組織結構創新:如虛擬企業和虛擬社區。
組織管理創新:實施電子政務,建立電子政府,建立電子社區,提高管理水平。
組織管理創新:利用信息技術整合管理與經營。
打造信息化人才隊伍:三類人才(IT專業人才、專業人才、專家型人才)。
4.信息需求
信息需求包括三個層次,即戰略需求、業務需求和技術需求。
戰略需要。組織信息化的目標是提升組織的競爭力,為組織的可持續發展提供支撐環境。從某種意義上說,信息化不僅是為組織服務的手段,是實現現有戰略的輔助工具;信息化可以將組織戰略提升到壹個新的高度,為組織帶來新的發展機遇。尤其對於企業來說,信息戰略是企業競爭的基礎。
操作要求。組織信息化的運營需求是組織信息化需求中非常重要和關鍵的壹部分,它包括三個方面:壹是實現信息化戰略目標的需要;二是運營策略的需要。三是人才培養的需要。
技術要求。由於系統開發時間較長,在信息技術層面存在對系統進行改進、升級、集成和整合的需求。在壹些組織中,基本沒有大規模的信息系統項目,有的只是單機應用。這種組織的信息需求通常是從頭開始開發新系統。
組織信息化的層次需求
1.戰略需求
組織信息化的目標是提升組織的競爭力,為組織的可持續發展提供支撐環境。
信息化可以將組織戰略提升到壹個新的高度。
2.操作要求
三個方面:1)是實現信息化戰略的需要,2)是運營戰略的需要,3)是培養人才的需要。
3.技術要求
信息化的三個層次不是相互孤立的,而是有內在聯系的。
兩個。組織信息化需求的系統化
各層次信息需求之間的邏輯關系:因果關系、依賴關系、主輔關系、協同關系。
組織信息化應遵循“統籌規劃、分步實施”的原則。
二、信息系統戰略規劃(ISSP)
信息系統戰略規劃(ISSP)是從企業戰略出發,構建企業的基礎信息架構,統壹規劃、管理和應用企業內外部信息資源,用信息控制企業行為,輔助企業決策,幫助企業實現戰略目標。
ISSP方法經歷了三個主要階段,每個階段使用的方法都不壹樣。
1.第壹階段(以數據處理為核心)
以數據處理為核心、圍繞職能部門需求的信息系統規劃,主要方法包括:
(1)業務系統規劃方法(BSP)——Cu矩陣:自上而下確定系統目標,自下而上設計信息系統,適應組織結構的變化。
(2)關鍵成功因素法(CSF):找到實現目標的關鍵信息集,從而確定開發優先級。
(3)戰略集轉換法(SST):將戰略目標視為“信息集”,將其轉換為信息系統的戰略目標。
2.第二階段(以企業內部管理信息系統為核心)
以企業內部管理信息系統為中心,著眼於企業整體需求的信息系統規劃,主要包括以下方法:
戰略數據規劃方法
信息工程方法
戰略網格法
3.第三階段(以整合為核心)
在綜合考慮企業內外部環境的情況下,以集成為核心、圍繞企業戰略需求進行信息系統規劃的主要方法有:
價值鏈分析(VCA)
戰略聯盟模型(SAM)
三。信息系統的生命周期
發展階段
總體規劃階段:是系統開發的初始階段。在項目立項階段進行需求分析的基礎上,明確信息系統在企業經營戰略中的作用和地位,引導信息系統的發展,優化和利用各種資源,包括內部資源和外部資源,通過規劃過程規範或改進用戶單位的業務流程。壹個比較完整的總體規劃應該包括信息系統的發展目標、總體結構、組織結構、管理流程、實施方案和技術規範。
系統分析階段:目標是為系統設計階段提供系統的邏輯模型,包括組織結構和功能分析、業務流程分析、數據和數據流程分析以及系統初步方案。
系統設計階段:根據系統分析的結果,設計信息系統的實施方案,主要包括系統架構設計、數據庫設計、處理流程設計、功能模塊設計、安全控制方案設計、系統組織和團隊設計、系統管理流程設計。
系統實現階段:就是將設計階段的成果在計算機和網絡上實現,即將設計文本變成可以在計算機上運行的軟件系統。因為系統的實施階段是對前期所有工作的檢驗,用戶的參與尤為重要。
系統驗收階段:通過試運行,將系統性能等問題暴露給用戶,即已進入系統驗收階段。
四。政府信息化與電子政務
1.電子政務商業模式
電子政務關註包括三個應用領域:
政府信息查詢:面向公眾和企業組織,為其提供政策、法規、規章、程序等方面的查詢服務;
政務辦公:借助互聯網,實現申請、申報等政府機關對外辦公,提高政府運行效率和透明度。
政府辦公自動化:通過信息化手段提高政府機關內部辦公效率,如公文提交、信息通知、信息查詢等。
2.電子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