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法律諮詢服務網 - 企業資訊 - 為什麽沈陽的茶館那麽多?

為什麽沈陽的茶館那麽多?

據《奉天通誌》記載,清末沈陽共有茶館十壹家。其中小石門裏石材城的鴻泰軒是鹹豐元年(1851)開業的。它最初是壹個清代的茶館。同治年間只有趙文東等名家在此講故事,是沈陽最早的評書館。小南門的香茶館,開於同治末年。小東便門的古茶館、小北關的玉茶館、大東門的永遠茶館和魁生軒、中街通江胡同的賈茶館、大南關的瑞新發都是光緒年間開的。小西關的福生軒、小北關爐灰山的百盛成茶社、南門臉的秋茶社都是元年開的。上述講故事的人都是輪流在這些茶館裏講故事。壹般都是白天晚上兩場。名家都說“燈晚了”。除了圖書館,還有綜藝館。如海風園是經常表演評彈、鼓點、小調、雜耍等十種雜技的地方,被群眾稱為“花茶屋”。

茶園去看歌劇

藝人在地面演出的時候,總是要說唱壹段時間的錢,不管多少錢,沒錢也能聽。所謂“有錢有助於發財,沒錢有助於個人發財”。湊夠壹定的錢再唱下壹段。藝人進茶館後,還是“賺錢制”,但規定壹段時間幾文錢,壹般是壹場演出五六個階段,最後壹半送人。跳藝人表演,除了賺錢,還有其他名義要錢。比如在雙鎖山,劉金定答應結婚,放高君寶的《幹杯》,要求放劉金定的《幹杯》唱小曲。他必須聽夠了才能同意這樁婚姻。求觀眾“開心錢”。再比如《丁郎尋父》,這是壹部苦情劇。扮演丁郎的藝人坐在高高的桌子上,唱著《十二月夯歌》。班長說:“丁曉·朗找不到父親,生活很苦。請幫點錢!”這叫“要錢”。《黃女浪跡於陰》的表演也有血淋淋的壹幕,要“要彩禮錢”。

藝人唱壹小段,觀眾就有權利唱壹個節目。藝人有壹個“歌劇存折”,上面寫著他知道的歌曲,觀眾或屋主點壹個叫“點”的節目。

講故事的藝術家在茶館裏說唱長書。規定是“壹年三節”,每個節都是壹本書,書到當天不能換。所謂“三節”,就是從正月初壹到五月的端午節;八月端午到中秋;從中秋節到臘月二十三,壹年寫了三本書,每本四個月左右。有的藝人書沒說夠,最後幾天把別的書裏的情節拼湊起來搬進去了。所以傳統大書往往有“虎頭蛇尾”的缺點,後半部分的藝術水平不如前半部分。而壹些才華橫溢的藝術家,越講越好,最後把書的情節推向高潮。

紮巴迪很受歡迎

評書、相聲藝人把自己的演出場所稱為“窯洞”,聯演稱為“築窯洞”,郊遊稱為“走窯洞”,收入高的地方稱為“火窯洞”,收入低的地方稱為“水窯洞”。評書藝人也把茶館叫做“地”,去茶館講故事的時候叫“地”,演出結束後叫“地”。把藝術家的住所叫做“夏初”。奉天茶館的規矩是管送不送,就是去外地接藝人,出路費。藝人走的時候,路費由藝人下壹站的茶館經理出。但如果要準備壹頓有酒有飯的飯,有句話叫“藝人嬌子送藝人面(面)”。

廟會上的表演

“打穴”藝人的收入是“作品的壹部分”,錢分死和活。壹般藝人10分,頂級藝人能拿到12、3分,差壹點的7、8分,大三學生只能拿到5分。唱長書的鼓手壹般分“三七”或“二八”,歌者拿大頭。個別茶館裏有名的“坐弦樂師”(坐弦樂師常年待在壹個茶館裏,只換歌手)也拿40%的錢。書法家和茶館老板的分成叫“買單”。壹般來說是“三月七日”“二月二十八日”,藝人拿大頭。買單後,剩下的歌手和合唱團可以再“分”壹次(批評的都是自己人)。上述藝人習俗代代相傳,壹直延續到民國時期。在舊社會,藝人的收入很不穩定,時好時壞。因此,壹副對聯在說書人中間流傳:

在潮河達官貴人的餐廳喝酒;

晚上睡在花丐寺平臺。

他成名後,達官貴人也稱他為先生和老板,賞他金錢和美酒。他老的時候,很多藝人死在街頭,死無葬身之地。這是舊時民間藝人的處境。

民國時期,沈陽民間藝人的表演場所主要是紮巴迪和茶館。也有少數著名的音樂家去軍政要員家裏“開演唱會”或者去電臺直播曲藝節目。民國初年,沈陽的雜壩地區在程喜順街的中段,也就是“西門”,大西門和小西門的距離大約是壹個李龍。根據《沈陽文史資料》第五版西苑發表的《老沈陽的紮巴迪——從西門臉到第壹商場》壹文,對西門臉的民間藝術介紹如下:

