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法律諮詢服務網 - 企業資訊 - “十三五”構建新型工業體系應把握哪些原則?

“十三五”構建新型工業體系應把握哪些原則?

(1)堅持創新驅動\x0d\創新是產業發展的主引擎,綜合國力的競爭歸根結底是創新的競爭。我國產業創新能力不強,關鍵核心技術對外依存度高,以企業為主體的技術創新體系不完善,成為產業轉型升級的重要制約因素。我們要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把創新放在產業發展的核心位置,把增強技術實力作為構建新型產業體系的戰略支點,加快完善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相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營造有利於鼓勵創新的制度環境,推進包括科技創新、模式創新、企業創新、市場創新、產品創新、業態創新、管理創新在內的全面創新,走創新驅動型產業發展之路。\x0d\(二)堅持綠色低碳\x0d\綠色低碳發展是實現可持續發展、贏得未來的關鍵舉措。近年來,綠色低碳已經成為世界經濟發展的重要趨勢。無論是順應國際潮流,還是打破能源資源和生態環境約束,滿足人民群眾對青山綠水的期待,綠色低碳都是必然選擇。中國的工業發展還沒有從根本上擺脫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的粗放模式,工業生產的能源效率和用水效率與發達國家還有較大差距。這就要求我們以綠色發展、循環發展、低碳發展為基本途徑,加快生產方式綠色化,加快綠色產業發展,構建科技含量高、資源消耗低、環境汙染少的產業結構和生產方式,走生態文明的產業發展之路。\x0d\(三)堅持兩化融合\x0d\信息化與工業化深度融合是打造產業競爭新優勢、搶占未來發展先機的有效途徑。新壹代信息技術對各個領域的滲透和融合,不僅使智能制造成為壹種新的生產方式,也催生了許多新的業態和新的商業模式。行業之間的界限越來越模糊,生產者和消費者之間的聯系更加緊密。融合發展已經成為產業發展的重要趨勢。我國信息化水平還不高,信息化和工業化融合還有很大潛力。要繼續做好信息化和工業化深度融合工作,把智能制造作為信息化和工業化深度融合的主攻方向,推動信息技術向市場、設計、生產等環節滲透,引導制造業向精細分工、緊密合作方向發展,推動生產性服務業和制造業在更高層次上融合發展,走工業化和工業化融合發展之路。\x0d\(四)堅持結構優化\x0d\調結構、促升級始終是工業發展的中心任務。雖然我國已初步形成完整的產業體系,但產業結構和空間布局不合理、產能嚴重過剩、區域發展同質化等問題尚未得到根本解決,這是我國經濟發展資源環境代價過大、質量效益不高的重要原因。隨著我國進入新的發展階段,新的消費需求、新的裝備需求、新的服務需求、新的安全需求對產業結構升級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要大力推進結構調整,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培育壯大戰略性新興產業,推動傳統產業向中高端躍升,不斷優化產業組織結構和空間布局,走提質增效的產業發展新路。\x0d\ (5)堅持開放合作\x0d\在經濟全球化時代,開放合作是行業發展壯大的必由之路。隨著中國依靠低成本要素優勢參與國際分工所獲得的全球紅利減弱,推動產業、市場、資本、能源資源開放合作,實現高水平引進來和整體發展,成為必然選擇,拓展了產業發展新空間,推動產業向價值鏈高端躍升。這就要求我們實施更加積極的開放戰略,以全球視野配置產業鏈和空間布局,不斷拓展新的開放領域和空間,提升企業跨國經營能力和國際競爭力,加強產業全球布局和國際交流合作,在優進優出中實現產業層次和競爭力的提升,走開放合作的產業發展之路。\x0d\ (6)堅持人才原則\x0d\人才是構建新型工業體系的中堅力量,工業強國必須是人才強國。美國之所以成為最具創造力的制造業強國,與其培養和大量吸收科技創新人才和專業技術人才有直接關系。具有工匠品質的“德國制造”也離不開其培養的眾多高素質技能型人才。與產業發展需求相比,我國不僅缺乏能夠適應創新發展的領軍人才和高層次技術人才,也缺乏優秀的高層次管理人才和高素質的專業技能人才。必須把人才作為構建新型產業體系的根本保證,建立健全科學合理的選人用人育人機制,加快培育和吸引產業發展急需的專業技術人才、管理人才和技能人才,建設壹支素質良好、結構合理的產業人才隊伍,推動“人口紅利”向“人才紅利”轉變,走人才引領產業發展之路。
  • 上一篇:什麽是企業信息技術風險?
  • 下一篇:將企業電子郵件添加到手機的身份驗證失敗。我該怎麽辦?
  • copyright 2024法律諮詢服務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