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雲計算、大數據等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和廣泛應用,對區域衛生信息平臺的建設提出了越來越高的要求,以至於正在建設的區域衛生信息平臺如果不引入上述技術,就已經顯得過時,更談不上真正的實用價值。但是,新信息技術的應用絕對不是壹個簡單的技術問題,而是涉及到管理理念、組織架構、業務流程、價值觀等諸多方面,必須認真應對。
應用需求迫切。
雖然這不屬於技術進步的範疇,但卻是推動區域衛生信息化的根本動力。區域平臺的建設必須緊扣為醫藥衛生改革提供信息服務、提高服務質量這壹主題,在平臺建設之初就要全面考慮信息的應用。
1.新技術帶來新挑戰
公有雲和私有雲矛盾突出。在區域醫療雲裏,醫院始終占據重要地位。本質上,醫院私有雲的建設與區域健康雲平臺的公有雲競爭,包括財務資料和信息。隨著區域公共衛生雲平臺的誕生,醫院私有雲的規模或必要性越來越受到質疑。能否妥善處理好這對矛盾,將直接影響區域健康雲平臺的發展。
遠程醫療監控和可穿戴設備。這些技術的采用在數據收集和處理過程中面臨著個人與群體、短期與長期的矛盾。物聯網技術在醫療活動和健康維護實踐中的應用主要體現在遠程醫療監護和可穿戴健康維護設備上。目前主要體現在對個體在某壹時間點或時點的測量和分析,缺乏全面、連續、長期的統計分析,更缺乏對群體數據的宏觀分析和處理。
數據收集、存儲和挖掘之間的矛盾。在關於區域衛生信息平臺建設和發展的論文或介紹中,區域衛生信息中心每天收集上萬篇(幾百萬、幾千萬、幾十億……)的文章,存儲很多TB、PB甚至EB的文章是很常見的。然而,關於這些信息是如何使用的,產生了什麽效果和成就,卻鮮有報道。大數據在健康領域的應用更多的局限在谷歌流感預測等少數非常“高端”的案例。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很多,比如知道的人少(信息專業人員收集和管理數據卻不知道其臨床研究價值和處理方法,而臨床研究人員對區域衛生信息平臺數據的存在、內涵和應用價值知之甚少)、數據處理成本高、數據收集質量標準不統壹等。後者是影響數據充分利用的主要障礙之壹。
2.標準化問題
事實上,涉及區域衛生信息平臺的標準體系有很多,主要包括信息工程、通信工程、建設標準、數據交換標準、存儲標準、醫療衛生業務和管理標準編碼和術語等。大多數區域衛生信息平臺的建設基本遵循信息工程和通信工程建設的標準,因此誕生了許多互聯互通、城鄉壹體的區域衛生信息基礎網絡設施。數據交換和存儲標準的執行情況也基本令人滿意,因為大多數區域衛生信息平臺也構建了集中和分布式存儲模式,實現了區域內信息共享的基本要求。
但由於信息工程與醫療衛生服務管理脫節,醫療服務與管理編碼和術語的應用被忽視。建設區域衛生信息平臺的目的是應用,而不是完成績效工程。信息工程建設本質上是壹場業務流程、管理理念和實踐的革命。這種脫節本質上反映了當前的醫療衛生行業還沒有為信息時代的到來做好充分的準備。但在醫院行業更為突出。由此,堅持采用各種標準的區域衛生信息平臺,仍然面臨不同的采集數據和信息標準,難以進行有效的數據挖掘和利用。
3.該醫院被納入了地區衛生信息網絡。
醫院是整個健康產業的巨頭,占據了健康產業70%以上的人員和資產,也是健康醫療大數據的主要來源,其數據質量直接影響數據的可用性。醫院的主要精力都集中在治病救人上。服務於它的支撐系統,如信息系統的建設、編碼、術語等,大多圍繞這個目標。這是自然的,可以理解的,也是單個醫院最經濟有效的。然而,醫院以自我為中心的運營模式與區域衛生信息平臺的建設之間存在潛在的沖突:
私有雲與公共雲。上壹篇已經討論過了,需要再次說明的是,在雲時代,要提高規劃水平和技術應用水平,讓雲技術盡快真正發揮作用。否則在我們的討論中會消耗無數的資源,同時會產生更多的信息煙囪。
編碼術語的采用。如果是單個的醫院信息系統,編碼術語的使用不是問題,最多是稍微協調壹下就能解決的問題。然而,對於區域衛生信息平臺的建設來說,這是壹個非常困難的問題。不同的編碼術語使得不同醫療機構的信息無法統計、分析和處理,甚至簡單的統計也容易產生錯誤的結果。對於容納國家、省、市、區、軍隊等各級各類醫療機構的大城市,協調難度可想而知。
