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企業核心競爭力的措施
企業只有積極充分調動和有效運用各種資源,卓有成效地培養和強化企業的核心競爭力,才能獲得長期穩定的競爭優勢,從而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做強做大,立於不敗之地。 下面我為大家整理了關於提高企業核心競爭力的措施,希望能為妳提供幫助:
1.樹立創新意識,抓好技術創新與管理創新
在全球經濟化的今天,企業經營理念已經把生產、營銷的重點轉向企業的技術創新上來,占領技術制高點已經成為企業創新的主要內容。這是因為,壹方面科技成果的產業化速度日益加快,信息技術、數字技術、生物技術以及新材料等高新技術的廣泛應用帶來了新興產業蓬勃發展,高技術對世界經濟的貢獻,約占到75%左右。另壹方面高新技術在傳統產業中廣泛應用,加快了傳統產業的結構調整和技術升級。世界500強企業擁有全世界每年產生的新技術70%以上,強大的技術創新能力和技術壟斷使這些大公司具有很強的競爭能力,在全球化競爭中處於有利地位,技術創新巳成為企業核心競爭力的中堅力量。
做好技術創新,企業要註意開發並擁有自主知識產權和核心技術,要在企業內部不斷儲備進行技術創新的潛力,並不失時機地將這些潛力轉化為競爭力的暢銷產品與成果。企業應對核心產品與技術進行技術分解、歸類和整合,集中人力、物力、財力對專有技術和關鍵技術進行研究、攻關、開發、改造,並進壹步提高和鞏固,以形成自有知識產權的核心技術。企業應通過持續地研發打造核心產品以提升核心競爭力,世界知名的大企業之所以能在自己的行業中站住腳,不斷發展,關鍵的壹點便是他們不僅有核心產品,而且能保證其核心產品的及時更新換代。
但從世界優秀企業的發展看,只有技術創新,而無管理的創新是不行的。現代企業生產經營體現的是企業資源的合理配置與有效的利用,資源好只是壹個方面,還要配置好與有效的使用好,這個問題核心是組織與管理。從壹定的意義上講,技術與管理是企業這輛馬車上的兩個輪子,缺壹不可。管理創新是企業創新的重要組成部分,影響並決定著企業核心競爭力的高低,對此我們應有清醒的認識。做好管理創新工作,壹方面要對現有資源不斷改進與優化配置,對新產品的開發,改進活動和過程;另壹方面,打破陳規陋習,提高企業的運轉效率,增強企業的活力。
2.關註組織資本與社會資本的結合,確定生產經營價值鏈上的關鍵環節
企業是組織資本和社會資本的集合。組織資本是組織對所承擔任務的協調能力的資產,而社會資本是指作為資源提供給行為人用來獲取收益的那部分社會結構的價值。前者可以在組織結構中得以體現,後者可以反映出企業文化,並被看作是特定組織結構水平上的產物,二者互為補充與有效結合程度,決定了企業在特定情形下從事組織活動的能力與效果。
