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法律諮詢服務網 - 企業資訊 - 為什麽有人說現在大學生水平下降,和二十年前的大專中專差不多?

為什麽有人說現在大學生水平下降,和二十年前的大專中專差不多?

我覺得應該從幾個方面來理解這個現象。這是管中窺豹,我個人的見識起到了拋磚引玉的作用。

1,招生差異:78年恢復高考後的本科招生人數就不用說了,就是90年前全國高校的本科招生人數也只是現在本科線的幾分之壹(約1/3-1/5)。不是現在高中生水平高,而是當年本科招生少。八九十年代,高考班50個學生只有15-25人左右考上本科,而差班可能只有3-5人,錄取率極低。這是當年教育資源不足的結果,而不是那些學生智力水平達不到,所以考上了大專中專。同樣,中專、大專的教育資源也不足,所以錄取線也很高,錄取比例很低。很多人達不到分數線,沒被錄取。農村人去農業,城市人去社會就業,成為企業骨幹。但是這些人因為高考失利,智商並不比現在的名單生低。在同齡人中也很有前途,這也是很多後來多次高考失敗或者棄考的同學在事業上依然很成功的重要原因之壹!

2.知識的差異:大學是在基礎知識的基礎上繼續升華的殿堂。隨著年齡的增長,高中前各學習階段知識的積累,理解的增強,應用或研究的學習是大學的重要任務。記得我們上大學的時候,開學老師的第壹課就是告訴我們,妳們是未來社會的重要人才,大學是培養高級管理或者研究型人才的地方。我們的目標不是謀生和掙錢,而是掌握知識,為企業或單位創造價值。正因如此,大學的課程設置非常全面,比如紡織工程,從大學語文、應用英語、基礎電工、高等物理、機械原理、機械設計、材料力學、有機化學、會計學、管理學、歷史學,到紡織專業的其他專業課,所有輔助課程都是滿的,除了四年。之所以這麽說,是因為我的班主任親口告訴我,妳當年的專業課還不到現在本科的壹半,很多專業課只是壹個入門。當然,我可能是以偏概全。

3.社會環境的差異:新時代的孩子並沒有受太大的苦,尤其是發達地區城市和農村的孩子。上學和下班的時候,他們喊得很苦,很累。他們沒有意識到全面掌握學習知識的意義。他們只是被動地學習。所有的目的都是為了找到壹份賺錢的工作。工作就是賺錢。雖然他們天然擁有社會發展的紅利,但也沾染了方便或功利的社會習慣。新的讀書無用論不是口頭上說的,而是在工作上說的。畢業後找不到自己想學的專業工作或者自己的專業工作掙錢少,就接觸到了。他們更關心的是如何增加自己的社會實踐經驗,找到壹份掙錢的工作,並不關心自己掌握了多少知識。而且去北大賣肉、研究生做城管等極端例子在社會上發酵,讓人覺得很尷尬。所以大學生養尊處優,充滿焦慮,知識面窄,動手能力差,綜合素質低的現象,也是擴招後群體現象的表現,即妳看到的大學生數量只是那些表現不太好的,而妳沒有看到精英。其實當代真正的精英學生比例確實不算太高,也就是和80年代錄取的人數比例差不多。

所有的人都能上大學,妳看到的是群眾,好的壞的;其實個人認為,大學還是應該實行精英教育!如果不是精英,那就專業學習,壹心壹意,做那個行業的專家也不錯。沒有必要像高中教育那樣普及大學教育。不選拔尖子生,浪費教育資源,失去社會對大學生的信任!

  • 上一篇:網上認證已勾選未確認得發票怎麽撤銷?
  • 下一篇:無錫雷蒙德工業設計有限公司怎麽樣?
  • copyright 2024法律諮詢服務網