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法律諮詢服務網 - 企業資訊 - 天目山有什麽景點

天目山有什麽景點

天目山

天目山矗立在黃山和東海之間。龍鳳舞霸吳越,獅蹲如東南裏圍鎮。東西兩峰遙遙相對。東峰海拔1480米,西峰海拔1506米。兩座山峰的頂端有壹個水池。猶如仰望天空,故名。天目山是江南著名的宗教名山。東漢道士張道陵曾在此修道,史稱三十四洞。佛教始於晉代。梁昭明在這裏寫的文字。正宗元代獅子寺的祖峰和中峰,被尊為江南活佛。佛教名師青林創立禪院,弘揚了林佶教的風格,成為東南地區的名寺。乾隆皇帝兩次巡山,欽賜《無量壽經》,禦筆賜《心經》,封樹王。

歷代名人和知識分子都曾踏上征程,留下了代代相傳的佳作。民國時期,日寇入侵,天目山曾是浙江抗戰救國的中心,周恩來冒險進山***商救國大計。中華人民***和國成立後,天目山是第壹批頒布的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世紀末加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生物圈保護區網絡,成為世界級自然保護區。動植物種類繁多,珍稀物種雲集。它是國家重要的教學和科研基地。國家先後授予全國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和全國科普教育基地。天目山,古木蔥郁,怪石險瀑,享有大樹王國和清涼世界的美譽。

是古今攬勝的景區。天美不勝收,山深十裏,賦予人類取之不盡的燦爛文化和獨特的自然魅力。天目山以大樹遮天聞名天下,有學者感嘆天目山遍山美景,林深十裏。天目山,山清水秀,文化靈魂源遠流長,是融儒釋道於壹體的文化名山。現在天目山景區分為禪院寺景區、登山體驗景觀帶、樹王景區三個部分。禪院景區,以建於明代(1425年)的林濟宗中興宗祠——禪院為中心,周邊是各個時期修建的人文景觀和地質景觀。是天目山太子庵風景名勝區儒家文化的代表,有子午臺、洗眼池等古跡。

周恩來演講紀念亭、浙西壹中校慶碑、殘存的香椿屋,是浙西抗戰最直觀的見證。七星排列如北鬥,對神秘天目山的解讀只是冰山壹角;雙喜體現了大自然造物的公平。體驗登山景觀帶,天目古道,寂靜之時,飛鳥飛舞,人間之路斷。踏上古道,跟隨先人的腳步,體驗大自然造物的匠心,呼吸遠離塵囂的清新天然氣,感受籠外世外桃源的野趣。夫妻樹,纏綿千年;化身窯,輪回的起點;這些藏在禪林中的物件,訴說著鮮為人知的美麗傳說。銀濺玉,胡夫瀑布,點睛之筆,天目山因之而生。

七座古亭將永遠伴隨古道,期待世人的光臨。樹王景區是天目山的核心部分。自然景觀,人文景觀,目不暇接。天目山銀杏是世界銀杏之祖,五世同堂,國之瑰寶;柳杉群落世界罕見,其中以樹王為優;勁松是世界頂級的同類樹種,田沖樹傲然挺立,直沖雲霄;老山寺,正宗獅子;張的住宅是天然的 四亭,天目山景,形象地指:旭日峰立於亭南,滿山流翠;兆豐、洋河峰聳立亭北,松竹俏麗;東臨清泉,西臨古寺,在視覺上匯聚古今,匯聚山水精華,反思記憶,激發激情,奮發圖強。

倒掛蓮花峰,又名蓮花臺,有青墻石峰如刀斧劈開,有石筍立於其上的臺,高數尺,五石分景,各石挺立,狀如蓮花。傳說元代的峰僧是壹個沙人,在禪峰上坐了三天三夜,累了,反峰,扶僧。這座山峰因此得名。方臺上,古有西寺,後建雲渡亭。開山故堂開山故堂位於樹王景區,獅子巖以東。寺廟的正式名稱是獅子正宗禪寺。始建於元代至元十六年(公元1275年)。元佑第七年(公元1320年),量授。西木佛教始於晉永和年間(公元350年左右),但當時入山的僧人多以石頭為房,以草堂為根,屬於拓荒階段。

唐末,雖然在九思碼頭修建了寶芝寺,在南麓修建了鑒明洞寺,但規模仍然很小。獅子正宗禪寺建成時,天目山佛教興盛,名僧眾多,僧數千。在中國,它成了林濟宗的中興之地;在國外,有壹批高僧來參觀學習。13世紀初,高麗、蒙古、南邵、暹羅、天竺等地的僧人來到這裏,日本佛教團體也經常來天目山尋根祭祖。