把企業內外價值增加的活動分為基本活動和輔助活動,基本活動涉及企業生產、營銷、售後服務,輔助活動涉及人事、財務、計劃、研究與開發、組織制度等,基本活動和輔助活動構成了企業的價值鏈。不同的企業參與的價值活動中,並不是每個環節都創造價值,只有某些特定的價值活動才真正創造價值,這些真正創造價值的經營活動,就是價值鏈上的核心環節。企業要保持的競爭優勢,實際上就是企業在價值鏈上某些特定的核心環節上的優勢。打造企業核心競爭力,要求企業密切關註組織的資本、關註組織資本與社會社本的結合、關註企業生經產經營上的關鍵環節,將生產經營價值鏈中的關鍵環節給予重點培養發展,以此為中心,形成和鞏固企業在行業內的競爭優勢,進而形成核心競爭能力。
3.處理好多元化經營與專業化經營關系,制定正確的發展戰略
專業化發展路徑通常被認為可以擁有規模效益、分工效益及技術優勢,但很難適應市場需求的廣泛變化。多元化發展戰略通常被認為是克服專業發展路徑問題的最佳手段,因為多元化發展,可以分散風險,壹個領域不行不要緊,其他領域可對此加以彌補。然而,理論和實踐證明,多元化發展也可能適得其反,加大風險因素。例如多元化發展導致公司資源分散,運作跨度和費用加大,產業選擇失誤增多,結果導致公司顧此失彼,陷入困境。
但從更多的實際看,集中公司資源從事某壹領域的專業化經營,在這壹過程中逐步形成自己在經營管理、技術、產品、銷售、服務等諸多方面與同行的差異,逐步形成自己獨特的可以提高消費者特殊效用的技術、方式、方法等,這些應該是構成公司核心競爭力的重要要素。正是因為這樣,在經歷了多元化發展之後,許多企業開始反思多元化發展給公司帶來的困境。壹段時期來,壹些著名的公司紛紛改弦易轍,開始調整自己的發展路徑。通用電氣公司總裁韋爾奇在接任總裁職位之後開始對通用的壹系列重大改革,其中之壹便是進行業務重組,即縮減多元化領域,回歸專業化,在要做的領域中爭取最優,樹立世界性的競爭優勢。前不久,通用將PC電腦業務系統出售給聯想,實際上也是出於這個戰略的需要。
4.利用信息技術,做好企業信息化建設
企業信息化是利用計算機和網絡技術,將計算機存儲的信息通過網絡傳遞到各個方面,實現信息的收集、傳輸與***享。信息化的水平反映在信息的質量、數量,傳遞的效率與***享的範圍。縱觀企業技術創新、管理創新和制度創新的各個方面,無處不伴隨著計算機網絡技術的應用。以企業內部信息化為基礎,運用計算機網絡技術開展的企業管理與商務貿易活動,實現將信息流、資金流和物流三流整合管理。在企業與企業、企業與客商、企業與社會各單位間進行信息流的交互,溝通信息;通過互聯網宣傳企業產品的技術、質量、性能及價格信息;通過互聯網開展商務談判;通過互聯網絡簽署購銷合同,並完成支付結算,從事交易。進而實現企業在管理、生產、營銷與對外聯絡的信息流、資金流與物流的統壹,通過企業信息化提升企業整合資源與利用資源的效率。
拓展內容: 職場領導者三道加法提高企業競爭力
領導者三道加法提高企業競爭力 企業要在競爭中站穩腳跟,就應在資源配置、企業運作方式和員工素質方面有所突破。
“中國企業的競爭力只能夠維持三到五年。”幾年前北大光華管理學院副院長張維迎的這段話曾經震撼全國。假如中國企業的競爭力果真如此,那麽過了這三五年後,中國企業又該何去何從?
即使在今天看來,張維迎的話仍不無道理。全球各大企業正紛紛進軍中國市場,中國本土企業的可想而知。那麽,這些企業該如何找到屬於自己的“康莊大道”?或者說,在未來的競爭中,中國企業如何才能占有壹席之地?
