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壟斷競爭理論、價格、產品差別銷售成本、廣告理論、不公平競爭、道德風險、生態環境、經濟復蘇和世界經濟“壹體化”
張伯倫首創了廠商行為理論,規定用廠商利潤最大化原則(MR=MC)來分析廠商的生產、銷售等行為,對於分析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特殊條件下的經濟問題具有重要意義。中國市場經濟的發展總是受到世界經濟環境的影響和制約。如何避免在世界經濟的海洋中被接踵而至的巨浪淹沒,如何將手中的風帆運用自如,逆浪前進?在當今知識經濟、信息經濟和壟斷與競爭並存的經濟大潮中,更好地把握壟斷競爭理論無疑是必要的,而張伯倫理論是這壹理論的精髓。
壟斷和競爭是經濟學的核心概念,產業組織理論和競爭理論的主要內容是對壟斷和競爭的研究。在經濟學意義上,壟斷具有壟斷結構和壟斷行為的雙重內涵。壟斷結構是從市場結構的角度定義的,壟斷行為則側重於行業的角度。壟斷也有多種形式,比如買方壟斷和賣方壟斷,經濟壟斷和行政壟斷,自然壟斷和行為壟斷。行業壟斷是壟斷的壹種特殊形式,其基本內涵是指對某壹行業或產業的產品或服務的壟斷。和壟斷的內涵壹樣,行業壟斷也可以分為壟斷結構和行業壟斷行為。
知識經濟下壟斷的新特點及啟示
自19世紀下半葉以來,資本主義社會逐漸由自由競爭轉變為壟斷。學術界對這壹新的經濟現象給予了普遍關註,相關理論層出不窮。但壟斷在不同時期有不同的表現形式,所以其理論也有壹定的周期,不能用傳統理論來判斷當前的壟斷現象。
隨著第三次科技革命特別是信息技術的迅速發展和傳播,許多發達國家相繼進入知識經濟社會。它是壹種完全不同於傳統農業經濟和工業經濟的新經濟形態,始終以信息的生產、分配和使用為基礎,以創造性人力資源為依托,以高新技術產業和智力產業為支柱。其本質特征是知識成為最關鍵的生產資源,成為企業立足市場的決定性因素。縱觀國內外的壟斷廠商,雖然他們的超額利潤表面上來自於壹定的規模經濟或產品技術差異,但透過現象不難發現,這些都是他們發現和利用知識的具體表現。姑且稱之為“知識壟斷”。所謂“知識型壟斷”,是指企業因為有能力靈活運用現有知識或不斷創造新知識,降低成本或產品不可替代而獲得的壟斷地位。這裏的知識不僅指生產本身所需要的技術知識,還包括“幹中學”和“用中學”所積累的經驗知識。
企業能利用和創新的,只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1。技術和產品知識。技術是產品形成的物質手段,產品知識主要是對產品生命周期的理解。在每壹個階段,產品生產和銷售都有壹定的規律和模式,成功的運作是高額壟斷利潤的前提。2.管理知識。它首先表現在生產組織形式的采用和改進,如大規模生產、成組技術、準時制制造、大規模定制等。,既實現了規模經濟,又使產品具有差異性和針對性。其次,管理知識還表現在企業的財務、人力資源和信息管理上。科學高效的管理方法也能為企業節省大量成本。3.市場知識。了解市場的企業不僅以市場需求為出發點,還能從市場需求中發現許多有價值的創新機會,即創造需求。各種知識的創新都可以歸結為制度的創新,這是壹個動態的、不斷調整的過程,壟斷企業正是通過這種不斷的優化和調整才能保持其壟斷地位。但是對於任何壹個企業來說,都不可能把創新的所有方面都集中起來,而必須集中起來。比如,傳統企業和高科技企業對知識創新的側重點不同。
事實上,“知識壟斷”這壹概念本身就包含著壹種矛盾運動。知識的可獲得性使得壟斷只存在於特定的時間或短時間內,而不是絕對永恒的。
因此,政府在知識經濟時代的政策制定應該以信息技術為重點,根據形勢的變化做出相應的調整。
在中國,大型企業是市場創新活動的主體。但總體來看,很多行業的市場集中度很低,無法實現規模經濟帶來的壟斷收益。同時,很多處於壟斷地位的企業都是行政壟斷,並不是真正意義上的經濟。因此,我國在制定反壟斷法時,應充分考慮這壹特點,將鼓勵經濟壟斷與消除行政壟斷有機結合起來,並配合政治體制改革,使反壟斷法有壹個有效的環境。但畢竟政府起的是輔助作用,起關鍵作用的是經濟運行的內在因素。
無論是哪種經濟情況,壟斷還是競爭,價格都是關鍵因素。價格不僅決定了生產者的命運,也是消費者最關心的,因為價格直接影響供給,再通過供給影響需求,在供求曲線的不斷調整中尋求新的均衡點,使舊的均衡不斷被打破,新的均衡壹次次被重建,廠商尋求自身利潤的最大化。特別是在壟斷競爭下,市場在相當大的程度上與競爭對手是分離的,它的銷售量是有限的,由以下三個因素決定:(1)它的價格,(2)它的產品性質,(3)它的廣告支出。
殺毒軟件市場的價格戰
——企業定價策略的初步研究
去年,金山公司率先在殺毒市場大幅降價。這導致了壹場沒有硝煙的激烈戰爭——價格戰。價格戰也是壹種競爭手段,並非不可取,但企業定價要適度。既要實現企業的目標,又要有助於市場的健康發展。
通過博弈論分析,如果廠商采取降價策略,那麽降價前各自的利潤為R,降價後為R-RD。由此可見,價格戰不僅長期損害自身利益,也損害其他企業甚至整個行業的利益。價格戰導致兩敗俱傷,甚至是毀滅性的惡性結果。因此,企業在定價時要慎重,正確的定價策略會帶來生命力和生存發展空間。如果定價出現錯誤,將直接影響企業的經濟效益和企業的生存。
由於資源限制、企業規模和管理方式的差異,企業從不同角度選擇自己的定價目標。在市場經濟體制下,企業有很大的定價自主權,企業生產的產品除國家規定的個別品種外,都可以自主定價,但自主定價不等於隨意定價。企業在定價時還應遵循以下原則:以價值為基礎的原則,以市場供求規律為前提,遵守國家價格政策。
企業的定價方法分為:利用價格彈性理論調整價格、成本基礎定價、盈虧平衡定價、回聲定價和心理定價。軟件市場上的殺毒軟件種類繁多,但性能相近,所以對殺毒軟件的需求是充滿價格彈性的,即ED & gt1。如果制造商降低價格,他們的總收入就會增加。但降價也要有限度,要考慮到成本和消費者心理。銷售量的增加不應該以犧牲成本為代價。為了企業的長遠發展和擴大再生產,要在收回成本的基礎上增加利潤。金山和瑞星是殺毒軟件市場的“領頭羊”。由於品牌效應,如果他們的產品定價低,消費者就會爭相購買,被認為是“物美價廉”。但如果是普通企業,為了和他們競爭,定了低價,未必能得到消費者的認可。消費者可能會對廉價商品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