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用 (1)合理利用信息資源,節省MIS投資;(2)明確MIS的任務;(3)為將來的評估工作提供依據。 開發周期長; 過於理想化
12 原型法(Prototyping Method 用戶參與;自底向上;充分利用開發工具 優缺點 簡單;易被接受;周期短;沒有系統性
內容 (1)MIS的目標、約束及總體結構; 13 面向對象的開發方法(Object Oriented 系統
(2)組織的現狀;(3)業務流程現狀、存在的問題、流程重組;(4)對影響規劃的IT發展的預測。 2. MIS戰略規劃的組織其要點包含成立領導小組、人員培訓、規定規劃的進度等三個方面。 3 制定戰略規劃壹般包括以下九個步驟: (1) 確定規劃的性質 ; ⑵ 收集相關信息 ; ⑶ 戰略分析;⑷ 定義約束條件⑸ 明確戰略目標 ; ⑹ 提出總體結構 ;⑺ 選擇開發方案 ;⑻ 確定實施進度 ;⑼ 形成文檔,並討論、批準和生效。 4 企業系統規劃法(BSP)作用 確定未來信息系統的總體結構,明確系統的子系統組成和開發子系統的先後順序;對數據進行統壹規劃、管理和控制,明確各子系統之間的數據交換關系,保證信息的壹致性。
5 BSP法的優點 能保證信息系統獨立於企業的組織機構,即使將來企業的組織機構或管理體制發生變化,信息系統的結構體系不會受到太大的沖擊。 6 BSP法的步驟 準備工作 ; 調研 ;定義業務過程 ;業務過程重組 ;定義數據類 ; 定義MIS的總體結構 ;確定子系統開發的先後順序 ;形成文檔、建議書以及開發計劃
7 U/C矩陣法的六個步驟 ⑴ 填入“數據類”; ⑵ 填入“功能”;⑶ 標以“U”(Use)或“C”(Create);⑷ 按邏輯關系及發生的順序,重排各功能;(5) 重排數據類,使所有“C”盡可能靠近對角線; ⑹ 分組(如下圖所示),結果不唯壹。
8 關鍵成功因素法的步驟 了解組織目標;識別關鍵成功因素;識別性能指標和標準;識別測量性能的數據。
9企業流程重組的步驟 對現有業務流程進行分析,找出現有流程存在的問題及產生問題的原因; 分析每壹項活動的必要性;根據企業的戰略目標,采用關鍵成功因素法等,去發現正確的業務流程 9 系統開發條件 領導重視 良好的科學管理基礎 人員培訓 技術與裝備條件 經濟條件 10 面向對象的開發方法 系統調查和需求分析 分析問題的性質和求解問題 整理問題 程序實現
11 結構化方法SSA&D 整體性和全局性
調查和需求分析 分析問題的性質和求解問題 整理問題 程序實現
14 系統分析的任務 通過問題識別、可行性分析、詳細調查、系統化分析,最後完成新系統的邏輯方案設計
15 系統分析的壹般步驟 可行性分析 組織結構與業務流程分析 建立新系統的邏輯模型 系統數據流程分析 提出系統分析報告
16 管理業務調查 組織結構調查 管理功能調查 管理業務流程調查業務流程圖(TFD ) 表格分配圖 數據流程圖 DFD
17 系統化分析主要內容 分析系統目標 分析業務流程 數據的匯總和分析 分析數據流程 功能分析和劃分子系統 數據存儲分析 數據查詢分析 數據的輸入輸出分析 確定新系統的數據處理方式
18 系統設計的原則 系統性 靈活性 可靠性 經濟性
系統設計的步驟 1)總體設計 2)詳細設計(3)制定系統實施進度與計劃(4)編寫系統設計說明書 系統實施的任務 按總體設計方案購置和安裝計算機系統 建立數據庫系統 系統調試 整理基礎數據、培訓操作人員 系統轉換和試運行 系統測試 系統評價
系統實施步驟 系統調試;系統轉換;系統運行與維護;系統評價
系統測試的主要內容 單元測試 組裝測試 確認測試 系統測試 驗收測試
系統轉換前的準備工作 數據準備 文檔的準備 用戶培訓
管理人員的培訓重點 (1) 信息系統的基本概念
2計算機基本知識3) 管理方法4) 本企業信息系統介紹5) 本企業信息系統的操作方法
信息系統的轉換方式 直接轉換方式 平行轉換方式 試點過渡方式
系統的維護 硬件維護 數據維護 軟件維護 系統維護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