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動互聯網營銷,流量是繞不開的壹個詞。對創業者來講,妳的第壹桶金,或者妳的第壹道流量、原始用戶、存量用戶,是最核心的。用戶的獲取肯定跟流量有關。互聯網營銷的本質,還是流量的獲取,流量的轉化。
1、流量變現,轉化率不高或者無閉環操作。 發了個微信,閱讀過千,但沒有購買,“叫好不叫座”,這是個痛點。
2、流量陷阱:無效與作弊。 流量作弊是壹個全球性問題,花錢投廣告買流量,閱讀量容易造假,點擊量容易造假,用戶留的電話號碼也容易造假。
3、持續增長,流量的持續低成本獲取。 絕大部分線上流量的獲取成本,每年都在上漲。百度每年增長30%左右,最貴的廣告現在應該是微信朋友圈,今日頭條是信息流廣告。流量的成本還是挺貴的,它只要給妳曝光了、點擊了就得交錢。流量持續地低成本獲取是壹個創業者或者企業家最夢想解決的問題。
營銷的套路無非這五點:第壹,獲取用戶;第二,提高用戶的活躍度;第三,提高留存率;第四,獲取收入;第五,用戶自傳播,也就是常講的病毒式營銷、裂變式營銷、口碑式營銷。獲客、提頻、留存、拉新、裂變,基本思想就是這樣。
整個互聯網營銷的打法,我認為叫“急功近利”。“急功”就是快速建立品牌,“近利”就是快速獲取用戶。這是我整個營銷手段的壹個套路,我叫它“流量池思維”。
品牌是競爭的壁壘,而且是高壁壘,從流量的角度講,品牌是最穩定的流量池。北京下雪了,中午吃火鍋,我們腦海中第壹時間想到的可能是海底撈,這就是品牌的喚起,那它的流量也就自然產生了。
如何快速的建立品牌,這裏也有壹些套路:
1、差異化定位
神州專車在初期,作為壹家傳統企業,壹沒有互聯網平臺,二沒有太多資金去燒,三已經有很多品牌先冒出來了,可以說神州專車的機會非常少了。當時我們就做了壹個差異化定位——安全。當主要對手都在講邂逅,專車上妳可能邂逅壹個美女,邂逅壹個經紀人、投資者,我們講“除了安全,什麽都不會發生”,回歸到出行的本質。
有三種定位是比較容易快速出來的:
壹是差異化、強競爭性定位 (對手定位),如瓜子二手車“沒有中間商賺差價”;
二是USP定位 (自我定位), 功能性為主,如OPPO“充電五分鐘通話兩小時”;
三是品類第壹卡位,創造新品類,成為第壹,如樂視“互聯網電視”。
2、符號化打造
大家都很忙,每天接觸的信息量非常大,看到的信息都是碎片化、粉末化的,這個時候要盡量讓妳的品牌能夠符號化,簡單清晰、反復洗腦,刷臉刷存在感,不斷強化品牌記憶的關鍵點。
這裏面有壹些技巧:形狀符號,如天貓的貓頭造型,LV兩個字母;色彩符號,如luckin coffee(瑞幸咖啡)鹿、波點形狀符號和品牌藍色彩符號,小黃車、小藍單車、摩拜橙色單車;形象符號,如神州專車金領司機;還有聽覺甚至嗅覺符號。
3、後發入局:場景化突破
後發入局的情況下,前面的對手很強大,妳怎樣實現流量突破?這時可以選擇壹些垂直化的場景切入,在垂直化的場景裏先站穩腳跟。在垂直場景積累口碑,拿到第壹批用戶,慢慢殺入到了主流市場,“農村包圍城市”。
如神州專車就選擇了六個垂直場景突破:最核心的是接送機市場,逐步做到占據接近40%,後面又延展出異地出差、會務用車、夜晚加班、孕媽專車、親子出行等場景。
很多企業說,我沒有太多營銷費用、廣告費用,但是我有壹些老用戶。那非常好,如果老用戶有壹定的黏性,就有可能使用第二種流量獲取方式,而且這種流量獲取方式是所有方式中成本最低、效果最好、持久不衰的,這種方式就是——裂變營銷。
我對裂變營銷的總結叫存量找增量、高頻帶高頻。下面舉例說壹些套路:
1、產品裂變
基於產品設計感,或基於產品本身功能性的裂變。
有傳統產品通過包裝革新被分享裂變的,如味全每日C漢字造句瓶,農夫山泉高端玻璃礦泉水瓶。這類屬於線下產品容易被分享,裂出去了,但沒有馬上變進來,可以認為是裂變的不完整版。
也有“線上+線下”的集卡式裂變,如ofo搜集小黃人卡片活動,騎車掃碼就能集卡,集齊卡片可能得到77塊錢的包月,這個就屬於比較好的線下跟線上打通的裂變。
2、APP裂變
