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建立完善的信用體系。
作為完善市場經濟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信用體系的建立已逐漸引起更多部門和企業的重視。各地陸續出臺了壹些信用體系建設的法律法規。這些法律法規的頒布,為推進以中小企業為主體的社會信用體系建設,提出了法律公開、法律征集、信用服務、失信懲戒、信用管理等壹系列思路和指導意見。,並在政府立法規範征信領域做了壹些探索。電子商務作為壹種商業活動,也是其存在和發展的基礎。因為電子商務對信用體系的需求最強,沒有信用體系支撐的電子商務風險極高;在電子商務的基礎上,很容易建立信用體系。電子商務的信息流、資金流、物流、電子簽名相互呼應,形成壹個整體。總的來說,只要稍加整合分析和技術處理,就可以建立信用體系,信用體系對於電子商務是可控的。
2.發展電子商務的信息安全技術。
我國信息網絡安全研究經歷了通信保密和數據保護兩個階段,正在進入網絡信息安全研究階段。現在,防火墻、安全路由器、安全網關、黑客入侵檢測和系統漏洞掃描軟件已經開發出來。但由於信息網絡安全領域是壹個綜合性、跨學科的領域,它綜合利用了數學、物理、生化信息技術、計算機技術等多個學科的長期積累和最新發展成果,提出了壹個系統、完整、協同的信息網絡安全解決方案。研究從安全體系結構、安全協議、現代密碼學理論、信息分析與監控和信息安全體系五個方面展開,各部分相互配合,形成壹個有機整體。
3.構建良好的電子商務環境。
電子認證、網上支付、現代物流、信用等電子商務支撐體系全面建成並初具規模,呈現出支撐體系建設與電子商務應用相互促進、和諧發展的新局面。近20家電子認證機構獲得電子認證服務許可,在電子商務和電子政務應用中開展電子認證和數字簽名應用服務。近20家商業銀行提供網上銀行服務,第三方網上支付平臺不斷湧現,網上支付業務穩步上升。
4.加強交易安全保護的法律制度。
國務院頒布了《關於加快電子商務發展的若幹意見》,確立了我國發展電子商務的指導思想和基本原則,明確了發展方向和戰略重點。全社會電子商務應用意識不斷增強,對電子商務在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中重要作用的認識進壹步提高,形成了發展電子商務的良好社會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