五個距離不同的“傾倒”民間藝術場,占據了紮巴的中心區域。每個場地都有粗糙的木制長椅,這些長椅在方圓圍起了大約三英尺長的場地邊界,並且靠近長椅。擺壹個粗糙的長方桌,高腳,壹個小方凳。曲藝藝人坐在小方凳上,表演各種節目。其中有壹段相聲《渾口》;還有竹板咒水滸、長鼓詞、董、評書、三俠五義、紀公傳等節目。每個場地早上10開始,下午4點左右結束。

1923張政權統治下重建城區,太清宮與小西邊門之間建立奉天第壹家商場。購物中心的東院是繁榮的天堂。園內有壹個白茶館(店主白七三),兩邊有十二個大棚,表演評書、架子鼓、相聲、雜耍等“十種雜耍”。興樂園已經存在20年了,1943大火之後才出現曲藝藝人湧向北市的現象。

1923奉天市辦對市內五區的茶館進行了調查,情況如下:

壹區(市內)有三家,分別是鴻泰軒、大興茶樓、永昌茶樓。歌手是,孔和鼓手。

第二區(東莞),有興隆軒、知樂軒、高茶館三家。這些歌手是劉慧卿、沈蘭軍、德子元和丁繡峰。

第三區(南關),東西各有壹個孫茶館和兩個杜茶館。演唱者包括作詞人林、梁殿元、、馮景和(鼓手)、廣益華和王世元。此外,還有鼓藝人張、高振成、王在地下演唱。

第四區(西關)有清香閣、紫靈洲、德泰軒、和同軒四家茶館,還有壹個評書棚。演員楊雙成、、尚業興、王有來、劉,演員袁、、魏亞青、溫玉蘭、、劉、和張參加了表演。此外,出演《西門慶》的演員有何、周榮鳳、畢、焦鳳儀、、宋華之、賈、郎作臣、高長青、林,女演員有何鳳蘭、朱思希、朱亞香、朱雅貞、朱(朱希真)、林等。

第五區(北關)有永泰軒、寶雲軒、中華軒、大有軒、福和榮閣、富友茶館等六家酒樓。歌手包括評論家王、袁、、楊子成、潘澄(程)李、梁殿元、、林、張福山。

上述調查中,五個區有20家茶館(包括壹個未命名的評書棚),* * *有62位曲藝藝人。

此外,南市還有灤州茶館,北市有青蓮閣。在小河沿地區,夏季有百花茶園、萬盛茶園、德泰軒、凝香榭、秦方亭、碧螺春、小蓬萊、蓮花閣、長官樓、清香閣、天泉、湧泉、怡園、陶然、福祥、會英等16個季節性茶棚。有些是大茶館的分號。

葉臺子戲人山人海。

據《奉天通誌》記載,1924年有75家茶樓(其中清末有11家茶樓),民國以後茶樓數量增加了近7倍。他們的分布如下:市區12個,東莞13個,南關20個,西關20個,北關12個。其中1923至1925各區新開茶樓有福星居、榕山茶樓、孫茶樓、福源城、和記茶樓、三和順、福慶昌、金源盛、廣源昌、東順和、慶發館、裕順和、智樂軒、張茶樓、利順德、肖。

彩繪野生太子戲

1928年“皇姑屯事件”,張被日軍殺害後,東北社會壹片嘩然,沈陽三分之壹的茶館倒閉,只剩下42家。

1931的“九壹八事變”中,侵華日軍占領沈陽,不久又占領了東北三省。經過兩年的社會動蕩,1933年,奉天市的曲藝茶館再次繁榮起來。根據宋的《沈陽茶館》提供的資料,20世紀30年代奉天主要有14家茶館:木興胡同的茶館、中街路(現廣路電影院)以南的寧香榭、小西門裏石頭城的鴻泰軒(老茶館)、小北門的普茶樓、大北門三義胡同的九青茶館和鼓樓以南雙井胡同的茶館。向德福與虢國誌交換後將茶樓改此名)、鼓樓南的萬泉茶樓(規模最大,但好景不長)、鼓樓南灰城的天河茶樓、鼓樓北的聯合茶樓、南門的同裏軒、南門外的德馨泉、小西關的祥雲閣(改名為德泰軒)、工業區露天市場的如意茶樓、北市的四合茶樓。另外,小西門外的奉天公園有壹家叫“小青天”的時令茶館,也很有名。茶館門上有壹副對聯:“追名逐利,喝杯茶;商務和私人都帶壹瓶酒。“現在還被沈陽的老人惦記著。

  • 上一篇:如何確定企業的關鍵績效考核指標
  • 下一篇:電信競聘上崗發言稿
  • copyright 2024法律諮詢服務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