正宗的獅子廟,元末明初兩次毀於兵火。清初禪院建成後,香火移至山下,舊址稱為開山老廟。民國十七年(1928年),徐世昌撰《大樹堂》。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胡適手書對聯:有據說幾句,當壹天和尚撞壹天鐘。1985年,葉手書《開老廟》。中堂聯想到寫的《天目靈山靠前人開拓,天然寶庫全靠新人經營》,郭寫的。大樹王西天目山以大樹冠聞名,擁有世界罕見的柳杉群落。據2002年全省古樹名木調查,DBH在2米以上的有19株。1米以上664株。胸徑最大2.75米,單株材積81立方米。

柳杉妙不可言,像壹面頂天立地的綠色屏風,又像壹頂綠色撐起的華蓋,濃縮成壹片壯美。柳杉的樹齡在500年以上,有500多株,集中分布在吳麗婷至開善老店壹帶。DBH超過2m的有15株,DBH超過1m的有36株,DBH超過1m的有398株。1米以下的柳杉有上萬個少年。

壹棵柳杉早在宋代就被稱為錢球樹,在明代是壹棵直徑超過2米的大樹,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清朝乾隆皇帝南巡西天目山時,曾將此樹命名為樹王,但因人為破壞和環境影響,於20世紀30年代死亡。樹王右上方的141號柳杉,材積75.4立方米,生長旺盛,已被公認為天目山新樹王。專家認為,天目山的柳杉世界罕見,堪稱中國壹絕。位於樹王景區,是開山老殿下懸崖上最古老的銀杏樹。22根小樹枝世代從它的基部發芽,可謂五代同堂。銀杏是中國特有的中生代孑遺植物,其野生狀態僅分布於該保護區。

世界上有40萬種植物,還在不斷被發現。上世紀20年代,植物學家秦仁昌在天目山采集植物標本時,發現了秦科技大學的喬木,陳煥勇老師第壹個以天目山命名為ostrya rehderiana chun,這在全世界都是獨壹無二的。被稱為地球上唯壹的孩子,名副其實。天目鐵木自花授粉不育,對環境濕度要求較高。而且不能發芽,很難自然再生。天目山只有5種植物。浙江林業大學張若輝教授、關副教授與天目山專家***同研究繁殖方法,培育苗木,拯救瀕危樹種。

其中,在世界銀杏之祖水稻前種下壹株,使這裏的五大珍貴樹木全部完整。田沖樹學名金松,落葉喬木,高得驚人,樹幹筆直,有樹脂;樹皮深深地裂成狹窄的鱗狀碎片;分支分為長支和短支。葉線形,柔軟,長3-7厘米,頂端尖。主要分布在海拔300-1100米的地區。平均樹高45.5米。生長在開山舊址前的第15棵金松,1988年測得胸徑106厘米,高56米,居世界同類樹種之首。古銀杏、柳杉、柳杉堪稱天目山古林三絕。獅子口在開山老館西邊。

上面棲息著壹塊巖石,巖石的頭部高高聳立。形似獅子頭,眼觀六路,耳聽八方,故名獅子巖。裏面有壹個空洞,像獅子口壹樣清涼,故名。有雄關、死關之稱。元代高峰禪師入山時,曾坐於此,以示坐山之誌。高峰臨終遺書:來(即生)時從不入死隘口,去(死)時從不出死隘口。鐵蛇潛海,撞倒須彌山。坐在這裏。明朝劉繼卣的詩從0755年到79000年都留在了世界上。20世紀30年代,方友莊寫過壹首詩《獅子巖》:西方來的獅子,唯尊者,蹲伏於千尺危巖之巔;期待文殊來駕,閆妍壹向有禮。在獅子山旁邊,元代有壹座重檐懸空寺,現在有高楓塔。1985年,獅子亭建在獅子口東側。相關景點:懸空寺:獅子山旁,元代有壹座重檐懸空寺,現在有高楓塔。

1985年,獅子亭建在獅子口東側。美人巖:在獅子巖的西面,有壹個象鼻峰。象鼻峰上有佛面石,又稱美人巖。這塊巖石五官齊全,美輪美奐,占地絕對勝利,與獅子巖對峙,兩邊陡峭,高音量半天。禪院禪院禪院位於昭明、旭日、翠微、洋河四峰之下,青龍、白虎、古黑龍、清溪環繞。這座寺廟建於明朝(1425年)。清康熙四年,佛教徒林玉在雙清莊舊址重修隧道,辟出新門道,修舊翻新,逐步恢復叢林。全寺占地40余畝,房屋500余間,分16所,堂屋齊全。在全盛時期,有1300多名僧侶。

