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快獲取 分析發布 抓取價值信息要快
2要準 不要瞎忙活 要有自己清楚方向
3要精簡 要精簡以用戶體驗為主
1.加快進行互聯網基礎設施建設,為企業信息化創造有利條件。政府要采取有效措施加快大型骨幹網絡建設,盡快建立起全國和地區互聯網絡交換中心,努力擴大我國互聯網的覆蓋面。同時,為加快網絡體系的建設和推廣,還應重視發揮有線電視網絡的作用,積極促進計算機網、有線電視網和電信網“三網合壹”,把有線電視作為最有發展前途的寬帶接入網。此外,要盡快擴大各重點網絡的國際出入口帶寬,加大接入網的建設力度,進壹步擴大網絡互聯容量,增強數據傳輸能力,提高網絡利用效率,為我國企業實現信息化奠定良好的物質基礎。
2.鼓勵和支持大企業與國外的大公司建立戰略聯盟。在網絡經濟迅速發展的今天。我國的企業在競爭中已明顯處於劣勢,而運用戰略聯盟與國外大公司建立起多種形式的技術聯盟,加強企業的研究與開發能力,增強企業抵禦風險的能力,是企業高速成長的壹種重要選擇。應在政策上鼓勵和支持我國的大企業與國外的大公司建立起各種聯盟。壹是建立企業合作開發聯盟,以加快企業技術開發的速度,降低企業單獨進行研究與開發所帶來的技術不兼容性的風險,爭取自己的技術比競爭對手早壹步進入市場。二是建立技術轉讓聯盟,通過擴大技術轉讓規模,使自己的技術以最快的速度流行起來,以爭取更多的客戶,占有更大的市場份額,盡快形成行業技術標準,戰勝競爭對手。三是建立上下遊企業之間的縱向技術聯盟,使上下遊企業之間利用互補技術的專有能力、資金、設備和已經建立的用戶基礎,以更低的成本、更快的速度和更高質量的互補技術支持,贏得競爭優勢,擴大市場份額。
3.積極促進企業之間電子商務B2B的發展。從電子商務在我國的推行情況來看,發展B2C的電子商務模式還有待於網絡硬件、軟件設施的逐步完善,而B2B的電子商務模式盡管在我國起步較晚,卻有著十分廣闊的發展前景。事實上,B2C的電子商務模式在工業發達國家的推行情況也不十分理想。因此,我國應以發展企業之間的電子商務為重點,盡快制定促進全國電子商務發展的總體框架,並抓緊組織實施。尤其是要針對我國企業發展電子商務的“瓶頸”,盡快解決好網上交易的安全問題,並在互聯網外的領域完善、構築電子商務的傳遞和服務平臺。
4.加強企業信息化的軟、硬件建設。從企業自身來說,要在政府網絡基礎設施建設的基礎上,積極應用信息技術,加快企業信息化建設的步伐,為開展電子商務創造條件。首先要建立起高效率的信息基礎設施,如建立和完善企業的信息管理系統、合理選擇網絡、建立企業網站等。其次是為企業內部的各系統建立起運用電子商務的規則,並合理選擇電子商務解決方案;再次是研究確定企業實施電子商務的整體經營戰略,不斷拓展企業的電子商務業務領域。此外,還應註意網絡技術人才的引進和培養,並加強對職工進行網絡技能的培訓,為實現企業信息化建立起壹支合格的專業人才隊伍。通過利用現代網絡技術裝備企業所屬的各職能部門,改造經營決策、研究與開發、生產制造、市場營銷和財務結算整個過程,從而提高企業對信息收集、傳遞、分析、綜合的能力,增強企業的競爭力。(《企業管理》 沈誌漁)
網絡經濟的發展前景是不可限量的。隨著現代信息技術的進步和人們對網絡經濟認識的逐步深化,網絡經濟的發展將會迎來壹個又壹個新的高潮。下面的三則報道,僅僅是對這種前景的初步窺測。
● 比爾·蓋茨的預測
2000年6月19日的《人民日報海外版》刊登了比爾·蓋茨的壹篇講話。比爾·蓋茨認為,互聯網不久將邁入第三階段。按照他的劃分,互聯網第壹階段是公司設立網站,第二階段是開展電子商務,第三階段是信息量身定做。
比爾·蓋茨認為,從公司角度來看,第壹階段最關心是否設立了網站,網站瀏覽人數多不多,點擊率如何等等。 第二階段公司覺得必須進行電子商務,經營者開始重視來自網上交易的營業額。從個人角度來看,第壹階段用戶只上網瀏覽及閱讀,從網上獲得信息。第二階段用戶開始使用網上信息,互聯網成了理想的資料庫。這兩階段的最大特點是,用戶在同壹個時間內只能上壹個網站。在第三階段,從技術上來說,來自各方面的信息都是個人化的,不是雜亂無章的,而是為用戶量身定做的,呈現方式更是完全根據工作的需要。
