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商譽爆炸的上市公司來看,大部分都沒有達到預期或者持續虧損,甚至主業沒有明顯的核心競爭力,經營過程中也沒有有效的管理。另外,壹些上市公司過去有跨界或者超溢價的資產重組,壹旦營收未能達成有效對賭協議,或者業績不及預期,商譽基本都會爆發。
高溢價收購通常會給企業帶來巨大的商譽。但高商譽帶來的壹個問題是,如果商譽爆炸,會嚴重損害投資者的利益。因此,對於投資者來說,如何“閃電”是壹個不得不關註的問題。
商譽屬於企業的無形資產,與其他形式的資產相比,這些資產的信息並不透明,很難對其進行準確評估,尤其是對於輕資產估值的科技企業。由於時間、精力和專業知識的限制,廣大中小投資者通常無法有效識別商譽的潛在風險。在這種情況下,我們應該盡可能地依靠專業的金融機構。“雖然後者可能無法準確判斷商譽的真實價值,但壹般比中小投資者更專業可靠。”
對於中小投資者來說,避免踩雷非常重要。中小投資者識別上市公司的M&A過程還是有壹定難度的,所以公司在M&A成功與否直接取決於現階段企業的實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