競爭力大問題波特關於競爭力的之作
壹項調查顯示,目前經濟學術語在中國各種媒體上出現的頻率排名中,“競爭力”壹詞高居第四位。由此可見,如何在變化的環境中發展競爭力,已經成為眾多企業都在重點關註的課題。
隨著中國生產力的不斷上升,中國制造的商品質量、款式都具有了壹定的競爭力。譬如幾年前,松下公司主動把他們設計出的最新產品交給中國的華錄集團生產,因為他們知道憑自己的能力壹時之間無法生產出來。這可以表明,中國的產品和制造能力在國際中已經站穩腳跟。
中國企業在國際中的地位也在與日俱增,越來越多的外國企業開始把中國企業當成競爭對手。這時,中國的企業要想在外國企業的挑戰下全身而退,惟壹的出路就是在自己身上“下功夫”,讓企業變得更具有競爭力,更能適應全球經濟壹體化的發展現狀。
對於企業而言,競爭力除了指企業的盈利能力外,還包括具體的競爭能力,即在企業競爭中具有的.優勢,以及相對於競爭對手的差異性。為了提高自身的競爭力,中國企業在資源配置、企業運行方式和員工素質方面都需要取得突破,具體來說,就是做好三道加法題。
資源配置方式+能力+效益
資源配置主要是由資源配置方式、資源配置能力、資源配置效益三部分構成。這三部分集中體現了壹個企業的資源配置體制與機制,從而部分決定了企業的競爭力。
企業家需要考量:在資源配置方面,是選擇配置還是市場配置?是自己采購還是他人配送?其次,如何把可利用的資源轉換為有效的競爭力?最後還要考慮資源配置的效率,即投入與產出比,因為投入與產出不平衡時,資源配置的競爭力很難體現出來。
在經濟的模式下,國有企業的資源配置是靠行政手段,那時國有企業或許還有壹些競爭力,因為他們靠的是同壹種配置方式,只要生產管理做好,內部管理做好,企業的效率就會很高,資源利用能力就很強,那麽這樣的企業在市場上就不容小視。
但現在,資源配置由市場自行調節,這種變化使得企業之間的競爭升級,許多國有企業慢慢喪失了競爭力。相反,那些私有企業、鄉鎮企業卻及時調整,善於抓住,很好地進行了資源配置,提高了自己的競爭力。
在市場上,資源總是向效率高的地方流動,這是不以人意誌為轉移的經濟規律。就像現在,很多熱門專業的博士幾乎沒有人願意留校,原因就在於學校給出的工資遠低於外邊企業,人總會選擇往高處走。
另外,講到效率,我們都知道,效率通常是由先進的運行方式來決定,運行方式的先進與否決定了效率的高低,也就決定了資源配置的能力。
設備+技術+領先壹步的管理
所謂企業運行方式,是指企業設備、技術支撐和管理水準。現在很多企業都很不願也不屑談自己的設備狀況,但其實有時候是設備決定了競爭的,正如先進的武器永遠是打勝仗的基礎和決定性因素之壹。當然,有了好的設備、好的技術之後,還要有壹套先進的管理方式,好的管理制度、好的管理模式、管理方法***同決定了好的運行模式。
舉例來說,為什麽寶鋼和鞍鋼的人均生產率會差那麽多?部分原因就在於鞍鋼的生產設備不如寶鋼,所以勞動生產率也落後於寶鋼。另外,寶鋼和鞍鋼的管理模式也大相徑庭,寶鋼曾經借鑒了許多日本企業的管理方法,創造了系統化的管理方式,而相比之下,鞍鋼管理創新較少,壹長,雙方的差距就更加明顯。
壹個好的企業還需要有很強的技術水平作為後盾,不然壹切都是空談。就像當年上廣電風靡壹時,但後來它就沒法再和長虹、TCL抗衡。原因也無非是上廣電的技術與規模越來越不如長虹、TCL,後兩者憑借其規模與技術優勢所向披靡。
所以,我們可以看到這樣壹個公式:運行方式的競爭力=先進適用的設備+不斷進步的技術+領先壹步的管理。設備、技術、管理***同決定了企業的競爭力,良好的管理最為重要,而管理背後則是人員素質問題,也就是說,企業運行方式的好壞歸根結底是由人的因素決定。
經理人+中層主管+操作工
員工素質最核心的是職業經理人素質。我們知道,經理人強調的是職業化,他需要出色的管理能力,有為者服務的觀念,高度的敬業、專業的管理水平、良好的職業操守,善於把資源進行優化配置,維護良好的企業運作方式。某種意義上講,企業間的競爭就是企業家之間、經理人之間的競爭。
那麽壹個的職業經理人是如何煉成的呢?他既需要在實踐中提高管理水平,還得有多種社交技能。比如現在,先打高爾夫再談的做法越來越流行,因為打高爾夫不僅能促進雙方的交流和,還可以讓合作者之間彼此信任。這就意味著職業經理人需要有更全面的技能,並利用這些技能去達到工作。
除了靠職業經理人的出色發揮,企業還需要壹大批精幹的中層部門主管,以及可以完成基本工作任務的熟練操作工。只有這些主管、操作工和職業經理人精誠合作,企業才會充滿活力,保持過人的競爭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