比爾·蓋茨認為,在第三階段的互聯網時代,相信有更多個人或公司資訊是在網絡上,不管身在何處,資料隨時可得。現在最大難題是如何讓更多公司及家庭連接到寬帶網絡上。所謂量到質的改變,只要量沖破壹個點,互聯網很自然會進入第三階段,我們的生活也會有翻天覆地的改變。
● 王誌東與楊元慶的預測
前新浪總裁王誌東指出,互聯網已經經歷了兩個階段,第三階段即將開始。
王誌東認為,國際上1993年以前,中國1998年以前,屬於互聯網第壹階段,即“接入為王”的階段。國際上1993年至2001年,中國1998年至2001年,屬於互聯網第二階段,即“內容為王”的階段。最近壹兩年互聯網已進入第三階段——“應用為王”的階段。其核心是更加強調軟件的力量,更加強調軟件和互聯網的結合,更加強調軟件、互聯網和具體的運用的結合。
在發表於《光明日報》6月21日的壹篇文章中,聯想總裁楊元慶對未來網絡的應用模式作了比較詳盡的說明,“我們認為,它將以主動的方式,無縫地整合網絡有效資源,為用戶提供高效、貼切的服務。”具體說來,可從以下幾個方面去理解——
○ 主動的互聯網服務
就是用戶體驗從目前的“人圍著系統轉”變為“系統圍著人轉”。在這種服務面前,系統成為主動者,它不斷根據妳的習慣、個性和需求提供服務。
○ 整合的互聯網服務
目前的互聯網可以提供許多服務,但它們之間是相對獨立的。未來的服務應該是壹體化有機統壹的,它會根據用戶的需求把網上的資源提煉出來,經自動組織和整理後提供給用戶壹個完整的服務,即同壹個服務使用不同的資源。
○ 貼切的互聯網服務
目前互聯網提供的是***性的、繁雜的服務,而未來互聯網將提供個性的、恰當的服務。
○ 高效的互聯網服務
目前互聯網提供機械的、低效的服務,未來的互聯網將提供智能的、高效的服務。未來的互聯網是高帶寬、大存儲、快處理,使用戶在快速獲取服務的同時降低費用、提高效率。
○ 無縫的互聯網服務
無縫強調的是服務流的連貫性,它把多種服務順暢地銜接在壹起,使分散和斷續的互聯網服務變為統壹和連續的服務。
● 朗訊公司的預測
朗訊科技公司貝爾實驗室總裁在貝爾中國研究院成立時,曾對互聯網的未來發展趨勢作出七大預測:
○ 到公元2025年,我們生活的地球將披上壹層“通信外殼”,這層外殼將由熱動裝置壓力計、汙染探測器等數以百萬計的電子測量設備構成,負責監控城市公路和環境,並隨時將測量數據直接輸入網絡,其方式類似我們的皮膚不斷將感覺數據傳送到我們的大腦。
○ 到2010年,全球因特網裝置之間的通信量將超過人與人之間的通信量。屆時人們家中的洗碗機將能自動呼叫生產廠商並報告故障,廠家則可進行遠程診斷。
○ 帶寬的成本將變得非常低廉,甚至可以忽略不計。隨著帶寬瓶頸的突破,未來網絡的收費將來自服務而不是帶寬。交互性的服務,如節目聯網的視頻遊戲、電子報紙和雜誌等服務將會成為未來網絡價值的主體。
○ 個人及企業將獲得大量個性化服務。這些服務將會由軟件設計人員在壹個開放的平臺中實現。由軟件驅動的智能網技術和無線技術將使網絡觸角伸向人們所能到達的任何角落,同時允許人們自行選擇接收信息的形式。給母親打電話可以簡單到只需說壹聲“媽媽”即可自動接通。
○ 因特網將從壹個單純的大型數據中心發展成為壹個更加聰明的高智商網絡。其中的個人網站復制功能將不斷預期人們的信息需求和喜好,用戶將通過網站復制功能篩選網站,過濾掉與己無關的信息並將所需信息以最佳格式展現出來。
○ 高智能網絡將成為人與信息之間的高層調節者。用戶可以和通信設備直接對話,如說“我想和芝加哥的某人談話”,通信設備就會為您找到最佳連接路徑。
○ 我們將看到壹個充滿虛擬性的新時代。在這個虛擬時代,人們的工作和生活方式都會極大地改變,那時我們將進行虛擬旅行,讀虛擬大學,在虛擬辦公室裏工作,進行虛擬的駕車測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