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法律諮詢服務網 - 企業資訊 - 網絡經濟的特征不包括

網絡經濟的特征不包括

1.要塞

消除時間和空間的差距是互聯網引起的世界的根本性變化之壹。首先,互聯網突破了傳統的國家和地區界限,被網絡融為壹體,把整個世界緊密聯系在壹起,把地球變成了壹個“村莊”。在互聯網上,不分種族、國籍、國家、職業、社會地位,人們可以自由交流、漫遊溝通信息,人們對空間的依賴大大降低。其次,通過突破時間的限制,人與人之間的信息傳遞和經濟交流可以在更短的時間跨度內進行。網絡經濟可以24小時運行,經濟活動受時間因素的制約較少。第三,網絡經濟是速度經濟。現代信息網絡可以光速傳遞信息,網絡經濟以接近實時的速度收集、處理和應用信息,步伐大大加快。如果說80年代是壹個講究質量的時代,90年代是壹個講究重新設計的時代,那麽20世紀的前10年就是壹個講究速度的時代。因此,網絡經濟的發展趨勢應該是對市場變化高度敏感的“實時經濟”或“實時運營經濟”。最後,網絡經濟本質上是壹種全球經濟。因為信息網絡把整個世界變成了“地球村”;地理距離變得無關緊要,基於網絡的經濟活動對空間要素的限制降到最低,大大加速了整個經濟的全球化,加強了世界各國的相互依存。

2.高滲透性

信息技術和網絡技術的快速發展,具有高滲透功能,使得信息服務業迅速向第壹、第二產業擴張,模糊了三次產業之間的界限,出現了壹二三產業融合的趨勢。三大行業的分類也受到了挑戰。因此,學術界提出了“第四產業”的概念,以涵蓋廣義的信息產業;美國著名經濟學家保拉在1977出版的《信息經濟:定義與計量》中,首次將產業部門劃分為農業、工業、服務業和信息產業,並將信息產業按照其產品或服務是否直接在市場上銷售分為第壹信息部門和第二信息部門。第壹信息部包括當前市場上所有生產和銷售信息機械或信息服務的行業,如計算機制造、電子通訊、印刷、大眾傳播、廣告、會計、教育等。第二信息部門包括大部分公共、官方機構和私營企業中的管理部門。此外,非信息部門企業內部生產、內部消費的各類信息服務也屬於第二信息部門。從以上產業分類可以看出,信息產業作為網絡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已經廣泛滲透到傳統產業中。對於商業、銀行、傳媒、制造業等傳統行業來說,迅速利用信息技術和網絡技術對行業進行升級改造,迎接網絡經濟帶來的機遇和挑戰,是必然的選擇。

而且信息技術的高滲透性也催生了壹些新興的“邊緣產業”,比如光學電子產業、醫療電子設備產業、航空電子產業、汽車電子產業等等。以汽車電子行業為例,汽車電子器件出現在60年代,70年代中後期發展速度明顯加快。上世紀80年代,壹個被稱為汽車電子化的高科技產業已經形成。可以說,在網絡信息技術的推動下,產業之間相互融合和新興產業發展的速度大大提高了。

3.自我膨脹

網絡經濟的自我擴張突出表現在四個規律上:

壹個是摩爾定律。

這條法律是以英特爾公司的創始人之壹戈登·摩爾的名字命名的。1965年,摩爾預言單個矽片的計算能力每18個月就會翻壹番,而與此同時,價格會減半。30多年的實踐證明,這種預測是比較準確的,預計未來仍有很長的應用期。預計到2010年,普通計算機的計算能力將是1975年普通計算機的10億倍。

第二個是梅特卡夫定律。

根據這壹定律,網絡經濟的價值等於網絡節點數的平方,說明網絡產生和帶來的效益會隨著網絡用戶的增加而呈指數增長。從目前的趨勢來看,網民數量每6個月就會增加1倍,而互聯網交流每100天就很少。目前全球網民規模已達3.5億,預計4年後將飆升至6543.8+0億。這種爆發式的持續增長,必然帶來網絡價值的飆升。這正是凱文·凱利所說的“傳真效應”,即“在網絡經濟中,越豐富的東西,價值越大”。

第三是馬修斯效應。

在網絡經濟中,由於人們的心理反應和行為慣性,在壹定條件下,壹旦優勢或劣勢出現並達到壹定程度,就會自我激化和強化,造成“強者更強,弱者更弱”的壟斷局面。馬太效應反映了網絡經濟時代企業競爭的壹個重要因素——主流化。“不摩擦的基本法則其實很簡單——妳占據的市場份額越大,妳獲利就越多,也就是富人越富。”Compuserve和AOL是美國的兩家在線服務提供商。1995之前,Compuserve占據了較大的市場份額,在相互競爭中占有優勢。從1995開始,AOL采用主流策略,向消費者呈現了數以百萬計的PC桌面軟件,這些軟件“像閃電壹樣占領了市場”,並迅速超越了Comuserve。

