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日,“通信出行卡”在微信官方賬號公布:從13日00: 00開始,線下通信出行卡服務將在相關查詢渠道正式同步。這個通知標誌著影響了我們三年生活的通信行程單退出了歷史舞臺。
壹、通信旅行卡下線
通信出行卡自2020年初開始投入使用,是促進全國各地復工復產、保障員工健康的免費出行憑證。這種電子行程單可以為用戶提供14天內免費遊覽遊覽的地區。
由於查詢操作簡單,不受地域限制,通信行程單立即成為各地主要的防疫工具。據統計,電子旅行卡在上線16天後,開始為全國16億手機用戶提供相關免費服務。
到2020年6月,11,旅遊卡新功能再次推出,出現了紅標、綠標等標誌。人們可以通過標識確認對方是否去過高危地區,但當時工信部也提醒,紅色標識只是作為出行提醒。
隨著各地區防疫工作的普及,旅行卡已將紅色標誌改為星號標誌。可以說,旅行卡的出現大大降低了防疫的難度,同時也為用戶提供了便利。當去另壹個城市時,他們不必四處旅行來獲得簽證。
今年6月,工信部宣布取消行程單上的星號標記。7月,旅行卡查詢範圍調整為7天內查詢記錄。到65438+2月65438+2月,官方旅行通卡發文稱將深入落實口罩防控措施,科學精準做好防疫工作,並將於65438+3月正式下線。
隨著陪伴大家近三年的旅行卡下線,不少網友紛紛截圖留念。但同時大家更關心的是:既然旅行卡已經下線,健康碼會下線嗎?
第二,健康碼會下線嗎?
口罩期間,為了更好的控制和防控,不同城市都出臺了地方衛生規範。健康碼是壹種二維碼,從口罩出現開始就綁定了風險指數。只看二維碼就可以查詢用戶的個人健康信息變化和環境暴露歷史。
但隨著“新10條”的出臺,要求跨區域流動人口不能再查核酸報告和健康碼,說明現在國家逐漸放開。但是對於壹些特殊的地方,可能還是容易受到口罩的影響。
尤其是壹些老人和小孩,這個群體的抵抗力較弱,壹旦感染,恢復期可能會延長,對身體的器官會有壹定的影響,甚至會危及生命。
那麽為了這部分人群的安全,目前各地區應該不會完全下線健康碼,而是繼續發揮健康碼的作用,對這部分人群進行稍微嚴格的管控。既然病毒沒有消失,潛在的風險也需要防範。所以從這些角度來看,衛生代碼不會下線。
第三,專家呼籲改革衛生法規。
衛生法典的出臺在壹定程度上方便了人們的生活,因此有專家呼籲對衛生法典進行改造。從之前對居民的控制,到為居民提供相關服務,具體是怎麽回事?未來有哪些方向?
專家舉例,現在人們對健康碼的使用越來越熟練,可以將健康碼應用到醫療領域,成為壹種身份證明。比如妳想網上預約,買藥付費,可以通過衛生碼實現。
畢竟雖然很多城市的醫院都推出了網上掛號服務,但是由於不同的醫院有不同的掛號要求,對於壹些老年人來說還是不太方便。如果他們能解決醫療領域的問題,自然會發揮更大的作用。
除了醫療服務,還可以成為電子交通卡。例如,上海已經提出,口罩做好後,“按需申請碼”將轉化為市民個人電子身份,可用於公共交通、外出辦事、進出博物館等。,將來可能會進壹步擴展。
第四,總結
然而,由於壹些地方的壹些公民被強行賦予了紅色代碼,人們不得不懷疑衛生代碼是否真的安全。會不會有個人隱私泄露?要知道,衛生碼的出現是為了對付口罩而準備的,但是隨著抗疫的常態化,衛生碼的具體用途已經模糊了,大概沒有發揮的空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