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慌來自中國版“CRS”(commonreportingstandard,***同申報標準)的出臺。目前全球已有100個國家實施CRS,旨在實現跨國間稅收居民金融賬戶的信息透明化,讓逃稅者、洗錢者和腐敗分子的海外資產無處可藏。
1、CRS來了
簡單來說,就是先撈“大魚”,壹年以後再撈“小魚”。
2017年5月23日晚,國家稅務總局、財政部和“壹行三會”六部委***同發布《非居民金融賬戶涉稅信息盡職調查管理辦法》(以下簡稱《辦法》),中國內地從7月1日開始實施,被稱為中國版“CRS”的立法。
該《辦法》規定,銀行、證券、信托、期貨、保險公司等金融機構開展對非居民金融賬戶的盡職調查。“非居民”概念指中國稅收居民以外的個人和企業。
認定是否稅收居民的標準不僅是境外身份證明,還包括境外居住地址、電話號碼、賬戶等。也就是說,“稅收居民”的概念比身份證明更為嚴謹,還包括個人居住痕跡。
對於新開的賬戶,上述金融機構在註冊時就要區分是否非居民;對於既有賬戶,要求2017年12月31日前完成高凈值客戶(6月30日前賬戶加總余額超過100萬美元)的調查,2018年12月31日前完成低凈值客戶的調查。簡單來說,就是先撈“大魚”,壹年以後再撈“小魚”。
對於存量的非居民機構賬戶來說,則要完成6月30日前賬戶加總余額超過25萬美元賬戶的盡職調查,低於這個金額的無需調查。
需要匯總的信息包括非居民賬戶的持有人姓名、現居地址、稅收居民國(地區)、納稅人識別號、出生地、出生日期;賬號、單個金融賬戶余額、利息、股息等。
2、與國際接軌
國際上最早做這件事的是美國。2010年,美國頒布《海外賬戶稅收合規法案》(FATCA),要求外國金融機構向美國國內收入局報告美國稅收居民(包括美國公民、綠卡持有者)賬戶的信息,否則外國金融機構在接收來源於美國的特定收入時將被扣繳30%的懲罰性預提所得稅。
西班牙、法國、意大利、德國和英國等歐洲國家與美國簽訂這個協議之後,覺得這個制度好,希望也可以搞壹個類似的多邊模式,“歐盟國家都贊成這麽幹,所以OECD(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搞了個全球版的統壹報告準則,就是CRS,比FATCA簡化”。
2014年7月,OECD版CRS發布。後來,G20峰會希望將其推向全球,***100個國家分兩批加入。作為G20的成員國之壹,中國是第二批加入CRS的國家。
渣打銀行(中國)的人士告訴記者,該行已專門成立了特別工作組,通過系統升級、開戶流程梳理、組織內部培訓及積極與相關客戶溝通,於7月1日開始實施CRS對客戶的盡職調查。
3、最惶恐不安的人群
最為驚慌的是兩類人,壹是依托避稅天堂做生意的國際貿易商;二是借由地下錢莊等違規方式資金出海的富人們。
壹位香港保險公司的從業人員對記者說,CRS之下內地富商們很焦慮,他們壹向低調謹慎,很多富商極力避免讓自己的名字出現在富豪榜單上,這下他們全球的資產都將被看透,“他們非常沒有安全感。”
4、CRS催生的生意
如何規避CRS,儼然已變成了壹門生意。
打開百度搜索“CRS”,排在前面的搜索結果,都是各類資產公司兜售“如何規避CRS”的推廣鏈接。怎樣躲開CRS,儼然已變成了壹門生意。
市面上,主要的“解決方案”是兩種:買護照或者買保險。
買護照,是指持有100個CRS國家以外的他國護照。但根據“稅收居民”的標準,換了國籍還不夠,還需要印證居住信息。換句話說,如果妳買了多米尼克、安提瓜這類偏僻小島的護照,還要舉家住過去。
第二個辦法是買保險,比如中國臺灣地區和美國目前不在CRS範圍內,於是這兩個地區的保險產品火了起來。
規避CRS的第三種辦法,是持有非金融資產,比如房子、珠寶、藝術品,這些資產暫時不在CRS盡職調查的範圍內。
另外,個人境外房產信息的跨國披露已經在歐洲悄然進行。2015年起,歐盟國家要進行跨國五大非金融類收入和資本的信息自動交換,包括受雇所得、董事費、壽險產品、養老金和不動產所有權及來源於不動產的收入。
這意味著,繼金融賬戶透明化之後,全球也即將迎來不動產信息透明化的時代。
好啊,真的是好事情,富人是怎麽富起來的,現在就要想辦法說清楚了!支持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