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五,我收到了壹封名為“命名為ET5!梅田首款戰略SUV將於下半年上市,招牌是“梅田汽車”。
這個名為“梅田汽車”和“Skywell”的新能源汽車品牌的公關團隊已經開始了每天的新聞發布。這表明梅田已經開始希望進入公眾和媒體。
簡單來說,梅田汽車是繼金龍客車之後,創維集團創始人、彩電大王黃鴻升進軍新能源乘用車領域的作品。然而,60後的造車夢壹直被外界質疑。?
妳們都能嗎?是嗎?嗯??
梅田汽車的全稱是江蘇梅田汽車股份有限公司,英文名為skywell,與創維的“創維”幾乎相同,與母公司凱沃新能源汽車有限公司相同的是?嗯(壹切都好)。
公開資料顯示,梅田汽車公司於2019 1 10月1正式註冊,經營範圍包括車輛R&D、制造、銷售、售後服務。
梅田汽車不是憑空而來的。是由凱沃新能源汽車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凱沃新能源)出資2億元設立的全資子公司。其法定代表人是創維集團創始人黃鴻升。
凱沃新能源成立於2010年6月,以新能源商用車為主要業務方向,其中南京金龍客車是凱沃新能源最常見、最成功的品牌。
從新能源商用車主攻方向到新能源乘用車,梅田汽車已經成為凱沃新能源的落地品牌。在凱沃新能源的九個子公司中,江蘇凱沃主要承擔新能源乘用車產品的研發。2017獲得新能源雙生產資質,2018簽約30萬輛產能的新能源乘用車生產基地。
成立僅1個月,梅田汽車於2019年2月中旬宣布其首款純電動SUV車型將於2020年投放市場,並公布了自己的“2+4+N”發展計劃,即在未來5年內,基於BE和CE兩大平臺發布4款新車和N項智能技術。
4月3日,梅田汽車發布的新聞稿稱,“梅田汽車正式宣布其首款戰略SUV命名——?ET5 .作為梅田汽車“2+4+N”戰略的首款車型,梅田ET5定位為中型SUV,將於下半年正式上市。”
跨界造車的「激情冒險」?
資歷和實力是這麽多跨界大佬“敢”加入新車大軍的重要原因之壹。
類似格力董明珠、恒大許家印、寶能姚振華、神州魯姚政、樂視賈躍亭等熱衷於“跨界造車”的大佬,被稱為“彩電大王”的黃鴻升也看不下去了。
網上有很多文章梳理了60後黃鴻升傳奇的人生經歷和創業過程。作為1978年恢復高考後的第壹批大學生,他打造了創維集團,成為全球第五大家電企業。
如前所述,通過成立凱沃和成功收購南汽金龍,黃鴻升已經在新能源商用車領域實戰了十年。
看到我國發展新能源汽車的大趨勢,我國消費環境日趨成熟,環保要求與日俱增,產業環境和配套設施壹應俱全。已經在輕型乘用車和箱式純電動物流車領域領先並獲得巨額利潤的黃鴻升,沒有理由不進入乘用車領域?
當他們所在的傳統行業已經開始走下坡路的時候,格力董明珠、恒大許家印、創維黃鴻升勢必會找到新的突破口。汽車只是他們現在嘗試的途徑之壹。畢竟他們之前嘗試過很多路徑。
如果說汽車人在造車方面更擅長系統化的整體掌控,那麽跨界造車則是令人興奮、沖動、熱情和冒險的,但也很可能是激情更多,理性更少。
黃鴻升曾對梅田汽車的誕生有過這樣的解讀。“我的血液裏還是有壹些冒險的基因。追求新的職業地圖是我冒險的壹種方式。”他將新能源乘用車稱為“百年壹遇的喜馬拉雅汽車產業”,並將梅田汽車的目標定為“全力投入振興民族產業”。
如此豪爽的發言顯示了黃鴻升的血性,60多歲選擇困難車創業當然顯示了我們堅定的勇氣,但誰不會流汗呢?“冒險家”是所有成功企業家的底色,但在汽車行業這種極度重資產的行業,不是只靠“冒險”就能解決的。
“類似家電”壹定會死?
回顧造車新勢力這幾年的發展,可以說從過去的“八仙渡海各顯神通”到現在的“千軍萬馬過獨木橋”。退潮的時候,誰會拍死在沙灘上?
如前所述,梅田整體進入汽車行業還不算晚,但已經完成了商業轉讓的轉型,包括揭開面紗和首款車上市,確實比很多新勢力晚了很多。
2020年原本是幾年前各方造車新車默認的生死窗口期。另外今年開局不利,還有疫情。在這個“旱季”的時候,市場上的第壹個模型被選中,除非梅田有絕殺的技能。
不過,從最近這份新聞稿透露的信息來看,梅田ET5的亮點無非是“與創維* * * *合作開發的天聯智能聯網系統”和“續航?”500公裏”、“配備HEPA空調濾芯”等等。但是這些產品的質量對於目前市面上的主流電動車來說也是非常普遍的。
梅田汽車表示,其理念是,“讓汽車成為每個人都能像其他人壹樣消費的‘移動智能產品’。”
家電行業已經是夕陽產業了。為什麽要“類似家用電器”?這是壹個令人困惑的問題。
汽車是未來全新的智能終端。是高投入、高人力、高知識的三高行業。它從上到下都是可及的,連接著無數的產業鏈。其投資數百億,絕非“類似於家電”。
五年50萬輛的“瘋狂”?
2020年新能源汽車市場處於“去泡沫”階段,補貼不再有吸引力,資本不再瘋狂。“末位淘汰”正在成為這個行業的生存法則。
聽說造車新勢力造了很多年但還沒交付量產的也不少見。如果此時有新車進入這個賽道,行業內外都會充滿質疑。不看好的原因也很簡單。這個風險池已經沒有油水了。
根據黃鴻升去年6月5438+2月披露的時間表,到2025年,凱沃汽車收入將超過120億元,其中客車、輕型客車、乘用車年產銷分別為3萬輛、7萬輛、50萬輛,主營業務收入分別為200億、200億、500億。另外零配件主營業務收入300萬。
其中,梅田汽車預測乘用車產銷50萬輛,從現在到2025年只有5年時間。而現在,在這個汽車行業面臨的“旱季”,黃鴻升也非常“瘋狂”地實現了50萬產銷和500億營收。
首先是造車體系和體驗。雖然我們已經運營金龍客車好幾年了,但是在業內看來,從新能源商用車轉到客車方面,梅田汽車的優勢不會很明顯。乘用車造車的技術難度和復雜程度遠大於商用車。無論是電池還是平臺,都需要從零開始,前景是否明朗都是未知數。
另外,至於融資難,可以參考Xpeng Motors,成立五年2017億元。即便如此,Xpeng Motors到2019年底的交付計劃也只有4萬臺,相比17億元的巨額成本,仍然處於持續虧損狀態,更不用說三年虧損2365433。
那麽,梅田汽車融了多少錢,能支撐起需要持續燒錢的重資產行業嗎?是自己建廠還是選擇傳統車企代工?新車的產品力如何?壹系列問題目前不得而知。
“人總是在幸運和不幸之間徘徊,這是人生最大的幸運。”這是黃鴻升多年前說過的話,我想這也是他歷經坎坷後的肺腑之言。
我不知道梅田汽車對他來說是幸運還是不幸。
本文來自車家作者汽車之家,不代表汽車之家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