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系統理論”認為:
“會計是壹個信息系統;主要是通過客觀科學的信息為管理層提供咨詢服務。會計部門是企業的服務部門,會計人員在企業中處於參謀和顧問的地位。它們為企業管理部門正確進行優化管理、決策和有效運作提供必要的數據,但不直接進行管理和決策。會計只有咨詢和參謀職能,不直接履行管理職能。”
會計信息主要包括可靠性、相關性、可理解性、可比性、實質重於形式、重要性、謹慎性和及時性。
簡單來說:
可靠性是在實際交易或事項的基礎上進行確認、計量和報告。
比如給領導買個水果花了117元,必須有117元的發票,才靠譜。不能因為第二天水果價格漲到234元就記234元。
相關性是指記錄的東西與經濟決策的需要相關。如果妳剛買的東西是給領導吃的水果,妳要記住的是管理費用-辦公費用-食品,而不是庫存商品。
可理解性是指會計信息要清晰。如果妳還記得剛才有貨,別人就“看不懂”了。
可比性是指會計信息之間應該具有可比性。比如管理費用-辦公費用-食品剛剛記入水果,下次買這個還得記這個科目,其他企業買水果也記這個科目,這樣比較有可比性。
實質重於形式,即企業應當根據壹項交易或事項的經濟實質進行會計確認、計量和報告。如果水果被領導吃了,不壹定是管理費用,也可能是銷售費用,要看具體情況。
重要性在於會計信息應當反映與企業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和現金流量有關的所有重要交易或事項。如果這個水果沒那麽重要,放冰箱裏變質了,那就沒必要按固定資產做什麽“固定資產減值準備”,直接按領導說的吃。
謹慎性要求企業對交易或事項的會計確認、計量和報告應當謹慎,不得高估資產或收入或低估負債或費用。就是多少錢就是多少錢。
及時性意味著領導者必須記住他們今天買的水果,而不是昨天或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