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新華社還通過新華網公布了中央和地方的網絡報道方式。
據知情人透露,“其實在2003年,中紀委就已經提出開通舉報網站,但當時考慮到網絡安全,怕泄密。2005年,我感覺還沒正式上線,安全問題已經徹底解決了。”今天,15省級紀檢監察機關陸續開通了舉報網站。
相對於民間網絡舉報的爭吵和喧囂,官方網絡舉報走的是壹條平靜的道路,沒有宣傳,卻有成功。中央紀委網上舉報中心開通僅半年,已受理舉報3.25萬件,平均每月2700件,其中不乏署名舉報和有效舉報。最高人民檢察院提供的數字顯示,全國網上舉報的案件數量每年達到3萬多起。"網絡舉報已經成為舉報者向檢察機關提供線索的主要方式."最高檢舉報辦公室副主任白慧敏說。
據調查,80%的職務犯罪是通過舉報發現的。舉報在反腐敗工作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如何充分發揮舉報的質量對於有效反腐尤為重要。"網上舉報是最經濟、方便、互動和保密的舉報方式."2005年初開通全國首個舉報網站的四川省紀委信訪室主任黃秀川告訴記者,“在網上,匿名舉報人還可以與辦案機關互動,這是傳統信訪無法比擬的。”
“網上舉報的使用率也越來越高,尤其是在經濟發達地區。”最高人民檢察院檢察廳舉報部主任何延安告訴記者,江蘇某檢察院9個月共查處重大經濟案件12件,其中網上舉報8件。
為什麽民間網絡反腐可以引發群眾狂歡,而官方網絡舉報的影響力似乎有點萎靡?“因為我們強調網絡舉報的保密性,整個過程只是我們和舉報人之間的事,不像壹些民間網站打廣告炒作。”
網絡廉政文化的微風撲面而來
中共中央頒布的《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監督並重的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實施綱要》強調:“加強反腐倡廉網絡宣傳教育,開設反腐倡廉網頁和專欄,正確引導網絡輿論。”
全國各地反貪機關積極利用網絡載體開展反腐倡廉宣傳教育,搶占網絡文化制高點。大量反腐歌曲和反腐公益廣告在網絡上廣泛傳播。在多姿多彩的網絡文化中,廉政文化成為壹朵奇葩,獨特而芬芳。
清華大學廉政與治理研究中心的任建明認為,網絡具有信息傳遞快、信息量大、受眾廣等特點,集文字、聲音、圖像於壹體,在廉政教育宣傳方面具有傳統媒體無法比擬的特殊優勢,通過網絡宣傳腐敗案件具有很強的警示和震懾作用。比如中央對上海市委原書記陳良宇案的處理,國家醫藥產品管理局原局長鄭筱萸因受賄罪、玩忽職守罪被判死刑。這些大案在網上迅速傳播,引起網民熱議。
在全國範圍內,從中央到地方,從省市到縣,從黨政機關到企事業單位,都建立了獨立的廉政網站域名,有的建立了廉政網站,有的開設了廉政專題,有的在全國知名門戶網站開設了廉政文化宣傳窗口。據不完全統計,全國有200多個官方廉政網站。
四川省紀委宣傳教室副主任郭士毅告訴記者:“網絡是知識群體相對集中的地方,是當前最重要的輿論陣地之壹。通過網絡開展反腐宣傳,不僅能讓群眾知道我們在做什麽,增強他們反腐的信心,還能消除誤解,澄清錯誤觀念。目前四川省市縣三級都開通了廉政網,有些地方做得還不錯。”
記者在網上打開了“四川平昌誠信網”。雖然只是壹個縣級紀委門戶網站,但自7月正式公開運營以來,瀏覽量已超過654.38+0.8萬,日均訪問量超過654.38+0.200。記者發現,該網站“舉報中心”專門設立了“紀檢監察幹部監督崗”,方便群眾通過郵件反映對紀檢監察幹部的監督意見。
在網絡高速的信息通道上,網絡廉政文化的形式也在不斷創新。山西省新絳縣紀委在網上建立了全國首個紀委博客“江州廉政博客”,作為“了解社情民意的渠道”。7月下旬,浙江省寧波市海曙區紀委、西門街道黨工委等,推出國內首款以廉政文化建設為主題的網絡遊戲《廉政勇士》。雖然這款遊戲在出現後引起了不斷的爭議,並在三周後宣布關閉,但它仍然為我們提供了壹種新的反腐思路。
電子政府成為腐敗的禍根。
目前,基於網絡的電子政務已被我國各級政府推廣應用。人們驚訝地發現,它在提供高效、透明、規範的管理和技術功能的同時,其反腐效果也日益顯現。
北京大學電子政務中心主任楊認為,電子政務打開了中國反腐工作的新局面,實現了反腐從管人到管事、從思想到業務、從紀律到過程、從事後調查到實時監控、從內部自控到外部技術控制的轉變,從而降低了監督和懲治的成本,提高了反腐的效率和“有效性”,以技術誘導能力創新了技術防治腐敗的制度環境和文化。
權力缺乏必要的制約,權力運行不透明,往往是腐敗的兩大原因。電子政務具有公開透明的特點,可以用“陽光”殺死滋生腐敗的“病菌”。互聯網的使用可以使公共權力的範圍公開化,也可以使政府行為更加可信。比如,河北省邯鄲市專門建立了行政權力運行公開透明網,列出“權力清單”,接受人民群眾監督。廣東省推廣“實時在線財政預算監督系統”,將省級國庫集中支付系統與省人大聯網,實現人大對預算執行的實時、全過程監督。6月11日,全國首個政府采購在線監控系統——蘇州政府采購在線監控系統正式上線。該體系集廉政監督、效能監督和執法監督於壹體。全程監管模塊涵蓋政府采購從選擇中介機構到驗收、付款的全過程,進行全方位監管。
大多數官員腐敗案件都與行政審批有關。深圳市紀檢監察機關做的壹項統計顯示,深圳建市以來,因貪腐被繩之以法的黨員幹部,90%以上涉嫌行政審批——領導幹部的貪腐就是利用手中的權力“批”出來的。因此,深圳對行政審批制度進行了信息化改革,運行了行政審批電子監察系統。在該系統下,軟件系統將自動采集每個行政審批流程的詳細信息,監察機關將同步監控行政審批的實施過程。服務窗口還有視頻監控,可以現場監督公務員的服務態度和效率。
據統計,全國建立了1900多個行政審批服務中心,變過去分散、封閉、串聯的審批為集中、開放、並聯的審批。從7月1開始,成都市對壹批企業市場準入前置審批項目試行並聯審批制度。申請人無需分別在各個審批部門辦理手續,只需通過市政務服務中心綜合窗口提交壹份申請材料,各部門通過網絡連接即可實現網上審批。
網絡就像壹個透明的魚缸,權力的運作在其中如火如荼。有人說,雖然利用互聯網反腐不是萬能的,但其透明性無疑使其成為腐敗的壹大克星。如今,網絡反腐日益成為世界潮流。在第四屆全球反腐敗論壇上,壹些西方國家的代表和專家建議利用互聯網作為控制和預防犯罪的工具。他們建議,政府應該建立壹個便於企業和公民關註和評價政府服務質量的電子系統,以避免腐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