可以設計:裂變紅包(群體福利),如美團、餓了麽等訂單結束可以壹次發紅包給多個好友;設計裂變紅包(個體福利),如喜馬拉雅的分享免費聽;設計“以老帶新”,老客戶邀請新客戶;設計主副卡、親情賬戶等。
3、微信裂變
有些企業沒有APP,也可以通過微信來裂變。微信裂變其實現在是最常用、最主流的。基於微信的裂變,就是把傳統的廣告費用變成了用戶福利。
常見的玩法比如:微信裂變海報,設計利益金字塔,用戶生成專屬海報,微信群和朋友圈自傳播;微信禮品贈送,如星巴克微信咖啡券;團購裂變的極致玩法,如拼多多。
4、如何高頻帶高頻
裂變需要高頻,這樣流量才能不斷的轉化。如果妳的APP或者產品太低頻、存量不夠,流量做不起來是很正常的。所以需要設計高頻業務來帶低頻。
如,買房子是沒法高頻的,但是物業可以高頻,恒大就把他的物業做了壹個APP,通過APP交水電費、查物業信息,這就高頻了,有了裂變的可能。
社交化時代、社交化媒體講究的是輕快爆,輕就是花錢不多,快就是效率高時間快,爆就是效果很爆炸。
1、企業微信常見問題
微信是重要的社交媒體,現在絕大部分企業微信其實做得死氣沈沈,沒什麽趣味,沒什麽效果,也比較無聊。
很多企業招新媒體運營編輯,要求妳有過多次十萬+的經驗,薪資給六千塊錢。我覺得這個就是心太大了,把這個行業的水想的太淺了,現在10萬+的閱讀量,這樣的微信我也挺難招的。
2、創意+技術+福利
微信的改造方式,就是“創意+技術+福利”。創意和福利解決分享問題,微信後臺改造提高流量轉化。微信服務號,就是壹個超級APP,很多的業務,基本在微信端都可以完成。
所有的創意都要求帶福利、帶轉化,而且創意壹定不要復雜。我們看到壹些H5創意搞得特別復雜,其實沒什麽用。壹般來講,第壹頁最容易轉化,第二頁就流失30%,第三頁流失20%……
3、Social 內容營銷
案例:Michael王今早趕飛機遲到了;小成本大傳播的網易喪茶;閃送借勢傳播“我們是誰”漫畫;神州專車創牌階段“Beat U”事件營銷……
結合熱點事件,做美圖傳播,這個對團隊的創意要求是比較高的。
用“點數”沈澱用戶,如招行信用卡刷卡送積分,國航鳳凰知音用裏程兌積分;
用“勛章”打造成就感和身份標簽,如“明星專車”勛章炫示分享,Keep運動勛章提升用戶在線時長;
用“排行榜”激活攀比的社交心理,如微信運動步數榜。
壹個企業沒有流量沒事,如果妳有壹定的用戶、或者IP化的東西, 妳沒有流量,但是妳有福利、有創新性的玩法,就可以跟別人合作,把別人的流量帶進來,而且是免費的,我們叫BD式流量交換,或者叫流量互洗。找到跟妳合適的企業,通過他的流量把妳的產品分銷出去。
1、把自己的流量IP化
借助明星打造IP,如王祖藍×天貓:明星IP換流量,90分鐘綜藝式賣車秀;
或者開發打造自有IP,比方說自己的企業家很有名,或者打造企業網紅形象,如小米雷軍、網易考拉虛擬員工形象茱莉亞。
2、尋找外部可合作的IP
尋找好的IP資源,特別是有壹些娛樂和藝人推廣資源,有人有流量願意跟妳免費互換。我們經常使用壹些電影和電視劇的海報資源,別人都以為花了錢,其實沒有花錢,都是免費獲取,因為都是用流量換流量,因為他也需要推廣,需要花廣告費,那我們雙方把流量互導壹下,這些資源就有了。
3、企業流量的交換與合作
根據企業實際的情況,先從周圍的城市、周圍大的流量平臺先開始,線上的最好。比如神州專車跟航旅縱橫、跟三個爸爸空氣凈化器的合作,都是壹些流量合作。
總結來看,流量池思維可以分為源頭、運營、收口三個階段:
1、源頭:流量從哪裏來
品牌是流量資源,裂變是存量找增量,BD是流量找流量,社會化營銷是創意性流量,廣告投放是花錢買流量。
2、運營:流量池管理
數據化的管理運營平臺,流量進來之後多次觸達,不輕易浪費;做好效果監測,避免流量作弊。
3、收口:流量沈澱在哪兒
流量運營之後壹般收口到微信端,通過微信端完成妳的購買。當然,通過購買頁、APP落地也是壹個選擇,成本相對重。
最後是 三點感悟 :
第壹,壹切產品皆要可裂變;
第二,壹切創意皆要可分享;
第三,壹切效果皆要可溯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