第四個是吉爾德定律。

根據美國激進技術理論家喬治·吉爾德的預測,在可預見的未來(未來10年),通信系統的總帶寬將以每年3倍的速度增長。隨著傳播能力的不斷提高,吉爾德斷言,每比特傳輸價格向免費方向躍升,成本的趨勢呈現“漸近曲線”規律,價格點無限接近於零。

網絡經濟的四大規律既顯示了網絡經濟自我擴張的規模和速度,又提示了其內在規律。

4.增量邊際效益

邊際效益會隨著生產規模的擴大呈現不同的增減趨勢。在工業社會物質產品的生產過程中,邊際效益遞減是壹個普遍規律,因為傳統生產要素——土地、資本、勞動力都具有邊際成本遞增、邊際效益遞減的特征。相反,網絡經濟表現出明顯的邊際效益遞增。

(1)網絡經濟的邊際成本在遞減。信息網絡的成本主要由三部分組成:壹是網絡建設成本,二是信息傳遞成本,三是信息收集、加工和生產成本。因為信息網絡是可以長期使用的,其建設成本與信息傳輸成本和接入網絡的人數無關。因此,前兩部分的邊際成本為零,平均成本有明顯的遞減趨勢。只有第三種成本與接入網絡的人數有關,即接入網絡的人數越多,需要收集、加工和生產的信息就越多,這部分成本會增加,但其平均成本和邊際成本呈下降趨勢。因此,信息網絡的平均成本隨著上網人數的增加而明顯下降,其邊際成本下降緩慢,但網絡的收益隨著上網人數的增加而增加。網絡規模越大,總收益和邊際收益越大。

(2)網絡經濟具有累積增值性。在網絡經濟中,對信息的投資不僅可以獲得壹般的投資回報,還可以獲得信息積累的增值回報。這是因為壹方面,信息網絡可以發揮特殊的作用,將大量分散無序的材料、數據和信息按照用戶的要求進行加工、處理、分析和綜合,從而形成有序的、高質量的信息資源,為經濟決策提供科學依據。同時,信息的使用具有傳遞效應。信息的使用會帶來越來越多的回報。例如,壹條技術信息可以在任何規模的生產中使用。也就是說,在信息成本幾乎沒有增加的情況下,信息使用規模的不斷擴大可以帶來收益的不斷增加。這種傳遞效應也使得網絡經濟呈現出邊際收益遞增的趨勢。

5.外在節約因素

壹般市場交易是買賣雙方根據自己的自主決定訂立的壹種合同,只對雙方具有約束力,不涉及或影響其他市場主體的利益。但是,在某些情況下,合同履行的後果往往影響到合同當事人以外的第三方(個人或團體)。這些與契約無關但受到影響的經濟實體可以統稱為外部,其影響稱為外部效應。合同履行的外部效應有好有壞,分別稱為外部經濟和外部不經濟。通常工業經濟主要帶來外部不經濟,比如工業“三廢”,而網絡經濟主要表現為外部經濟。就像凱文·凱利的串聯比加法更重要的法則壹樣,網絡形成了壹個自我增強的虛擬循環。增加會員數量增加了價值,進而吸引更多會員。形成螺旋優勢。“壹個電話系統的總價值屬於每個電話公司及其資產的內部總價值之和,屬於更大的外部電話網絡本身”,網絡成為“特別有效的外部價值資源”。

6.可持續性

網絡經濟是特定的信息網絡經濟或信息網絡經濟,與信息經濟或信息經濟學密切相關。這種關系既特殊又壹般,既部分又整體。從這個意義上說,網絡經濟是知識經濟的壹種具體形式,知識和信息也是支撐網絡經濟的主要資源。美國未來學家托夫勒指出:“知識已經成為創造財富所必需的壹切資源中最寶貴的要素,而且……知識正在成為壹切有形資源的最終替代品。”正是知識和信息的特性使得網絡經濟具有可持續性。信息和知識是可以共享的,這壹點明顯不同於實物。壹般的實物商品交易後,賣方失去了實物,而信息和知識交易後,出售信息的人並沒有失去信息,而是形成了賣方和買方* * *享受信息和知識的局面。如今,特別是隨著錄音、錄像、復印、計算機、網絡等傳統技術的飛速發展,信息再生能力非常強,為信息資源的享用創造了更加便利的條件。更重要的是,在知識產品的生產過程中,知識和信息作為主要資源,具有零消耗的特性。正如托夫勒所指出的,“土地、勞動力、原材料或許還有資本都可以視為有限的資源,而知識其實是取之不盡的。”“新的信息技術將產品多樣化的成本推至零,並降低了壹度至關重要的規模經濟的重要性。”網絡經濟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有效杜絕傳統工業生產對有形資源和能源的過度消耗,造成環境汙染、生態惡化等危害,實現社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 上一篇:安踏八個品牌都是高端
  • 下一篇:按摩營業執照怎麽辦理
  • copyright 2024法律諮詢服務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