隨時分析生產管理和質量形成的全過程。因此,與應用型企業相比,該系統應拓展其應用廣度,並與客戶關系管理和供應商資源管理相融合;向內提升系統應用深度,與產品設計、工藝設計融合。與企業管理水平相比,系統的實時有效性向下提高,並與制造設備自動控制系統集成。
(1)向外整合。以ERP系統為核心,延伸到客戶和供應商。把客戶和供應商作為企業資源的重要組成部分。整合的關鍵在於管理技術,以及企業之間如何處理信息資源的享用和知識產權保護。將供應商的BOM和客戶的BOM整合到制造企業的BOM中是不現實的。通過SCM與CRM和ERP之間的接口,系統可以通過交換數據實時集成。
在供應鏈管理系統的整合中,首先要與采購原材料的質量監控系統有效整合,加快采購物流的實施;其次,監控與供應商的物流和資金流,實現對采購物資價格預算的實時動態控制;通過請購單的調度,平均分配分供應商的供貨數量,在保證交貨期的基礎上有效控制采購成本;嚴格按照采購價格表的有效期控制采購結算;方便定點采購管理,速度快,減少工作失誤。CRM系統集成時,與市場動態監控系統集成,實時分析經營情況,為市場規劃提供依據,縮短外商與企業的管理差距。
(2)向內融合。企業ERP系統的集成會涉及到很多技術關鍵。主體視圖向上要集成決策支持系統(DSS),向下要集成制造執行系統(MES),向前要集成計算機輔助設計(CAD)和計算機輔助產品工藝(CAPP),向後要直接集成企業外部的CR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