雍正十壹年,皇帝上書《禪院寺》賜寺。龍皇帝兩次南巡,到寺廟講經。鹹豐寺十年被兵破壞,幾十年過去了,還在不停的修,卻沒有恢復舊貌。治十五年,菩薩韋陀祈雨,皇帝賜福千城(千城,清代定於乾縣,今臨安市位於前鎮鎮)於額上,掛於殿中。1941年4月,禪院遭侵華日軍轟炸,部分房屋被毀。天堂山入口的第壹個大廳,是用朱漆的磚和木頭制成的。在寺廟的前院,有壹個 有昭明遺址:閱樓,又名文軒樓,昭明太子在此書寫《登獅子巖》,故名文軒樓,建於明代。

磚木結構,浮雕木刻,古樸華麗。讀書樓裏有壹口古井,名叫太子井,壹年四季永不幹涸。在讀書樓的東側,有壹個洗眼池,據說是昭明太子讀書的地方。他的眼睛腫了,用水洗了眼睛,這樣他的眼睛又能看見了。錢文軒在這首詩《昭明文選》裏遊著:壹個父親懂得修壹座寺院,壹個兒子修壹篇散文,卻有兩組睿智的詩人。太昭明在哪裏?壹峰猶倚松雲。現在,修道院西側新建了壹座靜修院,風景優美,環境優雅。相關景點:洗眼池:位於昭明峰腳下,相傳昭明太子讀經,雙眼迷離,用水洗眼,眼睛又能看見了。錢文軒遊部分詩《昭明峰》:壹個父親懂得修道,壹個兒子修煉壹篇散文,卻有兩組睿智的詩人。

太昭明在哪裏?壹峰猶倚松雲。四峰在倒掛蓮花峰以東100米,北接玉龍崗,三面深谷。山頂上有松樹和杉樹,樹葉翠綠,有樹冠。它在峰巒和山谷之間鶴立雞群,居高臨下,懸崖陡峭,谷底變幻莫測。它的形狀勢不可擋,非常危險。從峰頂正面望去,宛若千軍萬馬,騰雲駕霧。腳下山巒起伏,林海無邊,深谷幽谷,雲霧繚繞,色彩絢爛,猶如進入仙境。明代沈夢《昭明峰》稱四面峰為幽深、幽深、幽靜、奇美。古時候叫鵬彩仙島,真的是獨壹無二。

這是天球上的第壹個奇跡。山頂有李煜亭,整座山的景色壹覽無余。1934年,繪畫大師徐悲鴻帶領CUHK美術系學生前往西天目寫生,住在開山老館,在此作畫,留下油畫《遊天目記》幅。仙人峰,古稱金仙峰、天柱峰,位於西天目山之巔,海拔1506米。俯瞰此地,時而雲海無邊,銀波翻滾,如置身大海;時而雲開霧散,山麓、田野、房屋、河流、道路歷歷在目,猶如海市蜃樓,變幻無窮。錢江如帶,西湖如鏡,依稀可見。黃昏看日出日落,雲蒸霞蔚,頗為壯觀。

偶爾還能看到華麗神仙送來的佛光。嚴冬的幾個月,爬山看雪景就更奇怪了。漫山遍野銀裝素裹,冰如珍珠,山舞銀蛇,原蠟大象。比如面對北國,李道南對這壹幕贊不絕口:遼闊望四方,江海失陷,萬米山捏,呼吸雲霓,吞日月。而追求遠山,如千騎、雷雲,不能指分;群峰匯聚,如拱,如串,如墜,真是壹大奇觀。民國23年秋,竺可楨在附近的觀日亭寫下誰能來此,可視為神仙。1939年3月,在黃的陪同下登上仙人頂,東望錢塘。

侵華日軍蹂躪,煙火彌漫。周勸黃聯合抗日,黃作詩《天目秋色》,意為從此答周。相關景點:天池:在任賢的頂部,有壹個兩尺深、兩尺寬的水池,大旱不幹涸,長雨不溢出。東天目山頂龍潭對面,東西潭,唐代稱為天眼。古代每逢大旱之年,四方求池水祈雨,雨後仍往池中送水。明代,仙池被稱為梁昭明太子洗眼之地。田恒《滿江紅》:西邊是仙池,昭明洗眼之地。

  • 上一篇:淘寶網介紹淘寶網介紹文檔
  • 下一篇:投資壹個小型酒精廠需要多少錢
  • copyright 2024法律諮詢服務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