編碼術語的維護。即使就編碼術語的使用達成壹致,編碼術語的維護仍然存在問題,特別是誰負責該地區的整體維護工作。但如果不解決這個問題,信息的溝通與共享、統計與分析、大數據的挖掘與利用都將難以實現。目前,區域平臺的軟硬件維護已納入預算管理,但業務管理編碼條款的維護卻被忽視。
誰是信息的所有者?從法律上講,個人健康信息屬於個人,產生它的醫療機構只是依法代為保管。現實情況是,大多數醫療機構認為自己是這些信息的所有者,並對其使用和安全承擔全部責任。因此,他們不願意“交出”或與外界共享他們所控制的信息,這嚴重影響了區域衛生信息平臺的信息收集和共享。
重要的機會
上述挑戰並不意味著區域衛生信息化建設停滯不前或陷入困境。相反,挑戰的存在,說明各方對區域衛生信息平臺建設的要求更高,希望更大。挑戰與機遇並存,困難與希望並存。為了使區域衛生信息化建設走出困境,我們必須在挑戰中尋找答案。1.試金石
滿足需求是衡量平臺建設成效的試金石。大數據在區域衛生信息平臺中的應用是醫療衛生體制改革、提升醫療衛生服務水平和提高醫療衛生管理水平的要求,也是人民群眾就醫和自我保健的要求。應用程度是檢驗區域衛生信息化建設成效的試金石。如果區域平臺已經建設多年,但仍無法提供區域內居民的主要健康和疾病診療數據並進行相關統計分析,其作用和存在價值就會引起諸多質疑。
2.新技術帶來新機遇。
雲計算為提高效率、減少重復投資帶來了新的希望。雲計算迫使我們重新審視區域衛生信息平臺規劃建設的技術方案,並確保其必須建立在更高的技術層面上。今天,如果看到區域平臺內的基層醫療機構仍然建立自己的信息中心,壹定會覺得制度設計有改進的空間。雲計算技術的正確應用,在壹定程度上為區域衛生信息平臺的建設提供了可信的理論和技術支持,以減少重復投資,實現高度集成。雲計算的應用在壹定程度上反映了區域健康平臺建設的規劃水平、整合水平和系統效率。
數據挖掘的運用對區域平臺建設與醫療衛生業務管理的無縫對接提出了明確要求。以往的平臺建設更註重信息工程和通信網絡技術的實現,而忽略了醫療衛生業務管理的配套提升。區域衛生信息平臺的數據挖掘和利用在壹片歡呼聲中艱難起步,這反過來要求衛生管理部門在建立區域信息平臺的同時,提高標準化和規範化管理水平,積極與信息技術的應用對接。總而言之,大數據的可開發性和可用性是衡量平臺建設成效的試金石。廈門市市民健康信息系統在這方面做了壹些嘗試,並產生了應用效果,在下壹節將簡要介紹。
3.標準的應用已經從信息工程擴展到醫療衛生服務和管理。
由於數據分析和利用的需求和實踐不斷增加,對醫療衛生服務和管理標準重要性的認識越來越清晰。隨著區域衛生信息平臺應用預期的提高和應用的廣泛深入,將標準從純信息工程領域擴展到醫療衛生業務和管理領域已經成為* * *學問。
4.越來越多的院長主張醫院信息系統應積極融入區域衛生信息網絡。
近年來,多位知名且有遠見的院長在不同場合積極倡導將醫院信息化納入區域衛生信息網絡,實現大數據、大信息的真正享受。這種遠見卓識實際上是通過多年的實踐經驗和痛苦探索產生的,是在深厚的醫療管理和信息化建設積累上的升華,標誌著醫院主動深度融入區域衛生信息網絡逐漸成為* * *學問。有了這樣深刻的認識,醫院管理者看到了區域衛生信息平臺的數據來源和質量提升的新希望。
廈門實踐經驗的啟示
作為國內最早覆蓋全轄區的區域衛生信息平臺,廈門市民衛生信息系統近年來開展了區域衛生信息數據挖掘、分析和利用的實踐。在此基礎上,《2013廈門健康報告》首次全面采用了區域衛生信息平臺——廈門市民健康信息系統的數據。
廈門區域衛生信息平臺數據由占轄區資源90%以上的醫療衛生機構提供。與傳統的衛生統計相比,2012年,納入系統的工作量統計占全市的95%以上。所以基本上是廈門居民就醫的全樣本數據。以此為基礎的統計分析,基本可以反映廈門市居民的健康水平、主要健康問題、原因、頻率和費用。
廈門區域衛生信息平臺建設也是從頂層設計、分步實施到全區域覆蓋,再逐步上雲。從區域衛生信息網絡平臺的建立到健康大數據的應用,經歷了壹個逐步規範的過程。最重要的部分不僅是信息工程標準的應用,還有醫療衛生業務和管理規範、術語的“三統壹”,即版本、標準和維護的統壹。要做到這三個統壹,離不開衛生行政部門的前瞻性規劃和大力推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